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海域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海包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残留盆地则是“油气二次创业”的主战场.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海域的勘探潜力:1)巨大的勘探空间;海域大,新生代盆地及其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勘探面积巨大;2)巨大的技术空间,勘探程度及勘探技术水平均明显低于陆上油气区勘探水平;3)巨大的资源空间,海域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不但有新生代成油气体系而且有前新生代含油气系统.有21亿吨以上有待发现的资源量.这表明,中国海域具有资源上的巨大潜力有待发掘,勘探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初探   总被引:32,自引:18,他引:14  
中国近海沉积盆地按形成时代可以划分为新生代盆地和前新生代盆地。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断陷盆地有良好的油气前景,而古生代还有广泛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只要它们经受中生代挤压,改造后还能保留下来,就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初步分析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资料及大地构造演化史表明,陆内断坳盆地下伏以古生代碳酸盐岩为主的残留盆地。而陆缘盆地并不是寻找古生代残留盆地的场所。但在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发育海相中生代盆  相似文献   

3.
我国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巨大潜力已为近年的一些勘探实践所证实,但是仍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在863计划支持下,针对残留盆地油气勘探难题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与技术.其中包括针对我国海区残留盆地勘探目标的地震采集技术、基于弯曲射线的复杂构造叠前成像技术和残留盆地残余厚度提取技术等.这些技术已在我国海域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残留盆地由于埋深大、构造复杂等特点,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对残留盆地的勘探与解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运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对前新生代残留盆地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效地解决油气勘探中的有关问题.本文以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为指导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重、磁、地震、钻井和区域地质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研究与计算结果勾绘了黄海地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宏观构造格架,并分析了残留盆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骅坳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与基底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是当前深层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高精度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位场正演剥离和正则化滤波技术对黄骅坳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展开研究,构建黄骅坳陷宏观的盆地立体格架,分析前新生代残留地层的展布及残留厚度特征,探讨盆地基底的三分性问题.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宏观上呈现垂向分层、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盆地结构特征;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总体为NNE-NE向展布,但沉积中心与残留地层厚度明显不同于新生代沉积特点,在歧口新生界巨厚区残留厚度较小;盆地基底表现出三分性特征,区内"T"型交叉的两组隐伏深断裂可能为燕辽基底、鲁西基底和太行基底的拼接线;前新生代盆地结构、残留厚度与基底三分性特征均表现出受深部断裂构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试论复杂地质体的油气地震勘探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我国油气勘探工作中反射地震的发展历程,指出地震勘探中信噪比与分辨率之间的矛盾,针对中国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具有埋藏深、演化历史长、经受地质作用多,以致地表和地下条件都很复杂的特点,〖HT5”H〗提出了复杂地质体油气地震勘探的理念和方法途径〖HT5”K〗.我国油气资源多存储于复杂地质体如生物礁、鲕滩、风化壳、古潜山等储集体之中.不能完全搬用陆相油气勘探的经验.应在活动论大地构造理论指导下,根据“区域约束局部,深层制约浅层”的勘探经验,探索测区的时空演化规律,设计复杂地质体的观测系统,采取高密度连续采集技术,获取反射地震资料,再进行高分辨率与高信噪比的处理,从而使地震采集、处理与解释一体化,减轻山地采集困难,获取深部成像资料,在新的高度上寻找在复杂地质体中的油气资源.使地震勘探能在中国油气二次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残留盆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残留盆地的概念、残留盆地形成的古生代体制特点、中新生代的演化环境和成因等方面论述了残留盆地形成的理论依据;结合油气资源的勘探状况强调了残留盆地研究的现实意义。从残留盆地的四个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残留盆地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雄关漫道真如铁——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在祖国大陆和近海大陆架地区的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使原油年产量达1.67亿吨,位居世界第五,天然气疸这2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五位,成绩是巨大的,但是,1993年开始进口原油3000万吨,2000年进口原油7200万吨,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发展,预测2010年将进口原油1亿吨,天然气200亿立方米,那么,中国油气资源的出路何在?作者指出,从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来看,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还有巨大的油气潜力,尽管其勘探的难度是世界级的,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地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困难上,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石油天然气,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一直被认为是海西期褶皱带或碰撞造山带,而一直被作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成为油气勘查的禁区,限制了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佳木斯—兴蒙地块"新认识及二连盆地赛51井取得的石炭纪碳酸盐岩油藏的发现,开辟了二连盆地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本文对二连盆地3条典型的CEMP电测量资料进行了二维电阻率反演,结合研究区地震反射资料、钻孔电测井资料、钻井岩芯资料、岩石露头资料,揭示了二连盆地具有"三明治"的电性结构特征,同时指出二连盆地古生界广泛分布,在古生界与中生界之间广泛分布一套以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等为主的火山岩.这种"三明治"电性结构特征不但给古生界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而且火山岩(高阻层)与其下伏古生界地层(低阻层)之间可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或生储盖组合),其对于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认为二连盆地中、新生界和古生界的构造沉积演化主要经历了4个重要阶段,即:泥盆纪的南北差异性升降阶段、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稳定沉积阶段、三叠纪-晚侏罗世的古生代盆地被改造和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形成的重要演化阶段以及中新生代的地层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0.
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分布的物探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盆地是新生代断陷盆地,由地质露头剖面及钻井揭示,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元古界深变质岩系;沉积盖层以新生界为主,局部钻遇古生界地层,沉积岩最厚超过7000 m.以往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以新生界新近系和古近系为目的层,但未获重大发现;对古生界分布及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尤为薄弱,因而制约了渭河盆地的油气勘探.依据区域重力、航磁资料,结合近年完成的电法及地震勘探成果,划分出盆地内前新生界分布区域,初步确定在宝鸡-咸阳断裂以北地区存在古生界,并提出盆地北部斜坡地区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模式,以利于今后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1.
东海的地质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的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重力、磁力、地震反射),阐明东海的大地构造分区及其演化;2.反射地震研究得出东海陆架盆地的新生代构造图;3.在此基础上,详细地震勘探与地震地层学研究,确定出一系列钻探井位。钻探发现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气流。其中,新钻井灵峰一井展示出寻找油气资源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南海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亚及相邻各国必经之路.资源之争,使得周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海洋经济与技术,1981年至2002年,越南就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半世纪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现了26个新生代盆地,取得了南海海域的基本石油地质成果,为南海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南海具有巨大的勘探空间及技术发展空间,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南海油气勘探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The Tan-Lu fault zone across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Cenozoic basins offshore the Bohai Sea is a NNE-trending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Cenozoic basin cover. It cuts through NE-to NNE-striking major extensional faults that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Paleogene basins. Recent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dicates that Cenozoic structural activities of the Tan-Lu fault system hav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ed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offshore the Bohai Sea. As part of a deep fault zone the Tan-Lu fault zone has been activated since the Oligocene,and obviously affec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offshore Bohai basins since then. The formation of Paleogene rift basins offshore the Bohai Sea has utilized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hat developed in the late Mesozoic.  相似文献   

15.
羌塘盆地是目前国内石油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作者综合研究了羌塘盆地的地球物理、石油地质调查资料及INDEPTH-3深部调查结果,得出:1, 盆地内烃源层、储集层、盖层及其组合条件很好, 局部构造发育,有利于形成和保存油气藏,断裂不会成为致命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主要目的层为上三叠世-中侏罗系组成的中构造层;2,对盆地二级构造作了新的划分,否定羌中隆起,提出盆地表层的主要构造方向为北西-南东向,成“三凹三隆”及“一深凹”的地壳结构特征,其中主沉降带内部及其两侧是最有利的找油气远景地带;3,本区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盆地北部火山及热活动多,对油气远景评价有较大影响,而盆地南部沉积厚度大,受深层热影响相对较小,是找油气的更有利的地段。4,强调查明深部地层物性、油气赋存状况,烃类物质的来源和上下构造符合情况是当务之急。重点是加强点上的调查和评价研究;5,提出不能轻视伦坡拉陆相第三系盆地找油前景,它可能汇聚有两侧海相地层的油气。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构造平缓,以岩性、岩性-地层和古地貌油气藏为主,储层厚度薄。本文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方向及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在该盆地大油气田的发现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羌塘盆地及周边地带地球物理场与油气深部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对已有的地球物理场资料、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概略展布以及青藏的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沉积层巨厚,重力场表现为负异常,地壳底部与上地幔顶部相对周边造山带上隆,低速异常分布,地幔对流向生此向下聚集,这些要素提出:羌塘盆地具有构成新油气田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基于这些初步认识,文中最后提出了对该盆地进行深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示踪、原油中异常高含量的金属微量元素、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等均表明原油可以由无机反应而生成.二是油气无机成因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油气的分布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耦合表明有成因关系,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是油气的发生器,也是初始储层,据此可以对油气田进行预测.柴达木盆地昆北花岗岩油田的发现是一典型案例.三是"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目前第4代采集处理新理论、新方法业已提出.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深部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到议事日程.总之,"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能的,是可操作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