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牟定县高家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运华 《云南地质》2014,(4):514-519
云南省牟定县高家铜矿属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矿体赋存于白垩系马头山组郝家河段地层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为主;在含矿地层中,尤其是其第一亚段中出现紫红色砂岩与灰色砂岩相互交替出现时,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云南景谷县新平村铜矿属砂岩型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白垩系下统南新组上段(K_1n~3)中,该矿床为地层控制,中-低温热液成矿叠加,及后期次生富集改造砂岩型矿床。白垩系下统南新组上段层位以及孔雀石化、蓝铜矿化蚀变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鹿厂铜矿是一含铜砂砾岩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东侧,会理红色盆地西缘.含矿岩系为小坝组下段底部砂砾岩,自下而上第五层为砾岩、六层为砂岩、七层为砾岩、八层为泥质砂岩.具体赋矿层位简称为五上、六下、六上、七下、七中、七上六个矿化层.小坝组属白垩系上统,不整合或假整合于下侏罗统之上.矿床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现有勘探工作查明,铜是主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银、硒均有工业意义,为一中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研究层段,分别通过层间泥岩硼元素含量和碳酸盐胶结物流体包体显微测温,对不同成岩期地层流体盐度进行示踪对比.由于自沉积初始至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阶段,研究层段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构造时期,再加上沉积及构造疏导体系的缺失,地层流体始终缺乏大规模交换与改造,不同成岩场之间水-岩体系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特征,使得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孔隙流体盐度时空分异较好地延续了同沉积期水体盐度的分异规律,这种延续性不仅体现在平面上,也体现在垂向上.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但由于断层的封堵并未对流体介质进行有效的疏导,先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分异规律因而未受到明显干扰,从而呈现出同沉积地层水体盐度时空分异特征造就了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时空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5.
云南普朗铜矿的铜矿化体和矿体主要分布于普朗复式斑岩体内,存在复杂的多期发育。为了精细了解铜矿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裂隙发育特征,为普朗铜矿的勘探和开采提供精细的矿体特征、裂隙发育及层位埋深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普朗铜矿的钻孔测井数据采集和综合评价,结合钻孔编录、部分岩心样品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三维交会图、卷积神经网络及裂隙参数计算等开展了普朗铜矿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岩性识别和裂隙特征分析的研究。研究区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角岩等三类主要岩石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表明,角岩地层的电阻率相对较高,石英闪长玢岩地层、石英二长斑岩地层的电阻率依次相对偏低,在裂隙发育层段或较为破碎的层段,电阻率降低明显。石英二长斑岩地层的充电率(极化率)相对较高,最高达10%。角岩地层的放射性强度相对较高,石英闪长玢岩地层、石英二长斑岩地层的放射性强度相对偏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三类主要岩石地层进行测井岩性识别分析,准确率为97.94%。利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资料对地层裂隙进行判别,裂隙发育层段的电阻率会明显降低,且深侧向、浅侧向电阻率差异明显;在铜品位较高的石英二长斑岩地层,其电阻率相对偏低,高角度裂隙比较发育...  相似文献   

6.
概况易门铜矿区位于因民易门海槽南部,东濒昆阳古陆,西与元谋新平岛弧相毗邻.于晋宁期沉积了一套以碳酸盐及陆源碎屑为特征的昆阳群地层,为易门东川的成矿奠定了基础. 一、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上昆阳群,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昆阳群之上.矿床赋存于铜厂组铜厂段和绿汁江组狮山层的不纯白云岩中.  相似文献   

7.
王洪亮 《江苏地质》2015,39(1):143-148
科卢韦齐(Kolwezi)铜矿床位于刚果(金)南部Kolwezi市区边部西南方向。通过研究铜矿体所在地层矿化元素的含量及变化系数,得出地层与矿体矿化特征的一致性。查明了矿床规模、矿体形态产状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物质成分特征、结构构造特征,并对矿物生成世代进行了详细划分,加深了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卢韦齐铜矿床属于热液变质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大安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泛指松花江以南地区,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具断坳双重结构的大型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巨型含油气盆地。大安地区主要钻遇泉三段以上地层,白垩系地层发育较全,由下至上发育了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和明水组地层,新生代发育有第三系大安组和泰康组及第四系地层。大安油田开发的目的层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属白垩系泉头组第四段和第三段地层。本次研究目的层为泉四段扶余油层。  相似文献   

9.
杨智  何生  武恒志  孟闲龙 《地球学报》2008,29(4):469-477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晚侏罗世发育的车-莫古隆起形成诸多类型的地层圈闭,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有利指向区,研究区目的层段(J/K不整合面附近)是否存在头屯河组对本区勘探很有意义.基于单井岩性电性组合特征、古生物、粘土矿物、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发现车-莫古隆起中段白垩系底界面下普遍发育的红层段是头屯河组的特征标志层,具有头屯河组特有的Classopollis-Quadraeculina-Piceaepollenites孢粉组合,粘土矿物组合上具有富含伊利石、不含或含少量高岭石的特征而区别于较富含伊利石、高岭石的下部层段,连井地层对比及地震剖面标定也表明车-莫古隆起中段存在较薄层头屯河组分布的平台区.这一新认识对本区圈闭评价和成藏条件评价等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生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全球白垩纪、古近纪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单一的白垩系-古近系全球界线层型(GSSP)不能满足建立一个明确而可操作的界线标准的需要,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很有必要,其意义和重要性实际上不亚于建立GSSP。中国的白垩系、古近系绝大多数为陆相沉积,且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中国目前正在做陆相地层建阶和完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工作,不解决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问题,中国古近系最下面的一个阶便建不好,"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将不完善,所以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对于中国更加迫切并具实际价值。全球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连续陆相生物地层记录十分匮乏,寻找合适的剖面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非常困难。从轮藻角度出发,湖北当阳跑马岗组露头剖面拥有全球迄今所知最连续丰富多样的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陆相生物地层记录。界线层段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记录也非常连续且丰富多样,并具建立界线层型的其他许多条件。它是中国至今所知惟一具有潜力成为全球(或大区性、或中国)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也即中生界-新生界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露头剖面),从而也可能是中国古近系、也即新生界最下面一个阶的最合适的建阶剖面或层型剖面。为此,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无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雷  韩润生  吴鹏  李瑞龙 《地质通报》2008,27(6):866-874
大姚六苴铜矿床是中国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小河-石门坎矿段钻孔、剖面及地形资料的综合研究,应用surpac vision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实现了工程控制矿段的地层、矿体的三维显示,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地层、矿体、地形的三维模型,直观地显示了矿区地层、矿体的分布特征,为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姚六苴铜矿床是中国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小河-石门坎矿段钻孔、剖面及地形资料的综合研究,应用surpac vision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实现了工程控制矿段的地层、矿体的三维显示,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地层、矿体、地形的三维模型,直观地显示了矿区地层、矿体的分布特征,为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铜厂铜矿位于会理断陷盆地,产于中生代白垩世小坝组砂、砾岩地层中,是砂砾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碎屑物等特征分析,发现矿石与围岩具有明显的同源性,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远端矿源为摩挲营花岗岩体和龙帚山玄武岩体.同时综合其他成矿特征,对矿床成因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六苴铜矿是云南楚雄盆地重要的砂岩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晚白垩世,六苴铜矿区沉积环境从曲流河演化为氧化--咸化湖泊,形成了边滩、决口扇和水下扇等有利相带。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或埋藏阶段,在古新世元永井早期,马头山组下段(主含矿层)埋深至928m时,含矿热液向有利沉积相带运移,这个过程可能延长至元永井末期(56Ma),当时主含矿层埋深至3400m。进入始新世改造期,形成了一些细铜矿脉。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岭壳铜(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迎春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3):209-212,244
岭壳铜(银-金)矿床赋存于白垩纪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中.目前已发现11条铜(银-金)矿(化)体,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呈现出自东(20线)向西的钾化→绢云母化→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分带,矿化相应呈现从铜(金)向铜(银)的过渡.根据其对称性的蚀变分带,应加强20线以东的地质找矿;根据成矿元素分形和统计研究发现,Au,Ag矿化具有专属性,即在流纹质凝灰熔岩中寻找Cu,Ag矿,而在花岗闪长岩中以寻找Cu,Au矿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矿山井巷工程地球化学勘探新技术方法,查明了大白岩矿段铜矿床主工业组分和共伴生有益组分。个旧以锡矿开发闻名,以其南部的卡房矿田大白岩矿段的变火山岩型铜矿床为例,总结了变火山岩型铜矿的主要特征,划分了成矿、成晕及成岩元素,探讨了矿床的主工业组分及其共伴生组分的成矿与成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热液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成矿过程受构造、裂隙和矿液运移模式等因素的控制。成矿作用分为多个阶段,矿床范围内蚀变作用强烈,蚀变类型复杂多样,矿化不均匀。当前大数据思维为地质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采用全数据模式、从数据出发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探索研究矿床。基于姚家岭矿床的钻孔数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创建深部数据挖掘范围,在该范围内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建立姚家岭块体模型,然后选择三维欧式距离场及空间相关程度定量化分析对深部空间信息进行相关性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姚家岭矿床的铅锌矿体、金矿体和铜矿体与二叠系栖霞组重叠超过50%,60%左右铅锌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80%左右金矿体和铜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铅锌矿体与角砾斑岩和角砾大理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40.37%和24.77%;金矿体与角砾斑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13.76%和5.5%;铜矿体与角砾斑岩、角砾大理岩和角砾灰岩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36.17%、16.51%和15.60%。  相似文献   

18.
据钟丘洋火山热液型铜矿床的地层、侵入岩、矿石和矿体中元素的分布规律,阐明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异常特征;确定了与矿床有关的指示元素及其分带序列;建立了矿床剥蚀程度的评价指标及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龙陵县杨梅田铜矿为中温热液型铜矿床,铜矿体的分布宏观上受上奥陶统第2层底部层位的控制,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在系统研究赋矿地层和矿床的元素组合、成矿成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基础上,总结了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根据矿床成矿规律和探矿构造圈定有利成矿空间,结合构造叠加晕原理,在有利成矿空间上方坑道或钻孔中的前缘晕叠加部位圈定盲矿体预测靶区,并对定位预测的靶区进行工程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热液型铜矿深部盲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浙江遂昌治岭头金矿床的石英标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梅建明 《现代地质》2001,15(2):222-225
对遂昌治岭头金矿床的中矿段和西矿段中的石英进行了化学成分、热发光、红外光密度、40 Ar-39Ar年龄测定等特征的研究 ,石英中的成矿元素显示该矿区为伴生铜、铅、锌的银 -金矿床 ;石英的热发光特征说明了西矿段比中矿段远离火山热源 ;从石英的 40 Ar-39Ar年龄测定 ,认为本区的主成矿年龄应为 ( 1 39.4± 1 8.6) Ma。结合 F1 断裂及黄铁矿标型特征等的综合研究 ,认为矿区主成矿期为中生代 ,火山、次火山热液叠加使陈蔡群中的金矿化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