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2011年5月2~3日防城港市出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此次降水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大,范围较广;笔者利用micap8常规资料及雷达回波资料,对暴雨形成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切变线和辐合区的存在是提供动力抬升的有利条件,西南急流及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的不稳定能量条件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4~2004年NCEP再分析资料,及高空、地面等常规资料,分析了防城港市达到暴雨预警信号标准的短时强降雨过程,对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天气分型,并对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条件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以了解本地区短时暴雨的气候特征,天气类型和环境条件,提高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和1°×1°NCEP6小时再分析资料等.分析前汛期广西防城港市一次大暴雨过程落区与各物理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降水落区出现在850hPa切变线南侧到低空急流轴线附近;(2)暴雨区发生在850hpa水汽通量中心北侧梯度较大区域、925hpa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区东南侧附近;暴雨中心沿...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4-2004年NCEP再分析资料,及高空、地面等常规资料,分析了防城港市达到暴雨预警信号标准的短时强降雨过程,对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天气分型,并对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条件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以了解本地区短时暴雨的气候特征,天气类型和环境条件,提高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对2012年6月22~24日防城港市出现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等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主要是高空槽配合低涡切变而造成的;高低空的耦合、强烈的上升运动及低涡切变的南移是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西南急流及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期间的不稳定能量条件较好,切变线的南下、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高低空形势的配置及地形的抬升影响是造成降雨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6~1997年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环流特征,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并应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对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物理量场分析,从中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物理量场特征,以求提高南宁市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  相似文献   

7.
姚洪 《广西气象》1999,20(2):11-12,14
通过对1996 ̄1997年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然过程及其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环境特征,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并应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对南宁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物理量场分析,从中找出南宁市暴雨的物理量场特征,以求提高南宁市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  相似文献   

8.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分析场资料, 对1998 年7 月23~25 日百色地区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了暴雨发生前后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的相互配置与暴雨的关系, 指出能量锋的出现与暴雨落区的形成关系特别密切。  相似文献   

9.
韦革宁 《广西气象》1999,20(4):17-19
利用T106数据预报产品物理量分析场资料,对1998年7月23-25日百色地区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暴雨发生前后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的相互配置与暴雨的关系,指出能量锋的出现与暴雨落区的形成关系特别密切。  相似文献   

10.
(1)概况2004年7月20~22日,广西大部出现了一次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中心在防城港市,20日防城24h雨量364mm、港口247mm。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常规高空资料和NCEP 1°×1°的6 h分析资料,选取2006-06-02—03陕北南部、关中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通过对此次大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物理量场特征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符合陕西暴雨特征,即此暴雨产生的前期干冷空气反映明显,基本物理量反应出低层有湿舌和水汽辐合,暴雨前有明显的能量聚集。  相似文献   

12.
几种物理量在陇南暴雨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明  周军  冯军 《干旱气象》2006,24(4):30-34
针对陇南出现暴雨最多的环流形势[1],对8次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进行合成平均,求出平均场,分析了Q矢量散度、螺旋度、假相当位温、Q矢量地转锋生函数、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场,这些物理量场不仅能很好揭示陇南暴雨形成的机制,同时对暴雨落区预报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天气形势、冷空气路径、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1年7月下旬鹤壁市受西北低涡影响出现的两场暴雨以上量级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该类型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李海红  戴升 《气象》2000,26(10):53-55
对1980 ̄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 ̄1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2004年5月11~13日江西中北部出现超历史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总结了这次过程的重要特点,并与15个区域性暴雨的平均物理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力求寻找出一此预报着眼点,从而为预报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1年6月27~30日钦州连续暴雨天气,利用MICAPS资料分析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的演变.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暴雨天气过程是在较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受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辐合共同影响而造成;暴雨出现与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等物理量均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雨团等方面对2003年7月30日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7.30”暴雨是蒙古冷低(涡)、河套切变线、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地形差异对降水也是有贡献的。分别讨论了天气形势因子和物理量场在暴雨预报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况资料对江西省上饶市2002年6月底出现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产生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配置和一些物理量场的特征,对今后预报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黑龙江省2004年8月28~29日出现的暴雨过程,并对此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中尺度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冷涡暴雨天气,并从暴雨形成的辐合辐散、水汽、垂直速度等物理量诊断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演变及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98年7月2~5日广西沿海地区出现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的客观综合分析,探明了这次暴雨降水过程维持条件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