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16(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2.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汉源平等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体,具明显的成分一结构演化特征。岩石化学以富硅、钾,贫钙,岩石稀土以具明显的铕负异常为特征。本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650Ma-700Ma,它是澄江期非造山带,沿火山裂谷侵位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何道金 《福建地质》2001,20(1):30-36
永泰序列系复式深成岩体,由4个深成岩体、48个侵入体组成。按岩石谱系单位可划分为3个单元、2个独立单元及若干个亚单元。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属同熔型花岗岩类。岩体受北北西向及北东东向断裂控制,为拉张环境下被动就位。  相似文献   

4.
迟广城  林维峰 《辽宁地质》1999,16(4):288-300
辽西务欢池-铁匠各冷地区中生代-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可划分为十一个填图单元,据岩体形成时间、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及岩石组构特征,可把这十一个花岗岩填图单元归并为小欧力营和察哈尔山两个超单元,两 个超单元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成因类型属于壳幔混源型,二者岩源不同,小欧力营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269Ma,侵入时代为早二叠纪,为强力就位,察哈尔山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190Ma,侵位时代为早侏罗纪,岩石糜棱岩化明显,属于被动就位。  相似文献   

5.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属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元——佩古错超单元。研究表明,该超单元为S型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借鉴花岗岩区单元—超单元填图理论方法 ,通过对乌增苏辉长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特征的研究 ,将岩体划分为四个单元  相似文献   

7.
鲁西铜石中生代复式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石岩体就位于燕山早期,有五次脉动侵入活动,相应地可建立五个单元,归并为铜石超单元;岩浆末期形成细晶岩,霏细岩,热膨胀形成隐爆角砾岩,侵入角砾岩及沉陷角砾岩等。铜石岩体具有花岗岩类高位深成复式岩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玲珑、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源岩均为胶东岩群变质岩;玲珑超单元花岗岩表现出岩石的不均匀性,其成因为原地、半原地交代一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超单元花岗岩则属于有幔源物质参人的同熔型花岗岩。两个花岗岩均经历了多期构造一岩浆作用,最终形成于燕山期;郭家岭超单元最终形成晚于玲珑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元江牛尾巴冲复式岩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德斌 《云南地质》1995,14(3):223-230
笔者采用单元-超单元方法对面积仅2.4km^2的牛尾巴冲酸侵入岩体进行了工作,确认其为复式岩体,并将其分解为14个侵入体,归并成5个单元,建立了一个系列。通过对各单元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等方面资料的分析,认为属Ⅰ型花岗岩。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活动时代划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10.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Z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都庞岭岩体环斑花岗岩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庞岭复式岩体内包括有志留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等三个时代花岗岩。通过岩石学研究发现晚三叠世三个单元的花岗岩均具斜长环斑结构,为黑云母奥长环斑花岗岩。环斑花岗岩酸碱性程度高,富钾及稀土元素,铕亏损明显,富铷贫锶,似钾质花岗岩;Nd,Sr,Pb等同位素具低级上地壳物质特征,εNd(t)值—8.2,t2DM值1660Ma,可能为中元古代沉积物及其内所夹火山物质熔融物;多数特征介于复式岩体内的志留纪花岗岩和中侏罗世花岗岩之间,但最富钾,明显不同于秦岭地区沙河湾环斑花岗岩体,部分特征相似或比较近似于华北地台沙厂环斑花岗岩和芬兰Ahvenisto地块黑云母环斑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花岗岩类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坳陷带西段“儋县岩基”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少量英云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类划分为9个单元,归并为2个超单元和1个独立单元。其岩石为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侧斜型式。分属于加里东造山运动晚期板内裂谷型花岗岩和海西造山运  相似文献   

13.
潘玉启 《辽宁地质》1996,(4):284-292
建平八家子超单元花岗岩同位素年龄274.8~260Ma(U/Pb,K/Ar)属早二叠世,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可划分为4个单元,即杨树岭单元,紫杖子单元,套卜河洛单元和太平庄单元,主要岩石为中细粒-巨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由于侵位过程中的同位构造变形作用,局部形成糜棱岩化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岩浆侵位为膨胀底劈上侵。  相似文献   

14.
李水龙 《福建地质》1995,14(1):27-42
浦城永兴地区分布大面积Ⅰ型花岗岩,具有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花岗岩单元、序列的划分原则及超单元建立的条件,将永兴岩基解体划分为40个侵入体,建立14个单元,归并有虹垂序列及建立永兴和高坑超单元。  相似文献   

15.
福建德化上涌地区中生代复式深成杂岩体是由印支期、燕山期两个构造岩浆旋回所形成的不同组合类型的深成岩体组成。岩石类型以钾长花岗岩为主,二长花岗岩次之。共圈定深成岩体3个,独立侵入体2个,共12个单元,归并为3个超单元和1个序列。通过调查认为上涌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浆以同熔型为主,基本查明中三叠世复式岩体为挤压环境下的主动就位,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主要为拉张环境下的被动就位。并认为寿宁一华安火山基底断隆带中断印支期伸展-滑脱构造、燕山期断隆带的形成均与中生代岩浆上侵就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琼南九所—高峰地区花岗岩谱系单位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英  黄怀 《广东地质》1995,10(4):19-25
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理论,运用单元一超单元的填图方法,将琼南九所-高峰地区的花岗岩分成90个侵入体,建立18个单元,归并为4个超单元,建立了该地区花岗岩的谱系单位,并对其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的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山构造带西段小长山南超单元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长山南超单元花岗岩是新疆北山构造带中重要的地质体 ,为华力西中期第 2序次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 ,包括 5个单元 ,出露面积 132 .9km2 ,其中第 4单元同位素地质年龄 32 0 .2Ma±2 3Ma(锆石 ,Pb -Pb法 )。岩石系列属钙碱性 ,为明显同源岩浆演化序列 ,微量元素指示其具大陆弧背景下成熟弧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后认为小长山南超单元花岗岩属北山克拉通裂谷闭合期岩浆强力就位产物  相似文献   

18.
鲁东地区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新元古代震旦纪。根据在招掖地区新测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崔召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158±3)Ma、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144±3)Ma;昆嵛山地区九曲单元弱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53±2)Ma。玲珑型(超单元)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0~140 Ma,结合宏观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改划为侏罗纪。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体属于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夏国礼 《华北地质》2003,26(1):61-64
结合野外实际资料,笔者就花岗岩类谱系单位填图方法能否以岩石结构演化特征为基础建立S型花岗岩的谱系单位,深成岩体间的接触关系类型能否作为划分花岗岩等级体制的标志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不同深成岩体之间的固结作用时间差仅仅是影响岩石结构变化及深成岩体间接触关系类型的因素之一,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与深成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温度、压力、挥发组分的多寡)以及围岩介质的湿冷度、岩浆上侵规模的大小等有关。因此,S型花岗岩序列内部从早单元到晚单元岩石结构可以出现由粗粒结构一细粒结构演化的现象,同一起单元内部也可以出现起动型接触关系。另外,文中还对与火山岩关系密切的高位深成岩体能否单独建立谱系单位及混合岩浆成因的花岗岩可否利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建立谱系单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尚有不妥之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呼鲁斯太地区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地区出露的太古代贺兰山群变质岩中分布有大量早元古代花岗岩。过去将这些花岗岩一直认为是混合花岗岩,笔者通过1:5万区调研究认为这些花岗岩属于岩浆成因,并按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案建立7个单元,将其中5个单元并为两个超单元。本文通过岩体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花岗岩的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源岩物质成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