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3年7月18日至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  相似文献   

2.
1978年8月 以杨式溥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在英国布列斯托大学举行的“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座谈会”.会上,杨式溥教授宣读了论文《中国的泥盆系》.1978年11月 陈光远教授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小矿山远景国际讨论会”,作为大会顾问,并作了《北京铁矿与小矿山开采》的学术报告.1978年11月 傅良魁教授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物探专家组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第48届年会.1979年2月 池际尚教授代表我国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会议”.1979年5月 杨式溥教授参加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和伊利诺斯州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的石炭系》.  相似文献   

3.
<正> 第二届国际古生态大会于19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我国南京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117位专家学者交流了近年来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了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共同展望了古生态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130篇,涉及到生物礁,生物礁与构造、矿产的关系,各门类生物的古生态,古生态与古地理、古气候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环境等内容。其中探讨生物礁的论文较多,研究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2 1至 2 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青海油田召开 ,会后有两天地质考察。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油田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青海油田黄立功总经理致欢迎词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仪教授致贺词 ,冯增昭教授致开幕词。会议闭幕式仍由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黄立功总经理讲话 ,杨遵仪、张鹏飞、杨式溥、何锡林和乔秀夫等老科学家对大会进行学术评议 ,刘焕杰教授宣读优秀青年论文获奖名单 ,并由会议主席团成员及老科学家向获奖人员颁奖 ,最后冯增昭教授作大会总结报告。这次会议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5.
会议于1991年9月22日~27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20多个国家的2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科委和地层委员会领导武衡、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杨遵仪教授,以及科学院、地矿部、煤炭部共8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的议题十分广泛,包括生物地层、区域地层、古生代构造、古植物、古动物、古生态、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及古生态、冰川事件等13个专题。会议收  相似文献   

6.
1991年7月12~14日,IGCP299国际喀斯特地貌对比考察在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举行。这是我国喀斯特学界组织的一次盛大的国际现场研讨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专家52人,其中国外专家15人,来自美、英、德、日等8个国家。国际著名喀斯特学家、英国牛津大学M·M·Sweeting教授,IGCP299国际工作组主席、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袁道先教授参加了实地研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森林生态学家、贵州农学院周政贤教授作为东道主主持了这次会议。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  相似文献   

7.
1984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地区学术讨论会在印度海德拉巴召开。来自世界28个国家的280人参加了会议,我国派出21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会议在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开幕式上由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学国际联合会主席D·Lal教授主持并致词,他认为地震学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又基本的科学领域和先进技术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九月六日至十二日于苏联第比利斯城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会前、会后组织了高家索、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地的地质旅行。会议规模七百余人,来自苏联以外的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约一百五十人。我国由中国地质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代表团由郭文魁、陈毓川、杜琦、杜乐天、何知礼、李兆麟六人组成,郭文魁教授任团长。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研究》2008,28(6):1022-1022
第12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定国际会议于2008年9月18~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物理、化学、地质和考古等领域的近二百名第四纪年代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其中140多位来自国外。本届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由2008年Appleton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Ann Wintle教授担任,参加此次会议有《第四纪年代学》杂志主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地质学家Rainer Grun教授,印度物理学家Ashok Singhvi教授,和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Andrew Murray教授等国际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既首届学术讨论会于5月24日至28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无代表参加)的古植物工作者102名、特邀代表6名,参加了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尹赞勋教授、副理事长周明镇教授出席了会议,作了重要学术报告。李星学教授作了《中国古植物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11.
古生态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理论和发展趋势,总结出10个主要方面,即实证古生物学、形态功能分析、埋藏学、定量古生态学、遗迹学、古生态—岩相综合分析、群落古生态学、生态地层学、地球化学在古生态中的应用和陆相地层的古生态学.作者较详细地介绍了这10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欧亚中部岩相古地理、构造复原和地质生态图集”国际项目负责人会议于2000年5月12日-5月14日在阿拉木图市举行。该图集由欧亚8个国家的200多名地质、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和生态学家编制,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已初步完成。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阿塞拜疆、乌孜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数十名专家。以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福同为首的中国(新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有3项:1.详细讨论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订正图集、图件、剖面和其它有关资料,在欧亚中部地质构造演化方…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1963,21(2):102-102
今年9月9日-12日将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五届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国际会议。会议中心内容是讨论石炭纪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煤岩学及微古植物学(孢子除外)等问题。会前、会后将进行专业参观和地质考察。参加会议的我国代表团已于8月26日清晨启程出国。代表团的组成是:团长尹赞勋、副团长孔勋、  相似文献   

14.
《地质通报》2004,23(8):756
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是涉及特提斯演化和特提斯封闭以及高原隆升的重要研究领域。2004年5月10—14日在拉萨召开了中德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研讨会,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德国不莱梅大学、基尔大学主办,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9个有关院校、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王成善教授和HelmutWillems教授共同主持。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中德科学中心赵妙根副主任(德方)以及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和地勘局有关领导莅临本…  相似文献   

15.
1986年7月13—1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召开的国际矿物学协会第十四届大会盛况空前,来自世界各国的七百多名矿物学家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我国选派了由二十多人组成的中国矿物学家代表团参加会议。国际矿物学协会金属矿物学委员会主持、讨论交流了以下三大方面的论文,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2月22日—29日,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组织召开了中国首届古季风记录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所和大学的不同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分别从自己的学科特长出发,讨论了中国古季风记录辨认、发展阶段和机制等问题。 专题讨论会的召开得到刘东生教授和叶笃正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会议召集人安芷生研究员指出,古季风对中国古气候、古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也许并没有被人们完全理解:这一研究不仅预测“温室效应”并对于亚洲季风乃至我国生存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7.
《古地理学报》2002,4(4):109-109
第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已在 2 0 0 2年 8月 2 1— 2 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青海油田召开 ,会后还有两天地质考察。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油田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青海油田黄立功总经理致欢迎词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仪教授致贺词 ,冯增昭教授致开幕词。会议闭幕式仍由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黄立功总经理讲话 ,杨遵仪、张鹏飞、杨式溥、何锡林和乔秀夫等老科学家对大会进行学术评议 ,刘焕杰教授宣读青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并由会议主席团成员及老科学家向获奖人员颁奖 ,最后冯增昭教授作大会总结报告。这次会议是我…  相似文献   

18.
1998年5月18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联席会议。我国古地理学界的老、中、青科学家40多人会聚一起,“四世同堂”,共商创办《古地理学报》这一既利当今又益后世的大事。冯增昭教授和王英华教授分别上下午的会议。冯增昭教授汇报了《古地理学报》的筹备过程和创办本刊的计划和目标,并对主办单位在创办本刊的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和对各位委员和编委尤其是各位老前辈和领导光临本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金之钧教授、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  相似文献   

19.
《地层学杂志》2007,31(1):49-49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2006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深圳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8个单位的包括古生物与地层学教学与科研、环境保护与资源勘探、博物馆及化石管理等众多领域的专家学44人。近二十个报告涉及到“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各个方面的相关主题,报告会紧凑有序,内容非常丰富,代表了当今古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及热点。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专业委员会理事及秘书选举工作,会后代表们在深圳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英国、希腊、波兰、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169位古地理学家和74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邵龙义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杨树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级干部鲍志东分别致欢迎词,《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副主编A.J.(T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