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从广东湛江沿海采集、分离的隐藻———湛江隐藻 (CryptomonaszhanjiangensisH .J.HuetL .P .Wu)的室内培养 ,从 5种培养基中筛选得到较适合于其生长的 85 - 1培养基。在此基础上 ,对培养基中的N、P、K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细胞中叶绿素和隐藻藻红蛋白的消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湛江隐藻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由红褐色—黄褐色—橄榄绿色的细胞颜色变化主要是由细胞内隐藻藻红蛋白与叶绿素的比值决定的 ,并与培养基中N素水平的变化成正相关。此外 ,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 ,对同一材料的不同色素进行分步提取 ,方法简便 ,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2.
丝状藻体在紫菜养殖的人工苗种生产中非常重要,在利用于分离提取高价值的藻红蛋白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本研究采集了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的初始丝状藻体,基于3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具有分析交互作用的正交表L27(313)],确定了丝状藻体藻红蛋白含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及优化的调控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因子对丝状藻体藻红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48 1),并且温度和光照强度或盐度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43 1),但光照强度和盐度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469 8)。获得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为:温度18 ℃、光强1 500 lx、盐度20或25。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下的丝状藻体藻红蛋白含量高达64.73 mg/g.dw(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为58.24±5.07 mg/g.dw)。  相似文献   

3.
海水螺旋藻C-藻蓝蛋白富硒及其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C-藻蓝蛋白的富硒能力及含硒c-藻蓝蛋白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低浓度硒(40-80mg·L-1)培养时,海水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对硒的富集效果显著强于淡水螺旋藻C-藻蓝蛋白.硒浓度为40mg·L-1时,C-藻蓝蛋白对硒的利用率最高,富硒系数最大(O.9%);硒浓度为60mg·L-1时,C-藻蓝蛋白含硒量最高(402mg·kg-1).含硒C-藻蓝蛋白比CJ藻蓝蛋白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都有所加强,清除效应与C-藻蓝蛋白的含硒量及蛋白浓度呈正相关.C-藻蓝蛋白含硒量最高组(402mg·kg-1)在浓度为180μg·ml-1时,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83%和35%,远高于同样条件下其他淡水种类相应蛋白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海水培养的螺旋藻能显著提高C-藻蓝蛋白的富硒能力和含硒C-藻蓝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此研究对开发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含硒C-藻蓝蛋白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方式(静置、摇床、通气)和换水频率(5d、7d、10d、20d)对丝状体生长及藻胆蛋白(PE、PC)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在摇床培养条件下生长较好,特定生长速率可达10.832 7%~10.891 5%;摇床培养下的丝状体PE含量相对静置培养的较高一些,通气培养的相对较低,最高为36.816 8mg/g;静置条件下培养的丝状体PC含量最高,摇床培养次之,通气培养最低,最低为1.082 4mg/g。相同培养方式下,换水频率对丝状体特定生长速率影响不大;除通气培养外,换水频率20d其PE、PC含量较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的培养方式及换水频率对丝状体特定生长速率大小、PE和PC含量不存在交互作用。本文实验结果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产业化应用于食品加工、色素提取等产业提供了实验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级分离可将柱孢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固氮酶铁蛋白组分纯化21倍,比话性达142.46nmolC_2H_4/mg蛋白·分。纯化的铁蛋白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呈均一状态,分子量约为61,000。氨基酸组分分析的结果不含色氨酸,而酸性氨基酸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数的22%,约为碱性氨基酸中精氨酸和赖氨酸的2.6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含钼,每个铁蛋白分子中平均含有3.36原子的铁。柱孢鱼腥藻固氮酶钼铁蛋白与铁蛋白的滴定试验表明,钼铁蛋白和铁蛋白的最佳分子比约为1:2。提纯的柱孢鱼腥藻和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固氮酶组分的正反交叉重组结果表明均有活性。  相似文献   

6.
转rhG-CSF基因鱼腥藻的重组基因及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基因成功转入鱼腥藻7120中,并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得转基因鱼腥藻7120-G-CSF中G-CSF蛋白在第21d表达量达到最大。对转基因蓝藻的生长曲线、叶绿素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rhG-CSF基因转化蓝藻后,对蓝藻前中期的生长影响不大,但21d后生长速度下降,同时外源蛋白表达也达到最大值,这有利于转基因藻的大规模培养。  相似文献   

7.
经紫外诱变,筛选出在碳酸氢铵浓度为400 mg/L条件下可以生存的突变株。通过培养基中氮、磷、铁、温度、光照及pH值对雨生红球藻诱变株生长的影响进行比较,对以上3种营养盐及3种环境因子分别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优化培养条件。进而对雨生红球藻野生型及诱变株的生长状况及色素含量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抗铵品系在培养基中NaNO30.1 g/L,KH2PO40.01 g/L,FeCl3.6H2O 1.0 mg/L,在pH值为8.0,光照强度100μmol.m-2.s-1,温度为18℃的培养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的生物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通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9年6月对大通湖浮游植物进行了取样调查,利用藻类生物指数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04种,12个优势种分别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吻状隐藻(Cryptomonas rostrata)、微小隐球藻(Aphanocapsa delicatissima)、小席藻(Phorimidium tenus)、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和细丝藻(Ulothrix tenerrima)。2019年夏季大通湖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02×106 ind./L和0.87 mg/L。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  相似文献   

9.
有效氯对波吉卵囊藻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集约化对虾养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优良微藻,能改善养殖水质,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本文通过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中常用含氯消毒剂对波吉卵囊藻的种群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对微藻种群生长有显著影响。有效氯浓度为0.5mg/L时,波吉卵囊藻的生理活性轻微下降:有效氯浓度为2.5mg/L时,引起波吉卵囊藻死亡,其叶绿素含量、藻体干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下降了64.72%,13.69%,38.95%和10.38%。且随浓度增加,毒性越大。用浓度小于0.5mg/L的有效氯来防治对虾疾病,不会破环以波吉卵囊为优势种群的微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17)的F2、F3和对照组(YSX-3)的叶状体及丝状体为材料,进行高温、低氮磷实验,测定藻体的生长、4种色素含量及不同剪收次数后藻体厚度的变化等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F2和F3叶状体耐高温时间长,腐烂程度轻,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70%、11.55%;30℃时藻体开始腐烂;(2)在低氮磷条件下,F2 适应性较强,F3次之.F2培养到第15d颜色褪为浅黄色,移至含氮磷的培养液中培养3d后部分藻体颜色恢复,细胞正常;F3在培养到第12d颜色褪为黄绿色,移至正常培养液3d可恢复正常;(3)新品系F2和F3剪收2次后,藻体厚度增长不明显,实际厚度为26~31μm;(4)4种色素蛋白含量中,F2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为89.12mg/g,叶绿素含量高达6.29mg/g;(5)F2与F3的吸收光谱值相近;(6)在25、27、29℃培养温度下,对照组的丝状体生长发育较好,但新品系丝状体成熟晚,较耐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