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VRS的GPS测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误差包括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及大气折射误差等。是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源。但系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减弱或消除,如建立误差改正模型对观测值进行改正,或选择良好的观测条件,采用适当地观测方法,进行线性差分等.本文介绍了基于VRS的GPS测量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在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误差进行改正,使之减小或者消除。并就影响VRS精度的各种误差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顾及大气延迟效应的YG-13A斜距标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气延迟时变误差影响遥感卫星十三号(YG-13A)斜距标定精度的问题,提出利用顾及大气延迟时变误差的斜距标定方法提高其斜距标定精度的策略。首先,利用基于NCEP气象资料和全球TEC数据的大气延迟改正方法来计算各标定景的大气延迟改正量。其次,将各标定景的大气延迟改正量代入斜距标定模型中。最后,在地面布设高精度角反射器控制点的情况下通过顾及大气延迟时变误差的斜距标定模型求解斜距测量系统误差,从而提高和验证斜距测量精度,角反射器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均优于0.1 m。利用嵩山遥感定标场地区的4组不同拍摄模式下获得的YG-13A卫星影像数据对比试验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斜距定标方法,在顾及大气延迟时变误差的情况下,4组数据的斜距改正值离散度均有所下降。利用太原、天津两个区域3景影像验证斜距改正后的精度,最小值为0.55 m,最大值为0.91 m,均值为0.70 m。试验结果证明了顾及大气延迟时变误差的斜距标定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资料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的观测数据能用于大气改正的研究,本文对观测数据采用测距差分的平均和平均距离的差分两种方法来提高精度,并和Marini-Murray大气改正模型比较。在现有精度下,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别。随着双波长卫星激光测距精度的提高,应用本文使用的差分方法,能提高双波长的观测资料归算精度,以用于对大气改正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GPS定位的速度和精度与卫星高度角的选择密切相关。对对流层和电离层折射的误差模型进行了推导,计算了不同卫星高度角下大气折射偏差,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定位时对水平误差的影响。对对流层折射改正和电离层折射改正的几种经典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卫星高度角并结合经典大气折射改正方法来提高GPS定位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5.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新进展──第二讲差分GPS李征航(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430070)1前言根据观测瞬间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以及接收机所测得的至这些卫星的距离并加上大气延迟和钟差等各项改正后,即可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得该瞬间接收...  相似文献   

6.
基于卫星鳊队InSAR系统的卫星编队特点,阐述了在卫星飞行方向(方位向)产生基线的原因,提出了由方位向基线所引起的干涉相位改正方法,分析了一般情况下卫星鳊队InSAR系统的相位改正情况和对InSAR高程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6-1 概述从地面站观测至卫星的瞬时距离(简称站卫距离)的新技术,称为卫星测距。站卫距离可以用微波或激光进行测量。站卫距离的科技用途是多方面的,对于大地测量而言,站卫距离主要有下列三种用途: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际上InSAR观测值大气改正方法最新的研究进展,应用实例证明了由于大气(尤其是水汽)的影响,传统的InSAR形变量的监测精度往往只能限制在cm级;而利用GPS数据,通过基于地形的GPS扰动模型(GTTM),大幅度削弱了大气对干涉影像的影响,并成功地探测出了美国洛杉矾地区明显的季节性地表形变,形变量精度可提高到5mm左右。通过与GPS/MODIS集成大气改正模型的结果的比较表明,GTTM和GPS/MODIS两种大气改正模型在削弱InSAR观测值大气水汽影响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卫星导航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度与精度若干注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元喜 《测绘学报》2012,41(5):646-650
卫星导航定位必然有误差。其误差可分为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异常误差、有色噪声等。误差存在多种不同的度量模型和度量方法,如,精密度(precision)、精确度(accuracy)、可靠性(reliability)、不确定度(uncertainty)等。实践中,经常有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将精度指标描述成误差,也有人将不确定性与不确定度概念相混淆。尤其是在描述精度指标或误差指标时,经常将精度指标描述成误差,将误差指标描述成精度,如在卫星导航定位中,用户距离误差经常被描述成用户距离精度。本文基于不确定度概念将卫星导航中的用户距离误差重新作了定义;给出了用户距离误差与用户距离精度的关系;并提出将不确定性与不确定度进行区别;对测量平差中常用的可靠性概念进行了描述;最后给出了几点注记。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发播电文时利用卫星钟差a0参数修正了B3频点相位中心与质心差异的大部分偏差,利用卫星群延时间参数(timing group delay,Tgd)修正不同频点相位中心的差异部分。该方法实质是利用各向同性的卫星钟差修正具有各向异性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精度有限。为进一步提高广播星历精度,提出了先对卫星位置进行相位中心改正,再对相位中心的轨迹进行广播星历拟合的处理方法,分别比较了两种改正方法对用户距离误差(user range error,URE)以及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方法都能使URE和定位精度得到提高,且新方法比利用卫星钟差a0参数的修正精度提高了约76%,定位精度提高了约12.5%,同时新方法的改正精度不受时空因素影响。利用广播星历拟合修正天线相位中心与不进行天线相位中心比较,定位精度提高约38.1%。最后分析了Tgd参数修正各频点天线相位中心不一致的残差,影响在毫米级,可以用于修正相位中心的频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种GNSS网络RTK改进的综合误差内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网络RTK综合误差内插法(CB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综合误差内插方法(MCBI)。该方法把综合误差分为对流层模型改正、一阶电离层影响和除一阶电离层影响外的其他综合影响3个部分。实例证明了该方法不仅在精度上比综舍误差内插法要高,而且更利于流动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航测成图的系统误差主要来自航摄像片变形、航摄物镜的畸变差、大气折光差和地球曲率4种误差。这些误差应当通过改正像点移位的方法加以消除。在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条件下改正系统误差只需启用相关软件即可完成。如果在成图过程中忽略了这种改正,就把本可消除的误差保留在地形图中,影响了地形图的精度。本文就大气折光差和地球曲率2种系统误差对航测成图的精度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陆地卫星MSS象片在航测纠正仪上的仿射变形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测纠正仪上对卫星象片进行光学机械纠正的办法,正在我国不少单位广泛采用着。但由于仅使用常规纠正技术,不能有效地改正卫片的主要变形——仿射变形,所以纠正精度较差。本试验根据普通纠正仪变形纠正原理,采用两级纠正的办法,结合分块纠正,有效地实现了卫片的仿射变形纠正,精度达到实地135米,接近于1:25万比例尺测图(误差相当于图上0.54mm)的要求。该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湖北省江汉湖群面积现状的遥感调查。  相似文献   

14.
GPS测量的中性大气折射改正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欧吉坤 《测绘学报》1998,27(1):31-36
中性大气对GPS信号的折射影响是GPS测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测量定位的垂直分量精度的提高,受到中性大气延迟改正程度很强制约。  相似文献   

15.
北斗卫星伪距观测值存在一类与卫星相关的系统误差,称为星源伪距偏差,MEO和IGSO卫星可以通过其与高度角的关系建立改正模型,而GEO卫星由于其静止特性难以建立基于高度角的改正模型。据此,本文在分析GEO卫星伪距偏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SSA)的修正方法,并通过双频无电离层组合伪距单点定位(SPP)对比试验来验证修正效果。结果表明:修正后GEO卫星伪距观测值基本上消除了伪距偏差,MP观测值精度在B1、B2、B3频率上分别提高了39.9%、17.9%、29.4%,MW观测值精度提高了41.3%;传统改正模型修正IGSO和MEO卫星伪距偏差对SPP影响很小,而奇异谱分析方法修正GEO卫星伪距偏差使SPP的精度在平面、高程方向上分别提高了11.1%、21.1%。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角反射器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Corner Reflector InSAR)在低相干地区的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在CRInSAR所有误差源中,大气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针对CRInSAR中的大气影响改正问题,详述了利用连续GPS站的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来对角反射器的大气影响进行改正。并利用香港地区12个GPS连续站的数据对6个角反射器上的大气影响做出改正,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E(o)tv(o)s效应改正中航向航速计算间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tv?s效应改正误差一直被认为是影响海洋重力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为了减小由定位误差引起的E?tv?s效应改正误差,本文提出采用合理的测量点间隔计算航向、航速以提高E?tv?s效应改正精度的方法。通过必要理论分析与实际计算,证实了采用合适航向、航速计算间隔将提高E?tv?s效应改正精度,从而提高海洋重力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空间插值对InSAR大气延迟改正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长军  陈元洪  周吕 《北京测绘》2018,32(6):629-632
大气效应是InSAR技术用于地表探测的主要误差源之一。GPS数据作为InSAR大气延迟误差改正的重要数据源,受其站点分布疏密的影响,分辨率还无法做到与SAR影像完全相匹配,必须对GPS获取的大气延迟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本文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Kriging插值法和移动曲面拟合法(Surface Moving Fitting,SMF)三种插值方法,探讨了InSAR大气误差改正过程中的空间插值问题,并对三种插值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详细推导了卫星非圆轨道改正的计算公式,给出高精度测速顾及该项误差的处理策略.采用全球均匀分布的12个国际GNSS服务(IGS)测站的多普勒和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仿动态评估了该项误差对测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历元间载波相位差分的测速方法,改正后东、北、天顶方向分别提高8%、9%和10%,三维测速精度从9.9 mm/s改正到8.9 mm/s;基于原始多普勒的测速方法,东、北方向与载波相位差分方法的改正数值基本一致,天顶方向约是载波相位差分方法的改正数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B1B2,B1B3及B2B3之间硬件延迟(DCB)值存在一个闭合差,分析BDS卫星端DCB改正公式不同表示方法在3种采样率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伪距定位和精密定位解算。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率的DCB改正后SPP下精度改善在m级,提高10%~80%;动态PPP下精度改善在dm~m级,提高50%~90%。改正公式的不同DCB表示方法对精度影响在cm量级,在SPP中可忽略该误差,动态PPP中建议取DCB改正均值作为最终改正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