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样品中的三价铁一般都采用测定全铁和亚铁后用差减法求得其含量。诚然,该分析结果将直接受亚铁的测定方法的准确度所左右。而就目前的亚铁分析方法来说,由于其本身存在着价态变化,受外界的干扰因素较多,测得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探索一个直接测定三价铁的分析方法是有其实用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略阳何家岩磷矿是陕西重要的磷矿产地之一。对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将其定为泥盆纪,也有的认为属震旦纪。我们通过对磷矿层顶板含炭绢云石英板岩的铷—锶法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得出651百万年的年龄值,认为何家岩磷矿的时代为震旦纪,并且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我国北方已知磷矿一般品位低,制磷肥所需的矿石大多数靠南磷北调。北方有不少磷矿床储量很大,埋藏很浅,有的甚至已出露地表,适于露天开采。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多为结晶颗粒粗大的磷灰石,容易选别富集,开发它们在技术方面一般不存在难题;但是,选矿比大。如平型关磷矿选矿比为十,因而经济上是否合算就成了这类磷矿开发的关键。前不久,我们参加了山西省平型关磷矿选矿厂试生产,对试生产的磷矿成本进行了综合考察。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用此类含P_2O_5 3.44%的磷矿石选矿、制肥,只要加强企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近几年的磷矿普查、勘探施工中,由于推广使用了钻进新工艺与新技术,使磷矿钻进效率与取心质量明显提高。过去因取心工艺落后,泥浆类型单一,漏失地层堵漏问题尚未解决,在钻进结构破碎、酥散、软硬夹层、粉状等磷矿层时,钻进效率低,取心质量难以达到地质要求,有的矿层需要偏斜补心,  相似文献   

5.
铁矿石化学物相分析中硅酸铁的分离测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宝贵 《岩矿测试》2010,29(2):169-174
对铁矿石化学物相分析中硅酸铁的分离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述评。介绍了测定硅酸铁矿物相的重要性、硅酸铁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等;通过验证实验和测试数据对比,进一步介绍了化学分离测定方法中的亚铁加合计算法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6.
宋天锐 《中国地质》2007,34(2):315-323
笔者是在“五国编图项目”(中国、俄罗斯、哈萨斯坦、蒙古国、韩国)的中国北方磷矿床资料研究基础之上完成本论文的。中国北方磷矿床分为“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三大类型。沉积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晚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磷质来源以海洋生物磷为主;沉积变质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中元古代,磷质来源以火山磷质为主,也可能有生物磷质参与;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都包含陆地风化迁入盆地中的磷成分;岩浆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海西期和加里东期的超镁铁岩浆岩,多与铁、钒、钛成为成矿系列。沉积型磷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和塔里木地块北缘应重视,而沉积变质型在华北地台北缘有远景;岩浆型则主要勘查超镁铁岩系列。  相似文献   

7.
磷矿中氟、氯、碘的定量分析,通常采用分别取样,碱熔测定,手续比较麻烦。有人早已报导离子交换树脂可在水溶液中分解难溶块,文献介绍可以分解磷灰石,并用于测定氟。其后,则未见有实际应用的报导,我们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试验了用国产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解磷矿的条件。试验证明,在分解样品后所得的溶液中,由于阳离子被分离除去,可以直接分取溶液采用一般方法测定氟、氯和碘。手续简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锦屏磷矿床属海相沉积的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勘查区探矿工程结果和综合研究发现:①矿层厚度较大、矿石品位稳定,磷矿资源潜力大;②勘查区东部,磷矿层相对稳定而且往深部厚度有增大的趋势;③勘查区西部,磷矿矿层稳定,深部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磷矿中氟,氯、碘的定量分析,通常采用分别取样,碱熔测定,手续比较麻烦。有人早已报导离子交换树脂可在水溶液中分解难溶块,文献介绍可以分解磷灰石,并用于测定氟。其后,则未见有实际应用的报导。我们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试验了用国产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解磷矿的条件。试验证明,在分解样品后所得的溶液中,由于阳离子被分离除去,可以直接分取溶液采用一般方法测定氟,氯和碘。手续简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磷块岩在沉积过程中主要吸附有铀。因此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磷矿小坝矿段放射性测井中磷块岩及其围岩中P_2O_5的含量,从而达到在钻孔中原位测定品位的效果。 小坝矿段位于高坪背斜东翼。岩层倾角较陡(40°~65°)。矿体呈层状赋存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第四段(Zb~(1-4))中。层位稳定,厚度较大(11~29M),顶底板为白云岩、硅质岩及含磷硅质团块等。(见图1)。  相似文献   

11.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剖面稀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剖面上稀土含量与磷灰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稀土主要赋存于磷灰石矿物中;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生物碎屑、白云石和胶磷矿进行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胶磷矿中稀土含量最高,生物碎屑和白云石稀土含量较低,说明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利用稀土元素化学物相分析研究同样表明只有少量的稀土元素被磷块岩中粘土矿物所吸附,大量的稀土元素以类质同相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  相似文献   

12.
滇池地区沉积磷块岩中胶磷矿矿物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成因结构等方面,对云南滇池地区胶磷矿进行了矿物学特征研究。提出该区胶磷矿主要以三种形式赋存在磷块岩中。对不同矿石类型中胶磷矿做扫描电镜研究,得知胶磷矿主要由超微晶低碳氟磷灰石集合体、磷酸盐显微莓群以及纤维放射状磷灰石等构成。经化学分析、红外、晶胞参数测定,不同胶磷矿有一定差异,特别是碳和磷,经矿物学对比发现,反映随变质作用的加深,胶磷矿有向晶质氟磷灰石演化的趋势,脱碳作用表现明显。本区胶磷矿稀土元素含量不高,钇族较富,铈族较贫。球粒陨石标准化后为铈亏损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磷矿在华北、东北以岩浆岩型磷矿和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 ,在西北则以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寒武世 ,受南面和西面海水侵入影响最大、侵入距离最近的已知含磷地区可作为磷块岩矿床重点研究靶区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所赋存的岩体类型比较多 ,但矿床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磷灰石矿床产于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体中 ,这类杂岩体在我国北方有一定的分布 ,对其做详细工作 ,可望找到规模大、品位高的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14.
<正> 偶氮氯膦Ⅰ作为镁的光度测定试剂,已引起分析界注意,并被成功地应用于球墨铸铁中镁的测定。本文试图将其应用于矿物原料分析中。在磷矿高钙低镁情况下,不分离干扰元素,以三乙醇胺掩蔽Fe、Al、Ti、稀土,以EGTA-Pb掩蔽钙,酒石酸抑制磷酸盐沉淀,于乙醇胺-盐酸缓冲介质中进行镁的直接光度法测定,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5.
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依矿床成因类型不同而不同。磷矿成因有内生、外生和变质等三大类。内生磷矿包括岩浆岩型、火山岩型、热液型等,还可细分若干亚类【1】;外生磷矿包括海相磷矿、陆相磷矿;变质型磷矿包括沉积变质磷矿、绿岩带型磷矿。磷矿成因类型虽多种多样,但最具成矿远景的是海相磷块岩、沉积变质磷灰岩和岩浆岩型磷矿中的碱性杂岩型三类,这里只讨论这三类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解磷菌分离及其对内蒙古布龙图低品位磷矿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布龙图磷矿区表层土壤中取样,分离得到了几个解磷菌株,测定了每个菌株的解磷能力.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A20、AC2013和AC2015,对Ca3(PO4)2和磷矿石粉中磷的分解率为21%~25%,它们对磷的分解具有协同效应.用A20和AC2013的菌液制成的生物复合磷肥施于马铃薯,增产23.08%,微生物法将成为利用北方低品位磷矿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金的资源开发和生产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配合此项任务,对于金的分析方法也就相应地引起人们的注意。金在地壳中的丰度为5×10~(-3)g/t,由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在自然中不形成硫、氧等化合物,大都以自然金存在;但在自然界中很少遇到化学纯的金,这就给金的分析测定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几年来,国内发表关于金的分析方法的文章很多,本文查阅了近十年来有关地质样品中金的分离富集手段和测定方法。进行综合介绍,以供地质分析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夏禹桥磷矿位于“扬子—钱塘准地槽系”中钱塘槽背斜的万市桥复背斜北东翼。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荷塘组。含磷岩系在浙西一带出露完整,自东往西可分三个北东—南西向的含矿带。本矿区位于第二合矿带(中部相带)中,即余杭闲林埠—临安东部(经本矿)—富阳西部(经万市磷矿)—桐庐分水(经东溪磷矿)(图1)。“夏禹桥式”磷矿类型特殊,是浙江磷矿主要类型之一,在综合利用方面有广阔前景。鉴于本省严重缺磷,而浙西一带含磷岩系出露广泛,故研究本区磷矿成矿特征,当具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2,(4):386-394
对东焦式磷矿(和与之相当层位的磷矿)的时代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分布在太行山的这个含磷岩系是震旦亚界的产物;另一种认为,它属滹沱群范畴。近来,王启超等把这一含磷岩系建为东焦群,归入滹沱超群内部。对于含磷的嵩山群、榆树砬子群、大罗圈河群等的时代,也有不同认识。另外,对这套含磷岩系或磷块岩的成因更有多种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冰碛物,有的认为是海相沉积,有的认为其中磷块岩(如曲阳)是次生富集结果,有的则认为它是热液成因,凡此等等。 根据对太行山等地的野外观测和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分布在各地的这个含磷岩系彼此间可以对比,为滹沱群内部的产物,系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20.
会议消息     
<正> 一年一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156号对比项目(IGCP),即“国际元古代—寒武纪磷块岩讨论会”第五届会议,将于1982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有二十多个国家参加。与会代表70余人,中外代表各半;国外将有磷矿专家、教授、著名学者参加。我国磷块岩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在世界占重要地位,成矿地质现象多彩,为国外磷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