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国际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槽-台学说独领风骚百年 20世纪中期以前,世界上关于地壳演化规律问题的理论,最流行的一直是1859年由美、奥等国学者提出的"地槽-地台学说”,简称槽台说,视为不可触犯的真理.该学说认为:大地构造发展过程是:地槽区→地台区.在找矿意义上认为,地槽区为活动区,岩浆活动强烈,金属矿床较多;地台区为稳定区,岩浆活动微弱,金属矿床较少.一本前苏联的<怎样找金属矿>的书说"到地台区去找寻金属矿是徒劳无功的”.  相似文献   

2.
从多旋回构造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地槽与地台的特点及其主要类型地壳,众所周知,可以分为活动地带与稳定地带。前者一般称为地槽,后者一般称为地台。但考虑到震旦纪以来与震旦纪以前地壳长期发展的特点有所不同(见文末补充部分),并且地槽这一名词是根据震旦纪以来发展的特点而提出的,所以笔者暂认为地槽与地台两名词仅分别用于震旦纪以来的活动地带与稳定地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流体包襄体资料探讨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构造关系,取得了一些新的微观信息。1.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之间不同构造带流体包裹体各有特色;2.不同构造带以断裂为界,不仅断裂两侧流体包裹体不同,而且断裂带本身的流体包裹体也有其特殊性;3.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以黑沟—铁炉子断裂作为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最为恰当;4.运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可从一个侧面论证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间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
邓自华 《地质论评》1965,23(3):172-180
历来对于北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性质的看法,颇不一致。B.M.西尼村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认为是地台;最近黄汲清、姜春发的论文又把北山东西两段看作是地槽在空间上纵向过渡为地台的实例,即东段是地槽,西段是地台。究竟哪一种认识正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近年曾在西段北山进行野外工作,并曾研究了北  相似文献   

5.
新疆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大油气田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塔里木地台(盆地)大地构造背景轮廓塔里木地台(盆地),位于中亚—蒙古地槽褶皱系与南方特提斯地槽褶皱系的夹持之中,总的方面受南北挤压应力场所制约.元古代—古生代,中亚—蒙古海槽由北而南逐次迴返,西伯利亚古地台往南呈同心圆式增生和扩进.中、新生代、古特提斯海槽也逐渐关闭.迴返褶皱,特别是印度古地台往北对亚洲古陆的挤靠与碰撞,使塔里木地台(盆地)处在巨大的压扭应力场的作用之下,使边界产生了起调节作用的大型平移断层.这一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着塔里木地台(盆地)的主要构造格局.简言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中生代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作者近些年来对中国北方中生代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得出 :在华北地台区富碱侵入岩的εNd(t)均为负值 ;而兴蒙地槽区的εNd(t)则全为正值εNd(t) εSr(t)图解上 ,前者投影点主要落在了富集地幔演化趋势线附近 ,而后者投影点主要落在了亏损地幔演化线附近。在地球不同区域铅模式图上 ,地台区钾长石铅投影点大部落在了地幔演化线附近 ,而地槽区的则落在了地幔与造山带演化线之间。以上事实说明华北地台区富碱侵入岩的物质来源与富集地幔关系密切 ,而地槽区的则与亏损地幔关系密切。同时也揭示出中生代华北地台区上地幔具有富集性 ,而兴蒙地槽区上地幔则具亏损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最早可追溯到33亿年前,主要体现在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发育阶段.在元古代末,出现盖层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以来,扬子准地台西缘裂张解体,因而出现了松潘-甘孜地槽系.印支-燕山运动使地槽封闭、褶皱成山,扬子准地台盖层也形成台褶带,以四川古陆核为中心形成了四川盆地.第四纪以来,川西高原隆升,冰川覆盖.  相似文献   

8.
1.几种较有影响大地构造观当前出现了多学科,多方面探讨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的好形势,出现了各种的构造观,比较有影响的有:1.1 地槽—地台构造观按萨洛普(Salop)的意见前寒武构造单元的演化;太古宙时(35亿年前隐生宙)地壳处于完全活动阶段,未分异成相对稳定的和相对活动的构造单元;原生宙(35亿年)开始,地壳演化进入地槽—地台阶段,其中老原生代(35—27亿年)地壳分成二个构造单元—原始地台和优地槽;到中原生代(27—19.5亿年)地槽系本身发生分化,在优地槽边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煤大地构造演化与煤变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煤大地构造演化中,不同的地区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地槽期,地槽和地台期,槽、台及地洼期),构成了单层、双层和三层大地构造层,同时形成了地槽、地台和地洼三种成因类型的煤田,各煤田在不同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类。  相似文献   

10.
<正>乌拉特后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西南段、阿拉善台隆中北段,属华北地台与天山地槽褶皱系、内蒙古中部地槽接壤部位(沈存利等,2004)。通过对研究区内构造发育特征、地层及岩性特征等铀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并着重介绍区内花岗岩型铀矿的铀矿化特征,认为乌拉特后  相似文献   

11.
在中朝准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间有一个广阔而又复杂的地槽带,习惯上多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海褶皱带”。它以规模大,延续时间长,构造复杂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著称。它的走向在西部呈北西方向,中部近东西向,东部则为北东方向,构成一个明显向南凸出的弧形,这就是构造地质学上著名的“蒙古弧”。在传统的大地构造学中,一般都认为这个复杂的地槽褶皱带是以西伯利亚地台为核心逐步向南迁移和发展的(外指单向)。这种观点起源于苏联,在其许多资料和文献中都有反映。如最近某些苏联学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与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近资料分析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控制作用.由于该区的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在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不同的金矿类型:前地槽阶段形成含金矿源层;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多期混合岩化、多期变质分异和侧分泌作用使矿源层中的金矿质富集溶移而在扩容构造中充填和交代形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古地台的构造岩浆活化解体,在巨厚的的地槽构造层的基底上形成大量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叠加(再造)富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以东地区)夕卡岩铁矿成矿带,为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矿床多、分布广、成群成带出现,结状相对富集特点.夕卡岩型铁矿系指那些成矿作用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受接触带影响的一定范围内,在气—热液作用下,主要以交代方式形成的铁矿床,这类矿床与夕卡岩在空间上、时间上、形成机理上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来探讨成矿富集问题.(一)夕卡岩铁矿的区域分布严格受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地槽、地台)控制,矿化表现以华北地台为中心的南北对称分带规律.成矿带自北向南为东北地槽成矿带、燕辽过渡区成矿带、华北地台成矿带、长江中下游过渡区成矿带、东南地槽成矿带.五个构造成矿带内的岩浆建造、沉积建造与金属矿化组合有显著的差异和对称性分布如表1.成矿岩浆岩由中心(地台)区向南、北进入地槽依次从中基性(闪长岩组合)→过渡区中酸性(花岗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我国近年来金矿地质工作进展中的部分矿点落在大地构造图上.发现金矿区主要在三种位置上,即:(l)地台和地槽的交界地带;(2)地槽内部隆起及其周围;(3)切割较深的大断裂带.这一认识对寻找金矿和扩大远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台区的海进、海退 ,分别与相邻地槽区的造盆和造山运动伴生这一普遍现象 ,主要是在重力均衡作用下 ,上地幔流变层 (软流层 ,异常地幔 )物质侧向迁移所致。地槽区造盆运动 ,造成该区地壳减薄 ,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 ,相邻地台区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便向该区顺层流入 ,促使其上地幔隆起。地台区上地幔流变层物质大量他流 ,势必引起地壳沉降 ,产生海进。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整体沉降 ,形成了中国重要的石炭二叠纪聚煤区 ,便与其南北两侧秦岭和中亚蒙古地槽区在该时期的造盆运动有关。地槽区的造山运动 ,造成该区地壳加厚 ,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 ,该区隆起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 ,又流回相邻地台区 ,促使地台区地壳抬升 ,产生海退。华北地台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抬升剥蚀和从早二叠世晚期起转入陆相沉积发展阶段 ,便分别与南北两侧的秦岭和中亚蒙古地槽区于加里东早期和华力西晚期的造山运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1 地质背景桂东地区处于桂东-粤西金地球化学省西缘,金银矿化普遍,在广西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地构造位于华南地槽系西南部,属南岭纬向构造带南亚带的一部分,经历了地槽、准地台和大陆边缘活动带3个地史发展阶段(陈开礼,2001).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构造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边界问题或构造关系问题,一直是地质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构造关系的实质是洋壳与陆壳的矛盾统一和相互转化。中晚元古代时,秦岭地槽为洋壳演化区,华北地台为陆壳区,幸岭洋壳板块俯冲至华北陆壳板块之下:黑沟—铁炉子断裂相当俯冲带,其北洛南—栾川断隆是陆壳被改造而具陆缘弧性质;陆缘弧发展晚期在其南缘发育有弧前坳陷;陆缘弧之北的熊耳断坳则为弧后裂陷盆地;陆缘弧与弧后裂陷盆地之间的马超营—石门断裂为前陆断裂带。因此,秦岭地槽与华北地台的具体界线应以中晚元古代时大洋与大陆的分界线——黑沟—铁炉子断裂为准,而马超营—石门断裂仅为陆壳改造区内次级单位的分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晚前寒武纪构造、古地理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鸿允 《地质科学》1991,(4):309-316
本文主要对中国自中元古代末晋宁造山运动(1100—880Ma)后震旦纪时期呈现的古构造格局及构造单元,并就各单元特别是扬子地台、东南地槽、及塔里木-华北地台范围的构造-古地理、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讨论和概括。  相似文献   

19.
地台是地壳的兩大基本搆造單元——即地槽区和地台区——之一。和地槽区相反,它是一个業已“穩定了”的地区。过去在人們的观念中,所有地台区域那是“穩定”的,但据苏联学者的研究結果,实际上有些地台建成以后,經过或長或短的“穩定”时期以后,曾出現过强烈的、顯非一般地台所常有的活动。这种有过重新活动的地台,叫做“活化地台”。如同我們所知,活化地台在中國境內分布特广(参考)。所以正确地辨識这种構造区域对于我們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人对广东省区域地质及其构造性质做了不少研究,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就构造性质和分区命名的意见来看,综合起来有下列几种:第一种意见(谢家荣、A.C.霍敏多夫斯基、喻德渊、任纪舜等)认为属于地槽区,如南岭地槽、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粤赣褶皱带等。第二种意见以黄汲清为代表,认为具有由地槽向地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