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天体轨道周期性变化引起气候改变而被记录在沉积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具有时间域上的等时性特征,是实现高频沉积旋回等时划分与对比的有效途径。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为研究对象,对3口井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将测井曲线经过滤波处理后提取出的短偏心率周期99.0ka和短斜率周期40.5ka的滤波曲线,作为五级层序沉积旋回和六级层序沉积旋回的参考曲线,对百口泉组地层进行高频沉积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建立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沉积旋回对比格架。结果表明:百口泉组地层保存完整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旋回主要由偏心率(99.0ka)和斜率(40.5ka)周期控制,偏心率和斜率周期引起的地层厚度分别为6.49~7.05和2.56~2.98m,平均沉积速率为6.76cm/ka。该研究结果为测井曲线在高频地层层序识别与划分上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为层序地层划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孔店组一段(孔一段)发育了垂向叠置的“红-灰”组合岩层,并呈现出一定的旋回沉积特征。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层的沉积过程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重点探井王46井为例,基于年代地层格架的约束,利用岩心、录井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孔一段进行了旋回沉积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层的旋回沉积过程。红层响应于洪水漫湖产生的漫湖泥和漫湖砂滩,而灰绿色韵律层属于间歇性湿润期的浅湖砂滩沉积,二者在垂向上突变接触。伽马曲线的连续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表明该地层的沉积过程受控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的偏心率和岁差周期,造成的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39.4 m和6.9 m。通过对125 ka的偏心率周期进行带通滤波,建立了孔一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孔一段共记录了33个偏心率周期,判定的沉积时限约为4.13 Ma,地层的视平均沉积速率在0.236~0.408 m/ka之间变化。偏心率和岁差旋回对地层沉积的控制表现为偏心率为极大值时,间歇性湖泊沉积频繁发生,反之则以洪水漫湖沉积为主,同时岁差的极小值对应了间歇性湖泊沉积,反之则主要发生了洪水漫湖沉积。   相似文献   

3.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尖扎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风成沉积物,夹杂有河湖相沉积层段,已进行了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研究,是旋回地层学研究的良好剖面。以尖扎盆地加让剖面3~361 m晚中新世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旋回地层学研究,旨在建立加让剖面的绝对天文年代标尺,提取尖扎盆地中蕴含影响古气候演化的地球轨道参数的主导周期,为进一步进行海陆对比和深入研究古气候环境演化提供基础数据。加让剖面古气候替代性指标频率磁化率(χ_( fd))数据序列深度域频谱分析表明:3~361 m层段存在稳定的代表长偏心率周期的26 m沉积旋回,代表其他地球轨道参数周期的沉积旋回也有所体现,但并不稳定。基于识别出的沉积旋回,利用稳定的405 ka长偏心率周期对3~361 m深度域频率磁化率数据序列进行天文调谐,结合加让剖面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建立了11.758~5.890 Ma的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经过天文调谐的频率磁化率数据序列时间域与古地磁年代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是可靠的。加让剖面频率磁化率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频谱分析显示,在约7.2 Ma存在明显的周期转变。这一记录表明,东亚夏季风在7.2 Ma之前由41 ka的斜率周期主导,在7.2 Ma之后受控于100 ka的短偏心率周期。  相似文献   

4.
依据米兰科维奇理论识别划分旋回,是对传统层序地层学的有力补充,具备高等时约束性,可实现高分辨率旋回识别与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莫索湾地区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之一,其中三工河组一段发育了有效的、成规模的致密气储集层。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数据,通过频谱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目标层位进行了米兰科维奇信号识别与旋回划分。以405 ka周期滤波曲线作为基准,借助三工河组底界地质年龄,建立了浮动天文标尺。研究表明,三工河组一段存在米兰科维奇旋回。短期偏心率125 ka周期控制厚度约为29.73 m的旋回;斜率54 ka周期控制厚度约为12.47 m的旋回;岁差24 ka周期控制厚度约为5.62 m的旋回。三工河组一段地质年龄为189.951~190.800 Ma,共识别出了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由此划分出了7个五级层序,沉积速率从下到上,虽呈现出“减小-增大-持续减小-持续增大”的趋势,但整体变化不大;发育了B1、B2、C1三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5.
七个泉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由于毗邻阿尔金断裂带等原因,地层较为复杂,高精度的沉积旋回研究较薄弱且鲜有讨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七深2井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及滤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高频旋回厚度比值与天文轨道周期比值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在论证了沉积速率之后,表明柴西七个泉地区上、下油砂山组地层中较好地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其中上油砂山组短偏心率,轴斜率长周期、短周期,岁 差 长 周 期、短周期所控制的沉积旋回厚度分别为11.38,5.92,5.10,2.35,2.11m;下油砂山组短偏心率,轴斜率长周期、短周期,岁差长周期、短周期所控制的沉积旋回厚度分别为8.17,4.45,3.27,1.85,1.51m。   相似文献   

6.
采用钻孔资料对鸡西盆地北部含煤岩系中穆棱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3个长期、7个中期、5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下降2个半旋回构成对称型结构,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结构。通过各种级别基准面旋回特征分析,讨论了穆棱组的沉积动力学特征和沉积延续时间。认为穆棱组在鸡西盆地北部条带经历了3次盆地范围内较大规模的湖侵—湖退沉积和7次中等规模、58次小的湖侵—湖退沉积作用,延续时间为5.8 Ma。  相似文献   

7.
下刚果盆地Madingo组海相烃源岩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Madingo组地层沉积速度极其缓慢,沉积厚度薄,沉积时间跨度大,属于典型的凝缩段沉积。以ΔlgR技术、GR曲线旋回分析法为手段,对照地球化学方法的研究结果对下刚果盆地烃源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下刚果盆地Madingo组烃源岩发育期与有机质的勃发期和最大海泛期相对应,发育3段富有机质硅质混合细粒岩相,其中Madingo组中段和上段为有机质富集段,有效烃源岩总厚度为200~600 m,且干酪根类型多为Ⅰ型-Ⅱ1型,以倾油为主。   相似文献   

8.
《地质科技通报》2019,38(6):133
西湖凹陷λ于东海?架盆地东部坳陷带,是中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凹陷之一.平湖组发育的多层薄ú层和 富含有机质的泥岩被认为是西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利用碎屑锆石 U-Pb定年分析技术和地震剖面精细刻画手 段,重建了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的源-汇系统,揭示了源区特征、运输通道、汇聚区展布,对平湖组岩心的 自然伽马数据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建立了该组的相对天文年代标尺,并分析了沉积速率的变化.研究表明, 平湖组沉积时期具有北部、西部和东部三大源区.平湖斜坡带靠近西部源区,东部物源供给影响明显减弱.砂体 从西部源区通过下切谷搬运至平湖斜坡带三大主要汇聚区.平湖组沉积持续时间约为4.64 Ma,整段平均沉积速 率约为15.4cm/ka,其垂向演化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水文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松嫩断(坳)陷盆地北部倾没区,自中生代以来以缓慢下降为主,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白垩系上白垩统地层,第四纪以来沉积了中更新统地层,河谷区沉积了上更新统、全新统地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沉积学标志和构造演化史,认为胶莱盆地下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环境以河湖相为主,由2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组成。其中,下部瓦屋夼组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沉积旋回;上部从林寺山组、止凤庄组到曲格庄组组成第二个沉积旋回,该沉积旋回全区发育,反映了胶莱盆地的主要沉积特征。止凤庄组、林寺山组是盆地形成初期,发育冲洪积扇沉积体系。水南组是盆地形成的鼎盛时期,发育三角洲-深湖沉积体系,该组地层暗色泥页岩发育,为较好的页岩气目标地层。龙旺庄组是盆地形成中晚期,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体系。曲格庄组为盆地消亡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