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长望  许鉴明 《气象学报》1936,12(10):560-573
地理位置欲充分了解峨眉多雨之原因必先明瞭其地理位置。峨眉位北纬二十九度二十八分,东经一○三度四十一分,居四川西南部,去省会成都一五0公里.其山自东高起拔海三0七0公尺,山巅高出峨眉县城二公里,在岷江流域  相似文献   

2.
中國之物候     
物候之觀察,我國起源甚早,詩豳風七月之"春日載陽,有嗚倉庚"及"四月秀葽,五月嗚蜩"等(1),皆物候紀述之最古者。夏小正、禮记、呂氏春秋、淮南子、易緯及逸周書諸書,更詳記物候(2),分節氣之早遲,以為耕作之準則。歐西之物候學,早在希臘時代已略具端倪,自十八世紀而降,且成為研究之科學(3)。顧我國古籍中所載者,已曆時數千年,古今氣候有異,南北地域亦殊,自未可實用於今日之全國,唯有施行普遍觀察,探求物候之變遷,庶可從事新月令之制定也。近年物候之調查,自民國国廿三年起卽由中央農業實驗所各地農情報告員觀測记載,選定之物類,植物凡廿一類,動物有九種,觀測之標準植物為發芽、葉盛、始花、盛花、果熟及落葉;動物則為始見、初嗚及絕見。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三月之紀錄,業經盧鋈君撰有"物候初步報告"一文(4),本篇乃赓续盧君之作,将逐年各地所記  相似文献   

3.
气候与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复杂 ,又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地区各民族许多习俗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气候特点。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人们爱在美好的春光下踏青郊游。踏青习俗也就应运而生。由于气候不同 ,各地踏青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例如 ,依据冯克应《月令广义》记载 :“蜀俗正月初八日 ,踏青游冶。”四川成都一带 ,正月气候温暖 ,自然可以踏青。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多以农历三月初为踏青盛日。古代春景诗文中经常提及“上巳踏青” ,其中的“上巳” ,原意就是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 ,旧俗要求此日官民都要去云游郊外 ,以消除不祥。后来 ,民间很多地方干…  相似文献   

4.
王鹏飞 《气象》1975,1(4):1-2
《吕氏春秋·十二纪》包含有“立春”、“东风解冻”、“候雁北”、“桃李华”、“蟋蟀居宇”、“地始冻”等节气和物候的内容。我国气象界在研究节气和物候史时,往往都要提到它。因为除《夏小正》等少数几篇东西外,几乎所有系统地谈节气和物候的古书,例如《礼记·月令》、《逸周书》的《周月解》和《时训解》、《准南子》的《时则训》和《天文训》等,都是秦代以后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大陆性程度在气候学中已为陈旧之问题,但至今並无良好之解决。凭以决定大陆度之各种气象统计数字既各各不同,决定之方法亦随各家意见而显有分别。(注一)本文之目的並不在建立一种完美之大陆度规准;盖此种规准似乎尚须另外努力,其能否求得,亦未可必。故作者於此,仅对各种规准加强其理论之根据,就此再加以比较,以明目下各种规准之优劣,则何去何从,始能有所指归。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气象学报》1935,11(1):1-3
中国气象学会之成立,历史不过十年。因时代之需要,社会之赞许,会中诸先进之惨淡扶携,国内气象学之进展颇为神速。本会成立之始即有会刊,年出一册藉以通聋气而贡所知。迩来因国内习气象者日益众,气象台之设立日益多,气象材料日益夥。集思广益,旧有会刊实难胜任。是以本年四月,於第十届气象学会席上,各方代表一致决定  相似文献   

7.
天气预告为研究气象学之最大目的,但以今日气象学本身之造诣而论,天气预告之原理与法则,究未臻十分成熟之境地,在科学先进诸国固如是,于科学落后之我国更如是。我国既限于环境及设备之艰难,又受制于地方性对于天气变化之支配,西洋现成之若干原理法则,无从亦不能整个搬用于斯土。是以国内各气象机关之天气预告,究未完全脱离工作者经验之凭藉,每遇人员更迭,预告之真确程度,即受影响,前例斑斑,毋须枚举!  相似文献   

8.
么振聲 《气象学报》1936,12(8):409-422
引言作气温变化之分析,一方固须有多年之记录,以得其标准数值(Normal Value),他方亦须有高空材料,以明空气团(air mass)影响气温之概况,北平现只有一公里至四公里之风向,风力记录,关於空气团对於气温影响之分析,无从下手,至为遗憾。  相似文献   

9.
云雾之成因     
云为空中之雾,雾为地面之云,以位置辨云雾,古人恐於立名之初,已早见及之。库奔则谓云自有其所以为云,雾自有其所以为雾,以成因辨云雾,洵属探本之论。惟云雾彼此成因虽异,而将现之前,大抵皆先伏有霾。常遇天气,向晚尚碧空如洗,至翌晨阴云塞蔽,面目顿变,此坐人霾临其上。而不之知也。海尔姆贺次曾试验纯净空气,  相似文献   

10.
1.前言航空航海日益发展,观测大气界中能见度之需要,遂更见迫切!其法以日间就入目所能见之最远一点为准。事先须规定各标准点之距离,选择各距离间所需之标准物。各物与观测者之距离,由近而远,逐渐增加,其增加之度,当以每一间隔约加一倍为准,选择已定,即可施诸实测。若各距离之标准物皆能显露於观则者目前,则空中必甚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三千公尺高空之风向与天气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近日本籐原笑平(Fujiwhora)博士于地球物理杂志发表「根据三千公尺高空等压线,以预测天气之一例证」一文,谓日本最近用三千公尺高空之等压线,作每日天气之预测,已得相当成就。氏之经验法则谓自九月以迄五月,日本太平洋沿岸,三千公尺高空之等压线,来自西南者,可形去致雨,而来自西北者,则可期晴明。此种倾向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Ⅰ.观察值 X 是由许多因子影响的总结果,其中有最重要的,我们各用 C_1,C_2,C_3,……来代表,也有比较不重要的,我们现在用 Z 代表其和,于是:X=C_1+C_2+C_3…+Z(A)忽视高次项(High-order-terms)后,上式便为直线的(Linear),且 Z 系依照常态分布(Normal Ditribution),若研究任一因子对于 X 的影响,必先设法使其他因子无变化:(Equalized,or Other things beingequal)若此条件不能予以满足,可用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使(A)式诸量的变异(Variances)一一地隔离(Isolated),从而测验变异的显著性(Test of Significance),藉此获知因子的由来。Student 氏(1)最先注意变异的特性,厥后 R.A.Fisher 氏(2)引申而扩大之,于是变异分析方法始获确立,设 S~2,S_1~2,S_2~2,S_3~2,……各为(A)式诸量之方和(Sum of squares),于是:  相似文献   

13.
一、日之天气 雾之形成,须有待於静隐层结乏气团。於时风力微弱,对流不盛。故凡以足以扰动气团层结之因子,如风力增大气温升高等,均类能防础雾之发生,尤以辐射类为然。兹将湘省之长沙、常德、衡阳三地雾日之天气状况分述於下:  相似文献   

14.
波浪之奇妙     
最近在苏格兰—世界最大之邮船下水,此船集合造船工程师累代之精华与多人之计划而成,且於船之构造先有特殊之研究与实验。在此大船形成之前曾先作许多模型於池内试验。其重要之问题,即在决定如何可使船身能安然驾御海浪,及使用最低限度之消耗。此小小自行推进之船型,以极快之速度行驶於由电力的波浪产生器(Wavemaker)所发生之风暴的海洋中。在继续试验之後,始成满意之模型,在小范围中所作实验,恰如他日玛丽皇后号(Queen Mary)行将遭遇极强烈之风暴然。  相似文献   

15.
南京测云,自1929至1936年,凡历八年之久。其纪录之完整,中国殆无其匹。本文之作,厥在草一较有系统之报告,从性质的及数量的罗举若干事实,间或略作初步之讨论。至原始纪录,见诸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印行之气象月刊,至第二卷起以迄第九卷止。  相似文献   

16.
王应伟 《气象学报》1936,12(1):1-12
欲试作未来之天气图,以之研究天气预报,比年来实不乏其人。旧法中如Exner,Richardson等之方法,过於艰涩难用。(现今几无人过问矣)。实际上欲天气预报之推定,使之有效。第一对於自然现象须不作随意之假定,即预先洞察自然现象之移动时,务不执已见,但就其固有之变动与之推移,而决不能导入难於应用之假定。第二纵  相似文献   

17.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4):184-194
天气分析,为近年来气象学上最大之收获,气团之分布,与极面之移动既明,则短期预告,自较昔日仅凭经验之法则为准确。惟地面观测常以种种影响而不得明其真相。是故高空测候,因以日见发达。天气之预测,乃由地面之观察,进而为三度之分析。我国测候事业,尚在草创时期。测候所可用者数不满百,高空纪录,尤感缺乏。南京  相似文献   

18.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6):275-286
高空观测欲知各种气流之移动及其性质,仅恃地面观测之纪录,仍难得其真相。必须有高空风向,温度与湿度之纪录以济其穷。我国每日施放测风气球之地,不出十处;以飞机或风筝探测高空者仅北平与南京二处,且每月不过举行三四次。关於高空风向,作者已收集有北平,南京及汉口三地测风气球之纪录。不幸在此期间,平京之飞机及风筝均未腾空,无材料可用。北平南京施放气球之时间均在上午七至八时之间。汉口除十三日与十五日在六时外,馀皆在十时至十一时左右。  相似文献   

19.
吕炯 《气象学报》1936,12(11):597-599
本年四月十六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举行第二届年会时,以我国科学研究应特别注重於国家及社会实际急需之问题,并以此事徵询气象研究所之意见。炯因凝定气象方面对於目下我国社会急需建设之六项问题,送交评议会,再由中央研究院根据意见书之内容,向有关系各方建议。嗣得各方覆函,大体均表示赞同,且有一部分已见之实行矣。兹将当时送达评议会之意见书披露於后。  相似文献   

20.
陈学溶 《气象学报》1936,12(1):43-45
峨嵋宝光原为光现象之一种。我国以峨嵋山为最著名,即俗所称佛光也。此种光环,德国勃乐根山(Brocken Mountain)亦常有发现,名之曰Glory,或Erocken Bow。其中心之黑影(多为观察者之影,亦有以他物为影者,例如十二月七日十六时所发现者,系玉皇顶屋脊之影。)则谓之Brocken Specter,或Mountain Spec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