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降水人渗法隧道施工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涌水量一般通过抽水试验取得,但在区域性地质调查或选线中,由于场地条件及费用限制,只能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用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可为选线或初步预测隧道施工涌水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流量抽水和间歇性波动式抽水两种抽水形式,在岩溶塌陷地区进行了破坏性抽水致塌试验,为了对比,还进行了饱和土体与非饱和土体的抗塌试验;通过钻探及变形测量,分析研究了人为抽水引起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及抽水致塌机理。试验结果证实:①间歇性抽水比持续抽水更容易产生塌陷;②间歇性抽水引起的塌陷范围较持续抽水的影响范围更广;③间歇性抽水试验所排出的地下水中泥沙含量更大。介绍的试验结果对类似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机制的分析以及治理对策的提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锦屏 《福建地质》2009,28(3):234-238
以某高速公路水文地质勘察为例,介绍隧道穿越导水断层条件下的涌水量预测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总结了某抽水试验管井涌水量呈指数型,反映该管井处断裂带补给范围有限,当水位降深达隧道高度时,涌水量不会增长。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基坑降水设计多通过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进行,然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总抽水量仍具有优化空间。基于此,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江北明挖基坑第二承压含水层降水施工为例,采用线性规划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利用抽水试验反演渗透系数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获取了构建线性规划模型的主要参数,求解了总抽水量最小时需开启的井点及对应抽水量,并与实际施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构建线性规划模型时,考虑的井数越多,管井位置越合理,得到的总抽水量和降深通常越小;对于开挖深度渐变的明挖隧道基坑,在挖深大区段抽水效率最高,此时挖深较浅区段的降水需求可能自然得到满足;降水优化可大幅降低开启井数、总抽水量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岚 《安徽地质》2012,(3):217-219
钻孔抽水试验时,试抽出的钻孔涌水量远远超出预测且降深也无法满足规程要求时,只有根据试抽水的结果,重新设计抽水试验方案,重新选择井管的内径、抽水设备以及参数,风、测管的口径和下入深度等.本文通过一个钻孔抽水试验的经过,说明按规程选择以上各参数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易抽水试验工作,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并能在极短时间内以极少之人力和费用而获得较广泛和较准确地水文地质资料。然而该工作常未能被重视,而使简易抽水试验工作远未能达至预期效果。等者愿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资对该工作进行讨论和改进。Ⅰ.抽水孔地点的选择被用来进行试验的民用井在试验时应充分的进行选择,选择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抽水试验中,观测孔的最大降深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地层渗透系数、观测孔与抽水孔的距离、抽水孔的抽水量等.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汶南镇某村不同井距、不同流量抽水对比试验,获得流量一定,井距越大,最大降深越小;井距一定,抽水量越大,最大降深越大的关系特性,并由此总结出该抽水试验最大降深分别与抽水量及井距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spss软件较好的给出了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某村最大降深与抽水量及井距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Smax=3.580+0.102Q-0.066L,对山东省新泰市汶南地区野外抽水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孔抽水试验中由于无专门水位观测孔。使单孔抽水试验资料所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正确程度较差,其使用价值亦因此受到局限。但由于单孔抽水试验方法较简单,钻探工程量少,仍是水文地质勘探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如何对单孔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评价,提高参数计算的准确性,必对资料的使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实践中单孔抽水试验绝大多数按从稳定流理  相似文献   

9.
李友龙 《地下水》2011,33(2):199-200
目前,海域抽水试验在人工岛、海底隧道等工程已广泛应用,但海上抽水试验不同于陆域抽水试验,试验周期长、要求高、试验技术难度大.本文对海域抽水试验钻探平台的稳定性(施工船只及设备的选择、平台的安装)、止水效果(护孔管的安装)、钻孔成井质量(成孔和洗井)、试验数据的采集(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核实)等四个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铁工程勘察的抽水试验设计和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对抽水试验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只有合理地进行抽水试验设计和严格地控制抽水试验施工质量,才能取得准确而可靠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