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真 《探矿工程》2003,30(5):56-60
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此控制程度能有效地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处于受控状态,以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各阶段的实物工作满足国家规范及业主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勘查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建强  朱庆俊 《地球学报》2003,24(5):483-486
地质灾害的勘查是地质灾害评估、灾害治理方案设计、防治工程实施的重要保证,其中物探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物探勘探技术在此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发展迅速,本文对这种新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以利于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包括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等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及组织制定、修订地质勘查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针对甘肃省尚无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督检查的地质勘查活动监督检查的规范性文件,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与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及地方标准,分析了编制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在内的地质勘查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的地方性管理制度及管理标准的途径,为该项工作在甘肃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是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必要前提条件,但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等。因此,解决好煤炭资源勘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首先论述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而后又分析了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又给出了如何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勘查指南》是由刘传正主编,2000年8月地质出版社出版的 一部带有技术要求性质的勘查指南。全书共分两大部分,共15章,约70万字。   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总论、崩塌(含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海水入 侵等七章、六种地质灾害的勘查指南,是本书的主体部分。本部分的最基本宗旨是要求完成 的地质灾害勘查成果能够满足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对地质资料的需求。   第二部分介绍用于地质灾害勘查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内容包括地质雷达、钻孔 电磁波法、电法、浅层地震、面波技术、声波检测、测汞技术和测氡技术等八章,主要介绍 它们的应用经验与技巧,寻求以最少的工作量和最低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勘查效果。   本书是我国在此方面的第一部工具性的著作,是数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经验的提练与 总结。   本书定价72.00元,有需要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联系地址:100029 北京9825信箱《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收  相似文献   

6.
宜昌长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始建于1993年,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评估和工程测量及工程地质测绘等工作,具体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乙级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甲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乙级设计;具有工程地质勘察甲级、工程测量乙级资质证书;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进  武炜 《物探与化探》2003,27(5):333-337
结合实例介绍了探地雷达、电法及地震勘探等方法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效果,对其它方法如声波检测技术、重力测量及氡气测量等方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了目前地质灾害勘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受蓄水、降雨、山地等因素影响,滑坡地质灾害频发,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滑坡地质灾害的预防、应急抢险和治理工作要求具有准确性、时效性。本文着重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库区滑坡勘查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证明了高密度电法在库区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湖南地质》2009,(10):5-5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拥有土地规划、固定矿产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具有区域地质带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测绘、地质灾害治理勘查与设计乙级资质,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土地调查、土地评估、液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等资质。有全日制博士生4人,硕士27人,本科生110人,教授级高工16人。  相似文献   

10.
《湖南地质》2008,(5):F0002-F0002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1973年成立。2002年初转型改制后,隶属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领导,该院拥有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实验室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具备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勘查工程施工乙级、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地质灾害治理乙级资质、  相似文献   

11.
邵武市地质灾害主要为土质滑坡,受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加之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邵武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基础,系统地对邵武市的滑坡特征、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为邵武市防灾减灾提供了防治对策及决策依据,对福建省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道荣 《福建地质》2011,30(3):267-271
在泰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丘陵、低山的缓坡一陡坡地带,尤其是变质岩、侵入岩地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的外在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海 《城市地质》2003,15(1):18-23
本文在北京顺义区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顺义区的主要地质环境进行了初步调查,认为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如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地壳稳定性差、第四纪地层发育、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地质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况顺达  姚智  刘沛 《贵州地质》2005,22(2):125-129
本文以贵州省喀斯特区为例,总结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特点,喀斯特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类型、影像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顺义平原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IKONOS卫星影像在甘肃省红会煤矿区塌陷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本文采用IKONOS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后,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作为解译地质灾害的遥感数据源,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红会煤矿区的塌陷群,并能够清楚地识别塌陷及其细节特征,分析其影响因子、规模和危害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志强 《福建地质》2006,25(4):215-218
针对泉州市4个主要石材采矿带的矿山分布特征及矿山开采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各矿山采矿场地普遍偏小,以个体开采经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开采作业较零乱,开采边坡大多数形成高陡的采掘面,缺少安全台阶。各矿山综合治理相对滞后,废石、废碴随意堆放,均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预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质灾害中的地下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在于,地质灾害的萌发、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实例的形式,概要总结了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塌陷,水环境恶化,滑坡、崩塌、泥石流,流砂、管涌、软土变形等地质灾害问题;根据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作用性质,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详细探讨了城市地质灾害中地下水的环境效应。将地下水的作用形式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分为、控制效应、辅助效应、次生效应等。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如地震预测预报、水流方程与沉降方程耦合、多尺度非均质中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等几个关键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闽北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闽北地质灾害与降水特征表明:闽北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与降水、尤其是与暴雨的分布一致。其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的分布一致,而与年降雨量、3~8月降雨量的分布相反。地质灾害发生数的74.9%均在针叶林及经济林中,95.7%发生在坡度>20°的陡坡处。地质灾害与岩土性质以及岩土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当浮土厚度在5m或以上时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闽北地质灾害的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强降雨则是其重要的触发条件,人类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文章根据地质条件将闽北的地质灾害按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及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地质灾害与过程降雨量影响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昌谟 《福建地质》2008,27(4):414-419
通过开展全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过程中,对全省十余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研,总结出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与灾害前的降雨量大小等因素,指出了诱发地质灾害主要与过程降雨量和临灾降雨有密切关系,并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判据图和降雨阈值,为全省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施气象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