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宏超  刘健  黄寒静  林阳 《探矿工程》2012,39(Z1):139-141
随着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HDD)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清晰而准确的反映施工轨迹与设计轨迹的偏差成为评判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应用极等间距网与笛卡尔坐标系结合构成的复合坐标系,将非开挖施工轨迹与设计轨迹的偏差绘制在坐标系中,直观的反映了施工后实际轨迹与设计轨迹的偏差程度,对轨迹的验收具有非常直观可靠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恒山东段新太古杂岩两种PTt轨迹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恒山新太古杂岩指董庄表壳岩和侵入其中的土岭—林场灰色片麻岩体。董庄基性麻粒岩和土岭—林场岩体中的斜长石榴辉石岩包体经历了两种不同的PTt轨迹,前者为逆时针轨迹,表现为压力滞后快速升温的进变质轨迹和近等压降温的退变质轨迹;后者为顺时针轨迹,表现为温度滞后快速增厚的进变质轨迹和近绝热减压的退变质轨迹。本文探讨了该杂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非开挖导向钻进轨迹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开挖导向钻进技术以其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目前实际钻进中,对于钻孔轨迹的控制主要是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使得钻进速度和效率大大降低。本文通过建立钻孔轨迹的数学计算模型,并利用Visual Basic和AutoCAD实现了钻孔轨迹的可视化,同时将测得实际轨迹与预先设计轨迹在同一界面进行同点比较,纠正超出范围的误差,使钻进轨迹更好的接近设计轨迹,并能顺利穿越地下障碍物完成导向钻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军 《探矿工程》2019,46(12):7-12
煤矿井下钻孔施工中,在缺少控制钻孔轨迹偏移测量技术的情况下,施工钻孔轨迹与钻孔设计轨迹偏差较大,无法满足煤矿瓦斯抽采的设计需求。阐述了随钻钻孔三维轨迹测量技术,目的是通过对随钻三维轨迹测量技术的研究,精确控制瓦斯钻孔轨迹,解决瓦斯突出煤层快速掘进及安全高效回采问题。钻孔随钻三维轨迹测量技术是通过对钻机开孔角度和钻孔轨迹的精确测量,使用三维轨迹成图方法显示。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与施工验证证明,该方法成为预抽钻孔煤层保安全、促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避免了钻孔设计及施工的盲目性,提高了抽采钻孔的利用率及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秦岭岩群是一套中深变质结晶岩系,主要由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组成。秦岭岩群中角闪石多具成分环带,由角闪石成分环带确定的pTt轨迹由三段组成:①等压升温轨迹,②等压降温轨迹,③降温降压轨迹。同位素年代学表明东秦岭秦岭岩群曾经历晋宁和加里东两个变质旋回,在晋宁旋回晚期形成等压升温轨迹,在加里东旋回早期形成等温降压轨迹,晚期形成降温降压轨迹。  相似文献   

6.
以定向钻进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煤矿井下近水平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特点,研究煤矿井下定向钻孔轨迹设计内容、计算方法及设计流程。通过定义钻孔轨迹基本参数,建立钻孔设计坐标系以及规定钻孔轨迹图形表示方法,形成一套包括钻孔轨迹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及轨迹参数校核等关键环节的钻孔轨迹设计和计算方法。实践证明,该设计和计算方法满足了定向钻孔设计的精度要求,为定向钻孔施工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钻进轨迹多目标优化是实现定向井高效、安全钻进的关键之一。随着优化算法性能的不断改进,求解轨迹优化问题能够得到具有更小轨迹长度、复杂度和中靶误差的轨迹设计方案,然而算法的实用性尚未得到验证。本文利用结合自适应罚函数的多目标分解进化算法、基于最小模糊熵的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三维侧钻井轨迹优化问题。将所提出的优化与决策方法在钻进过程智能控制实验系统中进行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实用性,能够为工程实际中的轨迹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并为后续轨迹跟踪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导向钻进非开挖轨迹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际非开挖工程施工中,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指导钻孔轨迹设计,使实际轨迹线与设计钻孔轨迹基本相符,实现最优化施工。   相似文献   

9.
迁移轨迹分析是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关注的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迁移轨迹分析方法旨在更加直观地识别沉积体系及预测砂岩储层。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迁移轨迹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盆地方向的陆架边缘迁移轨迹类型(上升型、平缓型和下降型)、定量化评价指标以及在深水砂岩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盆底扇的形成与陆架边缘迁移轨迹密切相关,大量实例研究表明大规模的盆底扇通常形成于平缓或者下降型迁移轨迹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深水砂体发育与陆架边缘迁移轨迹的配置关系被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综合考虑沉积物供给、可容纳空间、古气候等因素才能准确预测有利深水砂岩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此外,还介绍了迁移轨迹分析理论的外延:(1)走向上迁移轨迹差异演化;(2)限制性沉积盆地的迁移轨迹分析理论;(3)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中迁移轨迹的应用,拟将该分析方法引入并应用到其他类型沉积盆地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复杂滑坡轨迹结构演化及其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的新途径,本文利用分形分维理论,分析三峡库区巴东县城附近滑坡边界轨迹的几何分形结构,并采用盒维数法分别求得巴东县城附近11个滑坡边界轨迹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个滑坡的轨迹结构具有其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结构层次越清楚,分维值越高;其中,榨房坪滑坡和黄腊石滑坡的分维值最高,分别为1.50和1.483,西壤口和谭家湾滑坡的分维值最低,分别为0.925和0.732;而黄土坡和赵树岭滑坡的分维值介于二者之间,分别为1.111和1.091。结合典型滑坡边界轨迹结构演化与滑坡稳定性关系的定性分析及前期滑坡稳定性定量计算和模拟分析,初步揭示:滑坡边界轨迹结构与稳定性是密切相关的,滑坡边界轨迹宏观扩展增值越明显,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其稳定性条件也越差,因此,分数维可作为衡量滑坡轨迹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滑坡边界轨迹宏观扩展变形存在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滑坡的局部失稳就转化为整体滑动;而滑坡边界轨迹则记录了滑坡变形扩展现象和信息,因此,相对应地滑坡轨迹分形结构的分维值也应存在一个极值,在极值点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滑坡边界轨迹结构的极限分维值大致为1.4~1.5,此时滑坡接近于整体极限失稳状态,而分维值在1.1~1.3之间则表示滑坡处于整体稳定,局部存在潜在失稳状态,分维值小于1则表示滑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铝孔轨迹设计是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施工中一项重要内容。其最优化设计在国内已较成熟,但多数优化设计未从力学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针对这一情况,引入悬链线法来优化水平定向钻轨迹设计。通过悬链线法的计算可知,优化后的轨迹不仅有利于降低钻杆回转阻力和扭矩消耗,提高机械钻速,增长管道使用年限,同时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较,其计算出的轨迹长度也比传统圆弧轨迹长度略短,表明了悬链线法在水平定向钻轨迹设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地质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变可反演造山过程的pTt轨迹。两种独立途径反演的pTt轨迹对造山带动力学演化研究具有互补性。本文讨论了地质过程的事件性(或突发性)以及与热模拟pTt轨迹的异同、地质事件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pTt轨迹的实例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定向钻探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钻孔轨迹及其跟踪定位与监控是现代定向钻探工程和深部资源勘探发展的需要,针对地质勘探钻探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多功能定向钻探软件开发以钻孔轨迹设计与分析监控为主,兼顾地质钻探工程技术成果生成,软件系统功能包括钻孔弯曲规律分析、钻孔轨迹坐标定位计算、初级定向钻孔设计、受控定向钻孔轨迹设计、三维空间钻孔轨迹动态演示和钻孔地质设计书生成、钻孔地质柱状图生成、钻探工程技术综合图生成,软件系统经实例验证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校正中低温PT轨迹段和中高温轨迹段时间t位置的若干同位素热年代计,并给出了豫西蛇尾秦岭群PT轨迹时间t的初步校正结果.  相似文献   

15.
非开挖铺管中定向钻进轨迹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非开挖工程中水平定向钻进轨迹最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最优化理论的动态规划思想,以钻进台时为优化指标,根据障碍物位置、大小和钻孔参数,建立了轨迹设计的最优化模型;并推导出绕过两个障碍物的局部轨迹最优化函数,通过坐标变换,简化了兰维空间轨迹设计问题;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实现模型的求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工程施工中越来越要求文明施工,尤其在一些沿海城市,精确地控制导向钻孔轨迹的非开挖施工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非开挖施工的特殊性,验收工作成为了困扰性的问题.如何才能得知施工轨迹是不是和设计要求的轨迹一致,基于此本文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检验非开挖施工轨迹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径向井分支在煤层中的施工轨迹是否与设计轨迹一致,保障煤储层的增透改造效果。采用地面小型试验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手段,先对煤储层径向井井眼轨迹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基于电位法监测技术分析该方法用于煤层气径向井轨迹监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电位法的煤储层径向井井眼轨迹监测方法与工艺,并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中径向井井眼轨迹主要受原始裂隙、地应力、结构薄弱面等因素共同控制,导致煤层气径向井在喷射施工过程中井眼方位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角度在15°~30°间,径向井分支长度也均小于设计的喷射长度。电位法煤层气径向井轨迹监测方法可以清晰地监测到方位、长度等径向井轨迹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煤储层径向井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黄腊石和黄土坡滑坡分形分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复杂滑坡轨迹结构演化及其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的新途径, 利用分形分维理论, 分析三峡库首区黄腊石滑坡和黄土坡滑坡边界轨迹的几何分形结构, 并采用盒维数法分别求得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东部小滑坡群和整个滑坡系统及黄土坡滑坡分形结构的特征性斜率曲线和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 每个滑坡群的轨迹结构具有其特征性的分维值, 轨迹结构越复杂, 结构层次越清楚, 分维值越高.其中, 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的分维值最高, D =1.483, 黄土坡滑坡的分维值最低, D =1.111.主要结论包括: (1) 滑坡边界轨迹存在统计上的自相似性, 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2) 滑坡轨迹结构的宏观扩展变形过程是一个增维过程, 而不是降维过程; (3) 滑坡轨迹结构越复杂, 有序性越好, 分维值越高, 其稳定性越差; 因此, 分数维可作为衡量滑坡轨迹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地质勘探钻孔轨迹计算新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钻孔轨迹是分析处理钻孔偏斜问题的前提。将测斜参数中的孔深s作为变量,用多项式函数逼近的方式建立钻孔轨迹的参数方程,推导了确定钻孔轨迹空间位置的数学模型,通过算例表明模型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变质作用 P-T-t 轨迹研究有机地将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等诸多地质因素结合起来,定量地描述地壳热—构造演化规律,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前缘学科。本文收集了大量国外近期(主要为1987年~1991年)发表的有关 P-T-t 文献,追踪 P-T-t 轨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重要成果,以期在国内变质作用P-T-t 轨迹研究中得到借鉴。这些进展和成果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P-T-t 轨迹方法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2)一些典型变质岩石的变质作用 P-T-t 轨迹资料不断丰富;(3)各种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和构造过程以及岩浆作用的 P-T-t 轨迹热模拟的进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