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耕地资源的快速、精准提取是支撑耕地保护和耕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基础。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耕地提取已逐渐由传统的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的分类算法过渡至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智能化耕地提取新阶段,并取得不少成果,但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梳理和分析了传统耕地提取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耕地提取算法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深度学习支持下的耕地提取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深度语义分割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耕地提取应用中的实验流程,并归纳了主要的智能耕地提取算法;最后,围绕智能化耕地提取研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智能化耕地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如何对耕地现状进行精细化监测,是当下耕地保护和监管所面临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研究耕地现状动态监测技术体系,探索建立耕地现状动态监测技术流程、数据库标准、耕地现状分类系统、解译标志、地物最小采集标准和动态监测更新机制,并对耕地现状破坏程度进行分析以及对监测结果精度进行验证,提出了建立基于遥感的耕地现状动态监测技术理论和方法,为实现耕地动态监测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莉 《东北测绘》2012,(2):217-220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耕地正在减少,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和预测耕地的变化情况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在某市人均耕地现状的基础上,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比值对某市耕地压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回归摸型预测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为缓解耕地压力,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挑战,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耕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了基于网络爬虫的数据采集汇聚与整合技术、基于开源GIS的耕地公示信息与空间位置联动展示技术、信息审核与范围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开源GIS的耕地保护信息发布平台,设置了耕地资讯和耕地保护工作中需依规开展的公示公告栏目,实现了耕地信息采集发布、耕地信息查询与检索、公众信息反馈、耕地数据分析与预测、Web地图服务发布与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为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对耕地保护进行监督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粗放利用直接影响耕地生产力,从而危及粮食安全。分析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揭示未来中部地区耕地利用及生产力情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土地利用分类角度归纳总结出耕地集约利用内涵,选用全局主成分法评价了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各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近10年来中部地区6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升;各省增幅差异较大,增幅阶段性明显;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各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占补平衡是中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耕地保护政策从传统数量规模保护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保护的发展过程中,较少有研究系统地分析不同占补平衡策略的未来潜在影响作用。以中国山东省招远市为例,构建了顾及耕地占补平衡策略的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通过设计基准情景、耕地数量保护、耕地数量-质量保护、耕地数量-生态保护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5个情景,分析2030年不同耕地保护策略下耕地规模、生产力和生境质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情景,耕地占补平衡情景下耕地数量平均提高了7.2%,粮食产量、生境质量分别平均提升了0.63%和0.70%,其中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情景下粮食产量和生境质量均高于平均水平。因此,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多种目标的协同优化。本研究为系统地对比评估多种占补平衡策略,优化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王振峰 《今日国土》2014,(12):16-16
农业部12月17日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这是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徐明岗研究员表示,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苏北海滨小城,有着得天独厚、十分丰富的耕地后备资源.近年来,大丰区充分发挥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优势,多措并举,通过实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既满足了大丰经济社会发展对补充耕地指标的需求,为当地的沿海开发、项目招引、城乡统筹发展等补足了能量;又将多余的补充耕地指标异地调剂给苏南等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使用,为全市乃至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丰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正在逐年弱化,其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露.本文围绕大丰耕地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耕地后备资源利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耕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目前地形图与耕地的关系,探讨了改进地形图的耕地表示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对湖北省现有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观念更新、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优化农地使用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宏观对策,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覃事娅  尹惠斌  唐常春 《测绘科学》2011,36(6):70-72,45
本文以广西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综合指数对矿区的耕地总量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随后分析了影响矿区耕地总量变化的因素及矿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与潜力,并且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实现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利于平果铝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浅议当前耕地保护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耕地资源呈现“一多三少”的特点,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我国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我国目前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保护耕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人口增长快、建设占用耕地需求大、耕地收益不稳定、耕地保护未形成社会共担机制等原因,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有些弱化,应当寻求破解途径来解决这些困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情况,梳理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破解这些制约因素的途径.本文研究认为注重内部挖潜、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大力开展土地整治以及探索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等可以对我国耕地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博  赵荣  张玉 《测绘通报》2024,(2):124-128
耕地细碎化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为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需实现耕地集中式管理。针对均匀网格在对耕地面积进行表达时数据量冗余和格网尺度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斑块平均面积和面积表达误差确定格网最适宜起始和终止尺度的方法,构建基于四叉树的非均匀格网,建立了耕地集中连片分析规则、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实现非均匀格网下的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划分。以江苏省徐州市为试验区开展耕地集中连片分析。结果表明:(1)与均匀网格相比,非均匀格网减少了43.8%数据冗余,实现了耕地面积最小误差表达,适用性更强。(2)徐州耕地连片区域占耕地总面积88.6%,其中50%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连片区域中有21.4%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应将其作为提高区域整体连片等级优先优化的耕地。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稻种植区.多年来,国土部门在洞庭湖区实施了“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等一系列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新增了大量的耕地.本文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年度变更数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分布数据和最新遥感影像,基本查明了2010年以来新增耕地的利用状况和耕作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耕地总面积202378.97hm2,实际用于农作物种植的耕地169656.04hm2,农作物种植率83.83%;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181720.0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6%;不规范利用耕地20658.90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27%.岳阳市的实际耕作程度最高,益阳市和常德市的农业结构调整程度明显高于岳阳市;岳阳市的耕地抛荒撂荒率最高,适于作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传统耕地坡度分级方法的缺陷,提出利用GIS技术的耕地坡度分级新方法。以枝江市董市镇为例实证,研究制定定量融合指标和工作流程,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耕地图斑的数量,而且确保利用耕地坡度分级数据统计汇总的各耕地坡度级面积数据与真实值基本一致,提高了汇总面积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实现耕地高效化、精细化保护管理,要从管理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其中RS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本文梳理了现有基于RS技术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工作模式,并以广东省为例,提出了耕地保护动态监测技术体系的优化思路,探索了优化路线,为建设更具针对性、统筹性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TM时相特征的耕地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处于农作物生长期的耕地易与林地混淆、处于收获期的耕地易与裸地混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序特征值进行耕地信息提取的思路。针对不同农作物生长期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时相耕地指数(Time Phase Cropland Index,TPCI)以提取耕地区域,提出了时相水田指数(Time Phase Paddy Index,TPPI)以区分水田、旱地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水田、旱地的提取难度,且耕地、水田和旱地的提取精度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实现耕地管理精准化的重要意义。从实现耕地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耕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数据组织以及系统功能等内容,并对耕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就耕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绝不能有闪失.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六个方面就耕地保护问题做出了重大决策,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保护社会监督的现状我国耕地保护社会监督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监督体系。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社会监督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作耕地保护标志,图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