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萤火虫和鲨鱼是人们熟悉的两种动物,萤火虫生活在陆地草丛中,而鲨鱼则是海洋中鱼类的霸主。说到两者间的联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科学研究探索中,萤火虫与鲨鱼相遇了。鲨鱼凶猛残暴,性喜集体行动,捕食所至,鱼类被吃光荡尽,就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们,也得聚到一起集体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上总共350多种鲨鱼中,对人类构成威胁的不到10%。其余的都不会攻击人类,有许多是以浮游生物为食。人类对鲨鱼的恐惧更多地是源于对它们的无知。这种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它们的生存历史比人类长100倍。虽然我们不能称它们为“人类的朋友”,但约有一半种类的鲨鱼可以用来制作鱼粉或供人食用。鲨鱼是“海中强盗”,它们能够出色地维护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当它们偶尔攻击人类的时候,它们并不是为了捕食,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地盘,就像狗会冲着走近自己家门的陌生人吠叫一样。与人们认为的相反,鲨鱼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研究表明,鲨鱼的大脑比大部分鱼类,许多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还大。这些海洋中快速而灵巧的捕食者,大脑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是鱼类中最高的。对人类最危险的三种鲨鱼是大白鲨、虎鲨和牛鲨。这三种鲨鱼会主动攻击人类。其中大白鲨可以长得比一辆公共汽车还长,体重超过三辆小汽车在捕食时,大白鲨通常用它锯齿般的牙齿将猎物一下撕成两半。世界上鲨鱼袭击人类事件发生最多的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海岸其他比较频繁的地区是加勒比美国、南非和地中海海岸。这种动物在海洋中用鳍游泳用鳃裂呼吸,但和其他由硬骨组成骨架的鱼类不同,鲨鱼是软骨鱼类...  相似文献   

3.
鲨鱼为软骨鱼类,全世界有近300种,我国有130种。鲨鱼体呈纺锤形,无鳔,歪尾,游速极快;它全身被覆盾鳞,如同打磨木器的粗砂纸,也称皮齿;它的嘴巴位于头的腹面,又宽又长,故名下孔鱼;其鳃如板状,又称板鳃鱼类。鲨鱼是肉食动物,从最小的浮游动物到最大的鲸类,都是它捕食的对象。人们从鲨鱼的肚子里不仅发现过海豹、海豚、鲸和海龟等海洋脊椎动物,也发现过羊、马、大象等陆生脊椎动物,还发现过雨衣、啤酒瓶子、汽车牌子和人的尸体。  相似文献   

4.
鱼类之冠     
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是鲸鲨,因其躯体庞大可以与鲸相比故得名,长可达18米,重数万千克。海洋中最小的鱼是栖息在马尔绍群岛的刺虾虎鱼,成鱼也不过1.5厘米,重量2毫克,堪称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海洋中最凶猛的鱼是白色死神——噬人鲨(又称大白鲨),以伤人而闻名,故名噬人鲨。海洋中最毒的鱼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水域里的毒鲉科鱼类,其鳍棘基部有毒腺,人被蜇伤,数小时即可毙命。  相似文献   

5.
我们平常见到的鱼多是中等大小,特别大和特别小的都很难见到。生活在当今地球村的最大鱼类是几种鲨鱼,如鲸鲨体长可达25米,体重可达80吨;曝鲨体长可达15米,体重可达15吨。鲨鱼的近亲——鳐类也有最大者,如产于印度洋的巨鲼体宽可达7米,体重可达800千克。软  相似文献   

6.
建立美国最大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利福尼亚蜿蜒崎岖1800千米的海岸线哺育了世人瞩目的多样化的海洋生物,而沿岸纵深2600米的海底同样富饶。那里成片海草和海藻丛林与海下峡谷和深海暗礁交相辉映。季风和复杂洋流给鲨鱼、金枪鱼、乌贼和栖息于礁岩中的鱼类以及数以千种的物种带来养料,从而造就了异常富饶的生态系统,而成为美国最丰产的渔业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食用水产品中的鱼类有防治癌症的作用,这一说法是有依据的。现已得知鱼类及其制品具有不同程度防治癌症的作用。鱼类有抗癌作用美国生物学家对鲨鱼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鲨鱼很少患癌症,由此推测鲨鱼对癌是否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人还将一些病源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其患病和致癌。这些发现说明鲨鱼体内确实含有特殊成分,更引起人们研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6):9-9
在海洋中,大约有90%的地方是阳光无法到达的,那里一片漆黑。深海鱼类是否会有更为敏锐的听力,帮助它们在黑暗中捕捉猎物、寻找配偶、躲避敌人?一项新研究表明,深海鱼类进化出了不同寻常的耳朵,以适应深海环境。例如,几种生活在中美洲水下1000米深处的太平洋辐鳍鱼,它们的耳石上长出了又长又硬的茎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的鲨鱼有近2亿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它是地球物种中的“老者”。鲨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负面的,认为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实际上多数鲨鱼并不凶残。说到鲨鱼,人们都认为它是个庞然大物,其实鲨鱼的体型大小不一,有长有短。当今最大的鲨鱼是鲸鲨,体长可达20米,重逾5吨,口裂宽大。姥鲨体形仅次于鲸鲨,体长10~20米。  相似文献   

10.
正鲸鲨,又名鲸鲛、豆腐鲨、大憨鲨,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类,属于软骨鱼纲须鲨目鲸鲨科。截至目前为止,生物学家实际记录到的最大的鲸鲨为12.65米长、21.5吨重。鲸鲨为鲸鲨科及鲸鲨属中唯一的成员,生物学家认为这种鲨鱼大约出现在6000万年前。1828年4月,鲸鲨首次在南非被正式捕获。这条鲸鲨的鱼类特征在隔年由开普敦的英国陆军医生安祖鲁·史密斯阐述。他后来在1849年公开更多有关鲸鲨的细节。"鲸鲨"这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5,(11):1-1
灰色护士鲨是一种相貌凶猛,但性格温驯的鲨鱼。尽管从1984年开始,澳大利亚就宣布它为濒临灭绝物种,同时对它的栖息地采取保护措施,但科学家称,在未来20年内,护士鲨将灭绝于澳洲东海岸。人工培育灰色护士鲨的关键,是避免“子宫内自相残杀”过程。正如鱼类海洋生物学家尼克·奥特韦所说的那样:”幼胎一旦长到10厘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在太平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间,大陆四面环水,大陆领土面积约768万平方千米,海洋领土(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1600 万平方万米,海岸线长约2万千米,东北部沿海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南北长约2000千米,东西宽2~150千米。 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呈现强劲的持续增长势头,前景看好。1987年,海洋产业的产值大约为160亿澳元,1994年则达到30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8%,实际年增长率8%左右,大大超过一般经济的增长,个别海洋产业部门的发展更快。据预测,到2020年,海洋产业的产值将达到500亿~850亿澳元。海洋产业还对出口业做出了很大贡献,1994年海洋产业的出口值约为65亿澳元,占总出口值的7%,而且具有扩大出口的巨大潜  相似文献   

13.
在浩瀚的大海里,鲨鱼是不怕任何动物的,鲨鱼还能攻击人,鲨鱼在大而深邃的海洋里所向披靡,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不少人对大鲨鱼都望而生畏。鲨鱼由于有个纺锤形的身体,发达的肌肉及宽大的尾鳍,使它的游泳迅速,行动敏捷,一直活跃在海洋的中、上层,任何动物见到鲨鱼都要退避三舍,在来不及逃跑时也会将腹部朝上装死躺下。  相似文献   

14.
蓝色新事     
<正>被严重低估深海鱼量捕鱼Fishing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鲨鱼,人们就不禁毛骨悚然,因为人们经常从电影上和报刊杂志上不时看到过有关鲨鱼在阳光明媚的海滩附近伤人的画面和报道。其实这多是一种误传。在现代海洋中,实际上真正伤人的鲨鱼只是极少数,而且这些鲨鱼只是在极端饥饿时才向人发起攻击。有人说,鲨鱼能把人的肢骨咬去像乃切胡萝卜那样容易,这纯属无稽之谈。鲨鱼在海洋中,几  相似文献   

16.
董翔 《海洋世界》2014,(8):56-59
<正>第三天今天计划也是五潜,除了重复去的沉船外,最主要是去鲨鱼洞。说是洞,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高1米、宽8米的峭壁夹缝。里面有鲨鱼,但我去了几次都没看到。这里估计是鲨鱼的食物天堂,鱼类特别丰富,也是摄影的好地方。小鱼躲在珊瑚礁内,微距拍摄特别有味。潜水员尤其要注意控制中性浮力,避免扬起沙尘,破坏美景。今天也出了个乌龙事件,下潜后发现相机的开关没关,结果只能当个累赘拖着了。所以每次下潜前都要检查妥当,一个环节忽略了,那么本次潜水就有可能造成遗憾。  相似文献   

17.
朱瑾 《海洋世界》2007,(2):50-52
提起鲨鱼,人们多半会把它同凶猛与残暴联系起来。事实上,鲨鱼的种类很多,但只有少部分鲨鱼可能会攻击人类。而作为一种可以食用的海洋鱼类,人类却随时可以危及鲨鱼的生命安全。鲨鱼肉虽然在餐桌上不多见,但鱼翅、鱼唇却早已闻名遐尔。鱼翅做菜柔嫩腴滑、软糯爽口,是与燕窝、熊掌等齐名的珍贵食品;鱼翅更是奢华和财富的象征。不久前,北京举行了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与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共同主办的国际鲨鱼保护研讨会,与会专家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保护鲨鱼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海洋生物学家在苏格兰海域捕捞到一条神秘鱼,它看上去像是丑陋的水滴鱼,但事实上是非常罕见的拟皱唇鲨,这是迄今在苏格兰海域发现的第二条拟皱唇鲨。这条拟皱唇鲨是海洋生物学家在外赫布里底群岛巴拉岛海域海洋生物标记勘测中发现的,它体长3米,体重达到60千克,生活在海底1400米深处,它们大都生活在加拿大、巴西、葡萄牙、冰岛、新西兰、夏威夷和日本海域。拟皱唇鲨长着长而细小的眼睛,身体肥胖,游动较为缓慢,在海底寻觅鱼类、无脊椎动物,吞食腐烂尸体,  相似文献   

19.
<正>鲨鱼湾在澳大利亚的印度洋区域,所属的海域、岛屿和半岛所占的面积约22000平方千米,其中约70%为海洋环境。鲨鱼湾有三个特殊的自然特征:首先是其庞大的海草床,面积约48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草床之一。鲨鱼湾是世界上少有的非礁珊结构的碳酸盐海域,这使得鲨鱼湾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草草场,所拥有的海草种类众多。其次是这里有惊人数量的海牛、鲨鱼和鳐鱼,鲨鱼湾还是五种濒临灭绝哺乳动物的家园,分别是穴居袋鼠(现已列为新近濒危)、棕兔袋鼠、兔袋鼠、鲨鱼湾鼠和西袋狸。  相似文献   

20.
朱瑾 《海洋世界》2007,(4):34-36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暖温性大型溯河洄游鱼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还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在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时候,就可以寻到它们的踪迹,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在鱼类进化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中华鲟都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的寿命最长可达35年,它们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18岁、雌鱼长到14~26岁时可达到初次性成熟,这些性成熟的中华鲟在78月间由海洋进入江河繁殖,10上旬11下旬进入生殖季节。但由于卵的孵化过程要经历重重困难,因此,从卵成长到成熟的中华鲟成活率只有2%3%。因为中华鲟从海洋进入江河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上不摄食,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都要依靠它在进入淡水前体内积累的大量脂肪等物质,所以在淡水中,愈接近成熟的个体,身体就愈消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