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地震波各向异性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结构、构造变形、应力状态等方面的信息,在岩石圈演化、壳幔耦合变形以及地幔对流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剪切波分裂现象是地震各向异性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各向异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了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进展和意义,特别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的原理、方法,以及近年来剪切波分裂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利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可以获得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各向  相似文献   

2.
剪切波分裂分析系统SAM(2007)——软件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地震各向异性是一种普遍现象,利用剪切波分裂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特性,这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介绍了基于SAM(2003R)发展的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软件——SAM(2007)。SAM(2007)在保留原软件系统优点的基础上,修改和发展了新的功能,在资料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或发展,增加了地震定位模块,使新的软件系统更适用于国内的区域地震台网或流动台网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近场源地震波形数据,基于剪切波分裂研究,获得山东地区多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反映了该地区构造应力空间分布特征,CHD台和LIS台显示出两个优势偏振方向,揭示山东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受到区域背景应力及局部断裂构造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近场源地震波形数据,基于剪切波分裂研究,获得山东地区多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反映了该地区构造应力空间分布特征,CHD台和LIS台显示出2个优势偏振方向,揭示山东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受到区域背景应力及局部断裂构造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辽宁、福建遥测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分析实例,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软件SAM(2007)的用法。通过对区域台网资料的处理分析,表明SAM(2007)是研究剪切波分裂的一个比较实用的软件,能够有效的处理快、慢剪切波识别的问题,研究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问题,能普遍用于分析国内区域地震台网资料。  相似文献   

6.
以质元运动方程和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动方程.从数学上对体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种体波波速与介质弹性常数及波传播方向的数学关系.由此对剪切波在单层和双层弱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分裂行为进行了系统讨论,给出了合成分裂参数、每一层分裂参数与入射剪切波偏振方向的数学表达式.假定每一层分裂参数之后,得到了合成分裂参数随入射方位角变化的合成地震图.研究表明,剪切波在双层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两对分裂剪切波可用一合成分裂因子来描述.由合成分裂因子确定的分裂参数随入射剪切波偏振方向的变化呈现出π/2的变化周期.其结果可用于双层各向异性介质反演研究,对进一步解释板块运移、地幔对流规模、深源地震成因、浅部地震构造及深部力源问题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台湾中央气象局布设的嘉义台CHY、民雄台CHN2和义竹台CHN8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波形互相关的SAM分析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发生在1999年9月20日台湾集集大地震(MW7.6)余震区的嘉义ML6.4和ML60级地震的震前序列,开展了长达22个月的大震前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大致近东西向,与嘉义地区最大主压应力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该区的各向异性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临震期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90°跳跃事件的频繁发生,可以作为临震期大震应力预测的前兆指标.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揭示震源区应力变化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山地区地壳裂隙各向异性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5,17(3):283-293
根据相关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唐山地区强地面运动数字台网的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唐山地区的地壳中的裂隙各向异性.在1982——1984年的3年里,流动台网中所属21个台站中的16个台站记录到可供研究的地震事件.通过对131个有效记录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Paz,并进而计算了该地区的裂隙密度.分析表明,唐山地区的应力场非常复杂,有很强的局部区域特征.由于复杂的断裂分布,16个台站呈现不同的剪切波分裂特征,值分散,Paz各不相同,并且在不止一个台站上观测到以小时为时间间隔的尺度下,和Paz同样是离散的.通过计算,唐山地区,Paz和的平均结果分别为0.007 1 s/km、100和0.022.   相似文献   

9.
地震各向异性方法是研究地幔流动以及岩石圈变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远震事件识别近乎垂直入射的SKS波震相能直接反映台站下方的上地幔各向异性。近年来,SKS波分裂由于识别方位各向异性灵敏、多解性小逐渐发展为探究大陆动力学及其演化以及地幔形变特征的有力工具。本文收集了近20年来利用SKS波分裂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的各向异性研究工作,综述了该方法在中国东部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之处;同时,还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布设的102个高质量高密度的宽频流动台站以及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区域台网262个固定台站的数据,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化对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介质形变强度和方向的空间变化图象、各向异性和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以及应变、应变和构造过程关系的认识,我们以剪切波在分层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为指导,以分裂剪切波观测为基础,借助数字化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的信号处理技术,给出了对136次地震的分析结果,得到了20个台站下面的上地幔各向异性介质的变形强度和方向的空间变化图象;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对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特性及其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宁夏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之网络设计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宁夏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信息服务分项项目组作为整个网络系统集成组,在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依据不同地震观测项目对信道速率、连续率、实时性、网络延时等通信要素的不同要求,考虑到不同节点的基础通信条件的差异,在采用平面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作为总的通信策略的同时,实地考察、科学分析、统一规划、综合布局,对不同类型的节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通信信道组合策略作为节点的接入方式,采用以OSPF为主要路由协议的多路由协议集成,全面解决了宁夏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整体通信和路由融合问题,同时也为其他观测项目的数据传递和汇聚提供了可靠的通信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2.
The concept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was presented on basis of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 and of the systemic re-search on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can be defined a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ystem which is constituted by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ssages under multiple dynamics,following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source rock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is composed of four elements,i.e.,hydrocarbon source (source rock kitchen),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erminal (trap),network pathway connecting source and terminal (transporting system),and network potential driving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network pathway (migration dynamics). Compared with other networks,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has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irreversible geological process of 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network; the loss of 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in the flow process in the network; the multiple dynamics in the flow process. Interac-tion of all the elements in the geological process can be calle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 There are three basic model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network,that is,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etwork source area,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etwork pathway,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network terminal. The ke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in network in practice is to confirm the major accumulation stage and the function range of the four elements controlling the hydrocarbon firstly,to predict the profitable accumulation region by su-perposition of the favorable areas confirmed by four elements consequently,and to evaluate the oil-bearing property of the trap as well as confirm drilling targets. This paper takes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s an application example.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objectives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design a ground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for the Salinas River drainage basin in central California. Four agencies worked together: the USGS as network designer, the Central Coast Regional Water Quality Control Board as network manager, and Monterey and San Luis Obispo county agencies as data providers.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basin's ground water quality problems, a list of objectives was developed. These objectives were written as concise statements. The network designers and managers arranged the objectives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and set priorities for them. An ideal network was designed to meet all of the monitoring objectives. In the ideal network exercise, budget and manpower constraints were ignored. Each monitoring location was chosen for a specific objective or group of objectives. The ideal network wa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network to identify where both more and less monitoring was needed. Then a proposed network was chosen. The ideal and existing networks were composited to produce the proposed network, but budget and manpower were considered. To keep the network at a realistic size, monitoring was only recommended to meet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s. Existing monitoring sites were retained to meet any of the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应急通信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荣国  肖飞 《地震学刊》2014,(6):778-783
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现场通信网络设施往往遭到破坏,因此快速建立有效且覆盖面大的应急通信网络,及时传递灾情信息,对现场组织救灾及指挥调度等救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无线网络具有组网简单快速、成本低等技术特点,适合作为现场应急通信的网络平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方法,在灾区现场迅速组建无线局域网,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整个系统组网快捷、健壮性好,并且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将各局域网组成灾区广域网并进一步接入互联网,该方法能满足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地震系统业务内容的扩展,原地震行业网络核心层从性能上已逐渐难以满足需求。为保障网络可靠高效运转,同时为满足地震行业网络零中断的需求,利用新一代CSS交换机集群技术,采用中间设备临时接管的方法,对地震核心网进行了平滑改造升级,通过升级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网络效能。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数字遥测台网是地方地震台网。台网2003年建成伊始,即经受了2003年6月发生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境内的4级震群,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快速了解震情、震情趋势判定、政府应急决策、稳定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从台网概况、台网设计和建设、台网运行和管理、地震监控能力、监测效能等方面介绍了该台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辽宁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台网布局、台站基本参数、观测动态范围以及整个台网的监测能力、台网中心的功能等方面的介绍,阐述了整个辽宁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广东强震动台网传输系统GPRS网络接入应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华灯  叶春明 《华南地震》2008,28(3):104-110
“十五”期间,广东省新建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为达到强震动观测台网监测、传输、控制、管理于一体的目的,利用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了GPRS网络接入及传输系统的研发应用。从GPRS网络接入背景、GPRS网络接入方案及优势、传输系统应用及其特色等方面对广东强震动台网传输系统GPRS网络接入应用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震通信网络系统建设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罗建明  戴光辉  高景春  田力 《地震》2001,21(4):35-42
系统描述了全国地震通信网络系统构成和拓扑结构,简要介绍了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 分组交换网(X.25)和路由器在联网中的应用;防火墙技术在全国地震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网络流量控制和记帐;域名管理和设置。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的大坝结构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 BP 神经网络存在着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训练时间太长等缺点,本文采用基于浮点编码的遗传算法,对 BP 神经网络的初值空间进行了遗传优化。用基于浮点编码的遗传算法来优化 BP 神经网络的权值,可得到最佳初始权值矩阵,并按误差前向反馈算法,沿负梯度搜索进行网络学习。文中以混凝土重力坝结构作为算例,用结构的模态频率变化作为网络的输入向量,结构的损伤位置作为输出向量,对网络进行了训练。仿真结果表明:遗传 BP 神经网络的收敛和诊断能力优于传统 BP 神经网络,可有效地运用到大坝结构的健康诊断与损伤识别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