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根据研究区的岩性、岩相建造、古生物化石、沉积演化、沉积构造等基本数据,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受阿拉善古陆和北西方向海浸的控制,岩性特征受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单元的控制,岩性组合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由南向北碎屑岩粒度变细,南部以滨岸环境的碎屑岩为主,北部以浅海陆棚环境和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对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渭  卢进才  陈高潮 《地质通报》2011,30(6):983-992
为进一步研究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 根据研究区的岩性、岩相建造、古生物化石、沉积演化、沉积构造等基本数据,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受阿拉善古陆和北西方向海浸的控制,岩性特征受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单元的控制,岩性组合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由南向北碎屑岩粒度变细,南部以滨岸环境的碎屑岩为主,北部以浅海陆棚环境和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对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北部地区奥陶纪地层重新厘定后,共划分为9个组。早—中奥陶世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三山子组、贾汪组、马家沟组,均以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主,岩性及岩相稳定,生物化石较少。中—晚奥陶世时期沉积岩相十分复杂,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别。东部区分为桃曲坡组、赵老峪组,以斜坡相泥质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度在100~400m之间;西部区分为平凉组、背锅山组、段家峡组、唐陵组,以斜坡—盆地相及深海浊积扇为主,由碎屑岩、泥质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相变化较大,厚度可达3000m,且以晚奥陶世沉积发育为特色  相似文献   

4.
桑继镇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51-1458
新疆和田县甜水海地区上石炭统恰提尔组沉积地层沉积了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岩石类型较多,且灰岩中化石发育。该套地层主要岩石类型包括:泥质板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以及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灰岩等。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由下至上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结合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可以识别出三种沉积相带: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滨岸相,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与区域上裂解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兴隆地区大红峪组沉积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红峪组为燕山地区惟一中、新元古界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根据“岩性—岩相—相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详细研究成因单元基础之上 ,将大红峪组地层叠置规律归纳为碎屑岩型、混合岩型、碳酸盐岩型三种相序 ,横向上划分为两个相区 :东部相区以碎屑岩为主、西部相区以碳酸盐岩为主 ,沉积环境表现为由东部靠近陆源区缓斜坡砂质海滩向西部过渡为浅水碳酸盐台地型相模式 ,沉积作用以潮汐作用为主 ,偶见浅水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万宁地区寒武纪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万宁地区的寒武系为海南岛除三亚地区外迄今所见惟一有化石依据的寒武纪地层。该区寒武纪地层暂命名为美子林组,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岩性段:一段为滨—浅海相为主体的陆源碎屑沉积,厚度大于673m ;二段为滨海—浅海相含灰质的细碎屑岩沉积,局部见灰岩条带,厚156m 以上;三段以浅海—近滨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体,主要为灰岩、泥灰岩、砂质—粉砂质灰岩、灰质粉砂岩,厚度大于196m ,寒武纪瓶虫和海绵骨针化石即产于该段灰岩中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山东段恰什坎萨依沟的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这套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在恰什坎萨依沟的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不整合于一套中深变质的长城系之上,不整合以上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化石,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根据以上新发现对本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厘定。  相似文献   

8.
西藏班戈县久朗仓地区新发现中生代珊瑚化石23个属种和层孔虫化石5个属。这些化石表明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因此不属于中泥盆统—下石炭统查果罗玛组和中二叠统下拉组。根据沉积特征与古生物特点,本次主要研究的地层应对比至侏罗系上统吐卡日组,岩性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上段夹碎屑岩,表明本套地层处于稳定的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其中生物礁的发现表明吐卡日组也是措勤盆地一个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北山红石山以北的中蒙边境一带,前人工作成果表明,只出露晚古生代地层,即最老地层为泥盆系雀儿山群。该群为一套富产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的碎屑岩及中—酸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其下部以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夹钙质砂岩及少许灰岩;上部以砂岩、板岩为  相似文献   

10.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带下石炭统杂多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对杂多群进行了重新划分,自下而上分为下碳酸盐岩组、碎屑岩组和上碳酸盐岩组。下碳酸盐岩组为深灰色中层状生物屑灰岩、鲡粒灰岩夹泥岩、细粒石英砂岩,属于台地边缘浅滩相;碎屑岩组为灰色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泥岩夹灰岩、玄武岩,属于三角洲相、陆棚相和台地边缘浅滩相;上碳酸盐岩组为灰色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见燧石结核和条带,为陆棚相和台地相沉积。丰富的筵类、非筵有孔虫、珊瑚化石,表明杂多群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根据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杂多群与青海南部杂多-囊谦地区杂多群、西藏东部昌都地区马查拉群可很好地对比。  相似文献   

11.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5,10(1):35-41
广东石炭纪地层发育不全,上统以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下统在粤西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粤东以滨岸碎屑岩为主(仅局部夹碳酸盐岩);粤中为过渡地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含煤碎屑岩并重,根据岩性、岩相及生物群的差异,划分为连县组长组和大湖组等12个岩石地层单位,不少岩石地层体具穿时性,总的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或由西向东底界的始初沉积时间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12.
青海可可西里巴音查乌马地区的上三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巴音查乌马、巴音莽鄂阿地区的一套轻变质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可细分为3个岩组。笔者依据首次在该地层中采集的双壳、水螅、放射虫及有节类化石,将其划归为上三叠统,并建议采用“柯南群”代表这套地层。地层展布严格受西金乌兰湖—平树大断裂控制,具有山超基性岩、基性岩、枕状熔岩、放射虫硅质岩及碳酸盐岩共同组成的“蛇绿岩套”之特征。因此,深入研究这套地层特征,将会给探讨青藏高原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滇西昌宁—孟连带的地层格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显生宙地层在昌宁—孟连带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根据不同岩性的横向分布和纵向变化情况,可将带中的地层序列大致划分成4种类型:(1)碎屑岩向上夹灰岩透镜体,并变成细粒碎屑岩和硅质岩交互出现;(2)碎屑岩向上夹灰岩透镜体、少量硅质岩,顶部为二叠纪基性火山岩;(3)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4)灰岩、白云质灰岩—灰黑色薄层灰岩、泥质灰岩、泥岩夹硅质泥岩。理清不同岩石地层单位间的关系是客观解释昌宁—孟连带发展演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大水沟一带的中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地层中,获得较丰富的志留纪球藻类化石,为划分地层和讨论时代归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藏班戈县保吉地区各昌茶玉剖面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2属16种,分别为Calamophylliopsis?sp.,Clausastraea?sp.,Epistreptophyllum cylindratum Milaschevitsch,Epistreptophyllum sp.,Heliocoenia aff.etalloni Koby,Kobyastrae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s Roniewicz,Montlivaltia?sp.,Myriophyllia?sp.,Pseudocoenia hexaphyllia(d’Orbigny),Pseudocoenia?sp.,Rhipidogyra?sp.,Stephanastraea?sp.,Stylina?sp.,Stylina cf.subramosa de Fromentel,Thecosmilia?sp.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上部第42—80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表明各昌茶玉剖面地层并不属于原划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依据化石及岩性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根据保吉地区的吐卡日组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上下两段地层,各昌茶玉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下段地层,主要为厚层碳酸盐岩夹少量泥页岩及多层礁灰岩。久朗仓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上段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大量粗碎屑岩地层。吐卡日组下段在措勤盆地内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广泛分布,指示晚侏罗世措勤盆地发育大面积广阔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其中生物礁表明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出露于新疆西准噶尔托里老风口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并含有丰富的腕足类、海百合茎等浅海相的生物化石。通过对其火山碎屑岩类岩石学特征、粒度分析数据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表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到早石炭世期间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环境,同时为西准噶尔洋闭合时代的研究提供了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海南部结扎群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南部玉树—温泉一带的结扎群,系指唐古拉山区不整合在上二叠统与侏罗系之间,一套厚约5,000余米的滨海至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杂多县结扎乡一带发育较齐全,研究较详细。根据沉积旋廻:岩性组合特征及古生物资料,结扎群被分为4个岩层组,自下而上为紫红色碎屑岩组、下石灰岩组、灰色碎屑岩组及上石灰岩组,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百万分之一玉树幅地质报告中,结扎群的时代为晚三叠世,把上、下两套石灰岩层组为同层,而将结扎群分成下部紫红色碎屑岩组、中部碳酸盐岩组和上部含煤碎屑岩  相似文献   

18.
申扎地区的下泥盆统出露良好、沉积连续、构造单一,生物化石丰富,门类也较为齐全。根据多门类生物化石将下泥盆统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在塔尔玛达尔东组为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地层,中间夹有少量粒级较细的碎屑岩,属于稳定陆棚浅海型沉积。根据岩性和岩相特征可以明显划分为下部和中上部,下部灰岩中产有牙形石、竹节石和头足类,并含有丰富珊瑚和腕足类化石;中上部含有较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并含有竹节石、牙形石和头足类等游移生物化石。该组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包括Lochkovian大部以及整个Pragian、Emsian期。  相似文献   

19.
陕西镇安丘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形成与岩石和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产于上古生界南羊山组及袁家沟组地层中。研究表明,金矿形成与不纯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列岩石和叠加在其上的韧性剪切构造有密切关系,受岩性和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0.
陈培权 《广东地质》1995,10(1):42-48
广东二叠纪沉积是在石炭纪海盆的基础上发展的,海侵期形成碳酸盐岩或硅质岩序列,海退期形成含煤碎屑岩或红色碎屑岩,连阳小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含煤碎屑岩,韶关和兴海小区为碳酸盐岩、硅质页岩,含煤碎屑岩(局部夹灰岩)和灰岩(或含铁锰质硅质岩)的地层序列广花-阳春小区,除底部分为碳酸盐岩外,往上以红色碎屑岩为主,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全省二叠系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和格顶组等13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