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奥陶系庙坡组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湖北宜昌真金、重庆城口大槽和蓼子口等地的庙坡组均含丰富的桑比期笔石动物群,为华南桑比期地层的高精度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宜昌地区庙坡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Husted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和上奥陶统桑比阶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城口地区的庙坡组底界已进入N.gracilis带上部,比宜昌的庙坡组之底高出半个甚至一个笔石带。这一现象证实庙坡组底界在中扬子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胡乐组笔石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在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剖面的胡乐组中发现的较丰富的笔石动物群,包括Pterograptus elegans,Expansograptus sp.1,Tylograptus sp.,Cryptograptus?sp.,Archicli macograptus angulatus,A.caelatus,Procli-macograptus angustatus等主要属种,应属达瑞威尔阶Pterograptus elegans笔石带。这一发现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胡乐组时代跨度非常局限,底界比浙赣交界"三山地区"的胡乐组之底高2个笔石带,顶界对比则低2个笔石带。其下伏牯牛潭组的顶界与宜昌三峡地区相比,也低了2个笔石带,具明显的穿时现象。  相似文献   

3.
峡东地区奥陶系庙坡组地球化学异常与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峡东地区陈家河剖面奥陶系庙坡组笔石动物群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有机碳同位素异常和Ce异常的研究,讨论了庙坡组沉积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及相应的层序地层的划分,整个庙坡组可以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海侵域相当于H.teretiusculus带的沉积,当海平面达到最大海泛面附近时的凝缩沉积及其后的高住域则与N.gracilis带的沉积相当。并认为这一时期笔石的生态差异主要受温度的控制而非地理阻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宜昌黄花场(扬子地台中部)大湾组剖面和重庆城口(扬子地台北部)的湄潭组剖面笔石动物群特征的分析,结合江西崇义地区(盆地相)、江南过渡带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分异的现象,并探讨了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和牙形石的相互关系。认为宜昌黄花场剖面完全具备建立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条件,牙形石B.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FAD)是良好的界线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5.
宋礼生 《甘肃地质》2001,10(1):9-16,25
甘肃省永登石灰沟中奥陶统中堡群(OZ)中的笔石群属兰代洛阶至卡拉多克阶早期,共3个笔石层位,其中包括2个笔石带:(1)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2)Nemagraptus gracilis带;1个笔石层;(3)Climacograptus styloides Lapworth-C.antiquus lineatus Elles et Wood层。下志留统马营沟群(S1my)笔石群属兰多维利阶中期,1个笔石层是Rastrites appraximatus Geinitzi(Tornquist)层。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采自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的笔石化石的研究,该剖面中奥陶统大坪阶自下而上可识别出2个笔石带:Pseudophyllograptus angustifolius elongatus带和Isograptus victoriae divergens带,初步探明该剖面大坪阶的笔石带序列。这一笔石带序列不仅可与我国华南三山地区、西南地区、湖北宜昌及江西崇义同期地层中的笔石带序列进行对比,还能与加拿大、美国、斯堪的纳维亚等地同期笔石带序列进行较好的对比。这一笔石带序列的建立为我国与国际同期地层的高精度对比提供了新的、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汪啸风 《地学前缘》2016,23(6):253-267
岩相、生物区系和构造组合特征的重新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方奥陶纪可以识别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古地理区,即扬子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江南和南秦岭陆棚斜坡过渡相区和华夏陆缘岛弧和边缘盆地相区。前二者应归属于扬子地块;而沉积、生物组合特征以及槽模所指示NW320°的水流方向说明,后者似应归属于华夏地块,而不是华南地块。海南岛作为一个漂移地体,奥陶系可能属于印支地块台缘陆棚相区。年代和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吉林白山大阳岔小阳桥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剖面发育了完整的、具有广泛对比意义的牙形石和笔石序列,建议以牙形石Cordylodus intermedius的首现取代在分类上有争议且罕见的Iapetognathus fluctivagus,作为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湖南益阳南坝泥江口剖面保存了完整特马豆克期晚期至弗洛期早期笔石序列,建议用益阳阶取代“道保湾阶”作为我国奥陶系区域年代地层单位,易于与瑞典弗洛阶金钉子剖面对比。对宜昌附近黄花场、分乡、陈家河和普溪河等以及湖南慈利茅草铺大湾组至宝塔组含牙形石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采集和研究表明,大湾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上Oepikodus communis、Oepikodus evae (s.s.)、Periodon flabellum、Microzarkodina russica、Baltoniodus triangularis、Baltoniodus navis、B.norrlandicus和Lenodus antivariabilis等8个牙形石生物带,并讨论了它们与相关笔石带的对应关系。随着牙形石Protopederodus liripipus在黄花场和普溪河剖面宝塔组底界之上2~3 m出现以及相应碳同位素偏移,说明在扬子碳酸盐岩台地上奥陶统凯迪阶下界应置于宝塔组下部,与Hamarodus? europaeus牙形石带近底部大致相当或接近。据高分辨率离子探针(SHRIMP-II)锆石U-Pb年龄测定,宜昌岩屋咀晚奥陶世五峰组底部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笔石带之下20 cm所发现斑脱岩夹层的年龄为(448.6±4.8) Ma;而田家场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笔石带顶部斑脱岩夹层的年龄为(446.5±2.1) Ma,暗示宜昌地区五峰组大约经历了5.4 Ma的沉积时间。  相似文献   

8.
湖北宜昌和南漳奥陶系大湾组笔石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宜昌陈家河剖面大湾组的笔石标本,确立笔石序列自下而上为: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大湾组下段),Exigraptus clavus带和Undulogr aptusaustrodentatus带(大湾组上段)。对湖北南漳的全家湾和李家湾两剖面的大湾组进行了详细采集测量,其中全家湾剖面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识别出D.eobifidus带、C.deflexus带和A.suecicus带;李家湾剖面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识别出D.eobifidus带和A.suecicus带,证实南漳大湾组的底界与宜昌地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陈孝红  张淼  王传尚  李志宏 《中国地质》2018,45(6):1259-1270
调查分析了湖北宜昌龚家冲志留系纱帽组剖面156件样品,在其中95件泥岩、粉砂岩样品中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自下而上识别出Conochitina malleus,Plectochitina pseudoaggltinans,Eisenackitinadolioliformis,Eisenackitina causiata等生物带。每一个几丁虫生物带均代表一次几丁虫多样性发展,由新生分子和已知分子所构成的组合特征能很好地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外同期地层的几丁虫组合进行对比。宜昌地区志留系几丁虫生物带与笔石、牙形石带的关系显示宜昌地区纱帽组的地质延限大致与笔石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带至Oktavites spiralis带相当,特列奇阶底界位于纱帽组第二段底部,与几丁虫Plectochitina pseudoagglutinans生物带的底界位置接近。同期地层,在重庆涪陵焦石坝等地为产大量笔石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的重要储层,因此,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我国南方志留系页岩气储层的分布发育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特马豆克阶是奥陶系第一个顶底界均已确立全球界线层型的年代地层单元,由于这两个GSSP都不在我国,因此如何在我国各个地区准确识别这两条界线,了解阶内的笔石和牙形刺序列,对我国奥陶纪地层和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特马豆克阶和奥陶系底界全球层型的纽芬兰GreenPoint剖面及特马豆克阶顶界全球层型的瑞典Diabasbrottet剖面,对界线附近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GSSP的确立过程作了简要回顾。在以往大量成果积累及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特马豆克阶的笔石序列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对吉林大阳岔等剖面的最新研究,华北板块的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从下至上可以识别出4个笔石带——Rhabdinoporaflabelliformisparabola带、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Psigraptusjacksoni带和Aorograptusvictoriae带,弃用以往长期使用的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同时提出华南的特马豆克阶从下到上可以识别出7个笔石带——Rhabdinopora?taojiangensis带,R.flabelliformisparabola带,Anisograptusmatanensis带,R.flabelliformisanglica带,Aorograptusvictoriae带,Acanthograptussinensis带,Hunnegraptuscopiosus带。对采自四川古蔺纳羊箐桐梓组顶部笔石标本的研究表明,该层位相当于特马豆克期末的Hunnegraptuscopiosus带。此外还将我国的特马豆克阶笔石序列与国外若干主要地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梁山南郑组的五个实测地层剖面为依据,论证了梁山南郑组的陆源碎屑物质来源于东侧汉南古陆,南郑组碎屑岩系正常浅海—滨海相沉积。其中漂浮的笔石动物群与丰富的游泳和底栖的多门类的介壳类动物共生,构成典型的混合生物相,与我国扬子区的笔石相的五峰组显然有别,因而沿用南郊组一名作为五峰组的同期异相沉积。根据所产的笔石化石,由下至上建立三个笔石带:①Dicellograptus ornatus 带,②Climacagraptus leptothecalis 带,③Diplograptus bohemicus 带。并将它们与扬子区五峰组的笔石分带进行对比。最后又分别较详细地论述了南郑组中各门类动物群的特征及所代表的时限,并与国内和国外的有关地层进行对比。所有这些都证明梁山地区的南郑组不是下志留统而应是上奥陶统。说明晚奥陶世汉南古陆并未扩及梁山地区,南郑组是继承临湘组和宝塔组的连续的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杭垓地区晚奥陶世地层的区域地质调查、剖面测量以及系统化石采集、鉴定与分析样品测试研究,浙江省安吉县杭垓剖面被列为"上奥陶统赫南特阶下扬子地区标准剖面"。该剖面的赫南特阶和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地层出露完整,发育了厚度超过360m的笔石页岩和细碎屑岩的连续旋回沉积,化石丰富,主要界线附近未见构造破坏,较完整地记录了赫南特期的地质事件和生物序列,符合建立下扬子区赫南特阶标准剖面的要求。在该剖面的上奥陶统凯迪阶—赫南特阶—志留系兰多维列统鲁丹阶的连续地层中发现丰富的笔石、几丁虫和海绵动物化石,以及部分三叶虫、腹足类、腕足类、头足类等门类化石,自下而上共识别出Dicellograptus complexus,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Normalograptus persculptus,Akidograptus ascensus,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 6个笔石带和1个Songxites-Aegiromenella壳相化石组合。在赫南特阶地层中首次发现极为丰富多样的海绵动物群,为进一步认识全球赫南特期的生物圈面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的海绵生物演化打开了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地区含笔石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划归寒武系的西阳山组顶部发现了早奥陶世新厂期的笔石,可分出Stauro-graptus带和Anisograptus-Clonograptvs带,分别可与广东台山地区的新1和新2带对比。在皖南胡乐组中首次发现了Nemagraptus gracilis种,修正补充了前人对皖南胡乐组笔石带的划分。本文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笔石带:1.Glossograptus hincksii带,2.Nemagraptus gracilis带和3.Dicranograptus sinensis-Climacograptus bicornis带。  相似文献   

14.
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之交生物的绝灭与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之交三类代表性生物(笔石、腕足和牙形石)的绝灭与复苏事件,认为persculptus笔石带的底界是一条显著的生物演替界面,从而以宜昌王家湾剖面和persculptus带的底界作为厘定后的全球O/S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是符合生物演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北宜昌界岭剖面中—上奥陶统庙坡组的几丁虫进行系统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研究,鉴定出几丁虫18属43种。将庙坡组的几丁虫识别为Laufeldochitina stentor几丁虫带,并进一步划分为Cyathochitinasp.3和Armoricochitina granulifera两个亚带。除在庙坡组下部发现几丁虫以外,首次在庙坡组上部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几丁虫化石,填补了该层段以及华南该时段几丁虫研究的空白,丰富了华南晚奥陶世早期几丁虫的多样性记录。首次在华南报道冈瓦纳北部的典型分子Lagenochitina ponceti Rauscher,以及波罗的地区的特征分子Laufeldochitina stentor(Eisenack)和Cyathochitina sebyensis Grahn。根据几丁虫组合面貌特征及相关生物地层研究,认为晚奥陶世初期华南扬子区几丁虫的生物地理分区不明显,与波罗的、冈瓦纳北部、劳伦大陆以及阿凡隆尼亚板块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L.stentor,C.sebyensis以及A.granulifera等波罗的地区典型分子在华南庙坡组的首次报道,增强了达瑞威尔晚期至桑比早期华南与波罗的地区地层对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近在陕西紫阳地区芭蕉口仙中沟口剖面文洛克统底界附近采到的弓笔石之层位分布,划分出5个连续的弓笔石带:C.lapworthi带—C.sakmaricus带—C.insectus带—C.centrifugus带—C.murchisoni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文洛克统底界附近弓笔石带序列之一,为文洛克统底界的确定提供了一个重要地点。  相似文献   

17.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系赛力克达坂组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赛力克达坂组的地层界线和定义应予以保留,赛力克达坂组上部不宜划归乌里格孜塔格组。赛力克达坂组之底对比Nemagraptusgracilis带底或Pygodusanserinus带之底,或庙坡组之底,而不是对比萨尔干组下部或Pterograptuselegans带,或达瑞威尔阶上部。赛力克达坂组上部对比坎岭组上部,前者之顶对比后者之顶,而不是对比坎岭组内部;乌里格孜塔格组之底对比其浪组之底。  相似文献   

18.
奥陶系上统赫南特阶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赫南特阶(上奥陶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确立在中国宜昌王家湾北剖面观音桥层底界之下0.39m处。该剖面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以北42km处的王家湾村,经纬度为30°58′56″N、111°25′10″E。赫南特阶底界的GSSP点位以笔石Normalograptusextraordinarius的首次出现层位(FAD)为标志。碳同位素在此层位显示的正漂移以及N.ojsuensis的首现可作为第二标志。赫南特阶始于自Diceratograptusmirus亚带开始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主幕之后。王家湾北剖面出露完整,沉积和生物序列连续,笔石和壳相动物化石丰富并保存良好,王家湾北、王家湾南和王家湾小河边剖面都发育了合适的沉积相和生物相并具有广泛对比的潜力。该地区地质构造简单,岩石未经历较强的变质作用,且交通便利。王家湾小河边剖面尤其适合进行化学地层学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建立赫南特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提案报告于2004年10月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通过,经补充完善后,于2006年2月被国际地层委员会通过,同年5月被国际地科联正式批准。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上奥陶统的发现和地质时代的确定一直颇受重视。前人通过对华北奥陶系顶部地层中牙形石和笔石记录的核实,将耀县桃曲坡组的顶限定在笔石Diplacanthograptus spiniferus带结束的位置(凯迪阶下部),该位置代表了华北奥陶系的最高层位。而《中国地层表》(2014)将桃曲坡组的底置于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分界处附近,后者略高于上述笔石生物带结束的位置,可见分歧是明显的,亟需来自绝对年龄资料的约束。笔者在耀县桃曲坡组下部发现了一层斑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了其富钾质特征(K2ONa2O),K2O含量(3.81%)接近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17个斑脱岩样品的平均值(4.75%)。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就位年龄为453.7±3.3 Ma(MSWD=0.25),考虑到采样层位接近桃曲坡组的底界,认为桃曲坡组的底可置于454 Ma(桑比阶晚期)。这与前人在周缘地区上奥陶统斑脱岩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本文获得的年龄是可信的。因此,《中国地层表》(2014)中桃曲坡组的底界需要适当下移。  相似文献   

20.
甘肃平凉地区平凉组笔石带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凉地区中奥陶统平凉组地层发育基本完整,生物带发育齐全。在平凉组剖面中建立了3个笔石带,除底带引用前人资料外,对其上的2个带及其各自包括的3个系列作了重新划分及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