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造山带火山岩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纵观我国以至全球的大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一个造山带往往经历了古大陆裂解、洋陆转换、陆块拼合-碰撞、陆内伸展-盆山耦合和新构造隆升(陆内造山)等众多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些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均有特定火山岩浆作用与这相伴。因此,可以根据造山带形成、演化不同阶段火山岩浆作用的特点来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进而从更大尺度上加以对比,探索全球动力学乃至比较行星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本文对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这些问题包括:板块内部火山岩浆活动、离散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活动、会聚板块边缘的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造山带火山岩浆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夏林圻 《西北地质》2001,34(3):18-28
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纵观我国到至全球的大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一个造山带往往经历了古大陆裂解,洋陆转换,陆块拼合,碰撞,陆内伸展-盆山耦合和新构造隆升(陆内造山)等众多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些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均有特定火山岩浆民之相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造山带形成-演化不同阶段火山岩浆作用的特点来重溯造山带的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并进而从更大尺度上加以对比,探索全球动力学乃至比较行星学等重大学问题。本文对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这些问题包括有:板块内部火册浆活动,离散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活动,会聚板块边缘的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西南三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自早古生代以来,区内曾经历过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属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区内已发现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的矿床约200处;其中,超大型矿床12处,大型矿床60余处,各种金属矿床(点)2 000余处。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从东到西可划分出九个大地构造单元:巴颜喀拉-扬子陆块、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德格-中甸陆块、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昌都-思茅陆块、澜沦江板块结合带、左贡-保山陆块、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波密-腾冲陆块;可划分为与此对应的9个成矿带。论述了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西南三江地区造山带自寒武纪以来主要经历了8个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发展演化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在区内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种矿床成因类型的金属矿床。研究表明,本区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层控型多金属矿床、浊积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岩浆期后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剪切带型金矿床等,为该区金属矿床研究与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额尔古纳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额尔古纳造山带属加里东期造山带。因该造山带发育了一系列燕山期铜多金属矿床,并且它位于着名的得尔布干深断裂带的西北侧,故也称为得尔布干成矿带。额尔古纳造山带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加里东期陆缘增生带。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特别是燕山期沿得尔布干等北东向深断裂发生了大陆裂谷作用和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使之最终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铜钼矿床和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在空间上构成“三层楼”结构。本文阐明了额尔古纳造山带成矿作用的重要地质因素,表明成矿作用是多期复杂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部的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可分为若干亚带,但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期次,分别与两次大规模造山活动有关,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在本区形成大量中新世花岗岩体,分布在离雅鲁藏布结合带较近部位;本区北部大量的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花岗岩,据其空间展布、岩浆活动时间、成因类型和岩石组合特征分析,应与怒江特提斯洋的闭合造山有关,同时说明本次造山作用可能是中生代的一次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
甘肃北山造山带类型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北山造山带经历多期次、多阶段的板块裂解-俯冲-碰撞-拼合的复杂地质演化历程,具多旋回复合造山的特色。通过对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建立、古板块重建、原型盆地恢复、造山带结构、构造特征及造山机制和模式的研究,确定北山造山带类型为陆-增生弧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7.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骆耀南  俞如龙 《地球学报》2002,23(5):417-422
三江地区单凭“一次造山”是难以圆满解释的,在此试以“多次造山”和“多期成矿”的思路作出合理的说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为多岛海造山阶段,羌塘弧、江达弧和临沧弧应为前锋弧,其后由一系列弧 后盆地和岛弧或残余弧(微大陆)组成。中生代中一晚期为陆内俯冲造山阶段,推测金沙江带、哀牢山带和龙门山-锦屏山带为俯冲主边界,从而形成该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带,并控制相应矿产的分布特性。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阶段造成具特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具有生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传播与地球层圈间的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部大地构造活动的一大特点是新生代造山作用的复活 ,特提斯洋的最终关闭———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常被解释为这种构造复活的原因。比较典型的造山带复活是天山造山带 ,天山造山带原生造山发生于古生代末期 ,古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拼贴形成碰撞造山带。原生造山的主要特点是海西期沿天山造山带发生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古生代沉积岩系的广泛变形变质 ,沿碰撞造山带发育有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古地磁及沉积相证据分析表明原生造山作用以后 ,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和中朝板块一…  相似文献   

9.
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简称钦杭结合带)是中国东南部一条最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其西段的位置和边界的划分方法,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大尺度卫星重磁资料为主,结合区域电性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对钦杭结合带的边界进行了识别和厘定。研究认为,钦杭结合带是江南造山带的南部边界,结合带南界为宁波—金华—上饶南—赣州北—郴州—北海东,北界为上海—湖州—鹰潭—临川—萍乡—衡阳—永州—桂林—梧州—钦州。在结合带两侧,无论是重力场还是磁力场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反映了扬子和华夏板块不同的物质组成和基底特征。钦杭结合带内地球物理场也存在局部差异,揭示了结合带经过多期次岩浆活动,在不同地段形成了不同组合的金属矿床和别具特色的钦杭成矿带。  相似文献   

10.
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耀南  俞如龙 《矿物岩石》2001,21(3):153-159
三江地区单凭“一次造山”是难以圆满解释的。本文试以“多次造山”多期成矿”的思路作出合理说明。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多岛海造山阶段,羌塘弧、江达弧和临沧弧应为前锋弧,其后由一系列弧后盆地和岛弧或残余弧(或微大陆)组成。中生代中-晚期为陆内俯冲造山阶段,推测金沙江带、哀牢山带和龙门山-锦屏山带为俯冲主边界,从而形成本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带,控制相应矿产的分布特征。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阶段,造成特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具有生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中段多岛弧-盆系及其演化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夹于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底斯构造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陆块,而是一个经历有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杂的多岛弧-盆系演化历史,可以划分出多个次级地质构造单元的碰撞造山带。自晚古生代以来,冈底斯构造带经历了从洋-陆转换(D-T2),盆-山转换(T3-K)和壳-幔转换(E-Q)三次构造体制的转换及复杂的演化历史,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是特提斯大洋消减,碰撞闭保的主缝合带,雅鲁藏布江洋  相似文献   

12.
东江口、柞水岩体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与南秦岭村造带的南丹结合带南部边缘,是华力西期-印支期商丹结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岩浆活动的结果。环麻花岗岩的发现,进一步提供了商丹结合带县复杂的地质体组成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
江南东段构造格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自中元古代以来多期作用形成的造山带。主体形成于晋 宁期,东段出露自北向南为九岭被动陆缘(Ⅲ),障公山弧后盆地(Ⅱ)和怀玉火山岛弧(Ⅰ)。各单元之间 以宜丰-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和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相拼贴。后期被赣江断裂、赣东北断裂左行平移成 西、中、东三部分。沿赣东北断裂带燕山期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岩浆带和铜、金、银、铅、锌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位于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带,是一个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构造演化的碰撞造山带。复杂的构造演化控制着该区的岩浆岩演化,花岗岩极为发育,成因类型复杂。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S"型花岗岩的分布受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构造—岩浆的产物,此类花岗岩较其它成因类型花岗岩铀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形成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5.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晚侏罗世两条性质不同的巨型火山岩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剑丽 《福建地质》2001,20(4):171-176
晚侏罗世为福建火山活动的鼎盛时期,形成两条巨型火山岩带,即沿涨带和仙霞岭带。据其产出的构造环境,火山活动特点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推测沿海带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消碱作用有关,为陆缘造山带壳幔混合源岩浆之产物;仙霞岭带则与江山-绍兴对接带中段复活活动有关,可视为陆-陆碰撞造山带壳源重熔岩浆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钦-杭结合带在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以前的板块构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在演化成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之前,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扬子和华夏板块于新元古代通过四堡造山运动(1 000~880 Ma)沿江山—绍兴断裂,经赣东北、湘中至钦州湾地区发生碰撞-拼合事件,拼合界线大致位于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内,形成"两陆夹一盆"的主要格局。后碰撞过程经历了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大陆拉张裂解两个过程,在结合带形成广阔的拉张盆地,加里东期(460~410 Ma)以及印支期(250~200 Ma)发生的碰撞-拼合事件导致扬子和华夏地块多次再造,引发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并形成了华南统一的沉积环境。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125~140 Ma)使华南地区主要构造背景由碰撞挤压调整为岩石圈减薄,成为华南最重要的岩浆活动和成矿期。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均一性和演化历史差异,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段。其中,中段与传统南岭大体一致;北段为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南段为南岭以南地区,大致与云开隆起—十万大山盆地相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在云开地块西缘的一系列变质基性岩、超基性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洋中脊(MORB)或者岛弧(ITA)特征的构造环境,最近在岑溪一带发现形成于加里东期(441 Ma)的变质火山岩同样具有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在十万大山两侧发现早中生代的酸性火山岩和流纹岩具有典型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见结合带南段曾经存在古老洋壳,先后经历了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碰撞造山事件,与北段演化历史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秦岭造山带晋宁期加里东期板块汇聚及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重大地质问题野外地质调研、锆石SHRIMP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秦岭造山带腹地明显存在晋宁期和加里东期的两期叠加板块汇聚结合带。新提出晋宁期具主次两条板块汇聚结合带,系中新元古宙古中华陆块群裂解—古秦岭多岛洋形成(1800-940 Ma),可识别出具蛇绿岩、岛弧火山岩与深成侵入岩、陆缘弧变质地层四位一体的组合,时空紧密关联。北部即古华北南缘古商丹带,沿北秦岭南缘被后者商丹带重叠,南部为古扬子西北缘板块汇聚结合带,总体延伸近北东向,从三湾(西乡)、黑木林、峡口驿、三岔子、鞍子山、马道、佛坪至小磨岭以东。其南段受扬子地块燕山期向北推挤位错,三湾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呈构造窗出露,中段遭晚期东西向勉略带构造捋顺。而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原特提斯洋形成(561-447),认为消失的原特提斯洋是中国最具规模的早古生代大洋,商丹—昆南板块汇聚带,便是中国大陆造山带最重要的一条大地构造界线。研究了两期板块汇聚结合带分布与区域成矿关系,对铁、铜、镍钴等区域成矿前景赋予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