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 。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发生氧化作用,S、As、Sb、Pb等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进入地下水和红色粘土中,进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位于龙陵-瑞丽大断裂南东侧的北东向上芒岗次级断裂北东端。该断裂长约20km,形成宽100—300m的破碎带,破碎带内发育硅化、粘土化、重晶石化及原生的卡林型金矿化。断裂上盘为中侏罗统勐嘎组泥岩、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灰岩,下盘为下二叠统沙子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红色粘土位于断裂附近的沙子坡组岩溶浸蚀面之上,属风化坡积-残积成因,厚度20—30m,  相似文献   

3.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4.
西藏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砂金矿床类型主要有:冲积河床-河漫滩型,冲积阶地型,洪只型,河湖积型及残坡积-坡洪积细沟型,更新世以来,高原强烈隆升导致主山地区的剧烈风化剥蚀和沉积区的快速堆积,造成了高原地区砂金矿较为特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鹏翔 《广西地质》1995,8(3):25-32
广西氧化锰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广西氧化锰矿矿床类型的划分只有三大类,即锰帽型,淋积型及堆积型,作者在上述三大类的基础上,结合矿床成因,划分为三类七型,即残积类-锰帽型;淋积类-淋积型和淋积-堆积型,堆积类-丘陵坡地型,岩溶洼地水平迁移型,岩溶洼地原地坠积型及球粒-堆积型,这一划分,反映了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老万场红色粘土型金矿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屑,次为褐铁矿、铝土矿、锰质和钙泥质团声,矿物特征表明,粘土层是由峨眉山玄武岩、大厂层硅质岩、茅口灰岩和原生低温热液蚀变(矿化)岩风化的产物,矿床是在岩溶坍塌使成矿物质发生初步堆积,再经一定程度的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中国红土型金矿类型、成因和找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根据典型矿床的剖面结构、控矿构造、与矿源关系等将中国红土型金矿划分为残积和迁积型两种。对比研究了中国红土型金矿与澳大利亚博丁顿金矿( 典型红土型金矿) 的差异,认为中国红土型金矿主要是由矿源( 矿体、矿化体)经风化残积、坡积而形成,其红土化仅为初级、中级阶段,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老挝班康姆金矿床存在两类金矿化,即产于安山岩与大理岩接触带处并受断裂带控制的低温热液硫化物原生金矿化和产于原生金矿化附近的残坡积红土型金矿化。红土型金矿化主要呈带状或似层状产出于第四系红土层中。研究认为,本区红土型金矿化主要为原生金矿受物理风化作用而形成的残坡积再生改造型金矿,成矿过程主要受原生金矿化及红土化作用控制,并结合地质、化探特征在本区圈出7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滇东南含铝岩系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底部和第四系,铝土矿床类型分原生沉积型和第四系岩溶红土堆积型两大类,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基性玄武岩的风化、剥蚀、淋沥所形成的含铝土矿碎屑-红土物质,以及邻近的原生沉积型铝土矿的风化残积、残坡积。  相似文献   

10.
广西镇圩式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镇圩式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学的研究表明,该类矿床产于峰林洼地,岩溶漏斗等岩溶地貌中:赋矿主岩为红色中度一次强富铝风化壳,其风化壳剖面由下而上的变化特征为:粘土矿物由2:1型向1:1型变化,锰结核及铁的氧化物增多,硅、碱金属含量降低,铝、铁含量增加;自然金形状为不规则粒状、片状、树枝状、针状、浑圆状、次浑圆状、并常与锑钙石、针铁矿、软锰矿连生;金矿源体为叫曼式金矿。文章指出金矿由堆积、淋积作用形成,为岩溶洼地堆积、淋积改造红土型金矿、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厂锡矿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财胜 《世界地质》2000,19(3):224-229
从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同时又兼顾大厂超大型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认为大厂锡矿是热水沉积-叠生矿床,早期是泥盆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是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非金属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是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叶腊石、高岭石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并形成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和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在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后认为,矿床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NE向断裂和中生代火山岩建造,成矿作用对矿床成因类型及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再论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的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松生 《矿床地质》1998,17(2):114-124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在中更新世热带雨林条件下,在岩石的红土化过程中,金从原岩中析出,与风化产生的铁质水溶液一起,沿着红土裂隙向下渗透,停积于地下潜水面,形成似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14.
长坑矿田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华英 《地质论评》1998,44(2):194-199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金矿体的不同。金、银矿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银矿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70.4Ma。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长坑金、银矿床是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银矿主要是燕山期晚期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伴生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铜,银,铅,锌等多矿种大型矿床,矿床铜,锡矿化即有关,又有分离,伴生的金矿化局部较好,可能与铜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化有关,浮选铜矿尾砂中的Au含量较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独立的黄铁矿(毒砂)脉中的金,银矿资源应予评价,大井矿床东北约10km处叶腊石(巴林石)矿床中金矿化的发现为高S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大井外围有着较好的银-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大井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基底及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16.
陕西八卦庙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恩  郭健 《黄金地质》2000,6(4):14-18
八卦庙金矿床是产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的超大型金矿床,受区域NW向脆-韧性剪切带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及其次生的剪节理密集带控制,赋矿地层为具浊流沉积和热水沉积特征的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底部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矿体产状与围岩近于一致。金矿化与热液蚀变有由南向北、由浅入深逐渐增强的趋势,另由铁的硫化物、容矿岩石,非金属矿物铁白云石和石英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过壳深部,与围岩同沉积形成矿源层,后经成矿流体的多次改造成矿,为-沉积-热液改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中亚成矿域中的斑岩型铜(钼金)矿,有别于滨太平洋区的斑岩铜矿,它们大部分是形成于大洋消亡之后,与A型俯冲或后碰撞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并非都形成于岛弧发展阶段,且常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产于陆相-亚陆相火山岩内)时间相随、空间相伴,两者属于一个统一的岩浆系统;浅部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是高温斑岩型铜(钼金)矿,其成矿特点表现出两者元素组合连续、过渡与转化,两者类型相随相伴。  相似文献   

18.
祁漫塔格矿带虎头崖多金属矿矿床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杏花 《地质与勘探》2011,47(2):216-221
虎头崖多金属矿是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区域内矿产丰富,矿种多样,主要以铁、铜、铅、锌的多金属为主.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项目组对虎头崖多金属矿床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多元信息的综合分析,从虎头崖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重点分析了该矿床的矿体形态产状特征、矿石组成,矿床...  相似文献   

19.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谷俐 《湖南地质》1997,16(4):232-235,238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单矿物包裹体:测温,气液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结合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的综合分析表明,该矿床的成因以岩浆热液成矿为主,兼有沉积层控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黔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陶平  王尚彦  戴传固  王敏 《贵州地质》2005,22(4):229-235
本文对黔东地区金矿进行了矿床类型划分,并综述了各类型的基本特征。该区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金矿均属产于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与岩浆岩在成因上没有直接联系。其中,天柱-锦屏-黎平地区、梵净山地区及从江地区金矿为变碎屑岩中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三都-丹寨地区金矿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及梵净山地区的变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点)暴露表生环境后可形成冲积型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