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在"十二五"期间促进中国城市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期话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经济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我国最基础的经济形态,处于保障民生、安民富民的第一线,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找寻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在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地位.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提速、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用生态的理念、文化、制度和技术手段使用和管理资源,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日益清晰,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既非常必要也切实可行。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城镇化的国际趋势、我国破解改革发展瓶颈的探索尝试、中原经济区面临的发展转型压力,笔者认为,走"低碳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不失为中原经济区的合理定位。为此,必须合理统筹规划,从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整合国土开发支撑体系、积极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国土开发整治等方面着手促进低碳城镇化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5.
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日前在北京胜利闭幕.肩负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所作的报告,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作为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包括5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点热点区域.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将为城市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城市管理和服务配上万能的利器,将大幅提升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火车头。土地是城镇发展的客观载体,城镇用地扩展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离不开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构  相似文献   

9.
我最近也在研究城镇化的问题,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并启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城市是各种产业和要素的聚集地,是人们生产、生活和休闲的空间载体,城市既是一个区域,也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和城镇化问题能够把我们五家学会连接和聚焦在一起,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共同的研究领域。我想就城镇化问题谈两个观点。第一,城镇化速度不是越快  相似文献   

10.
针对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市域为基本单元,借助社会经济数据,引入自然环境数据,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土地因子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动力因子以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中心联动-梯度明显"的分布格局。动力因子对各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和经济因子是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动力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社会发展和土地现状对城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月15日,以“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来自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碰撞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中期的我国而言,土地问题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重大问题.而在当今中国面临的各种土地问题中,最根本、最迫切的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象征,城市内地名数量多、种类杂、密度大、使用频率高。因此城市内地名管理工作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同时反映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住宅价格模型不足,根据地学区位理论,将区域经济因素引入特征价格模型,提出了基于区域特征的城市住宅价格评估模型.依托郑州市数字房产数据库,选取2007~2010年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数据,利展GIS技术获取样本的位置、距离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住宅价格与区域经济、位置特征、邻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言作为现代文明的一大典型象征,城市化已经在中国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根据相关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城镇人口将从1996年的3·6×108增至10·88×108左右,城市化与城镇化概念是不一样的,此处的城镇化水平也将由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1]。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承载未来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离不开城乡统筹的深入推进。2009年,金昌市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列为城乡统筹三个试点城市之一。金昌市以此为契机,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平台,积极探索支撑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新路径,有力推动了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地集约化,让农民共享城镇化红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人口剧增的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同时,也面对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那么,如何破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呢?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值得重视的问题,即一些城市对基础地理数据、空间信息以及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认识不明确,重视不够。搭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和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是推进“互联网+”行动和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必须按照先进性、现势性、完备性、实用性等原则搭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地图》2004,(2):5
什么是城市? 一位美国学者说,城市是有相当大的面积和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一个地域共同体,其中住有各种非农业的专门人员。 一位法国学者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即:“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2003年岁末,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地图显示,我国建制市的设置,已从1949年的132个猛增到1999年的667个,增长了4倍;市辖区由368个增加到749个,增长了1倍。城市(镇)化程度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制市是城市化的基础,它的变化要适应城市化的需要。建制市的发展与扩大,说明城市化步伐增快。  相似文献   

19.
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分析近30年来东莞市城镇化格局的三个主要演变模式,总结东莞自1988年以来城市扩张的主要特征,揭示城市扩张过程中经济、人口和交通等方面的红利与困惑,以期更好把握未来,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智慧、低碳和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化向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更好地支持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决策,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布格局及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指标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选取10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借助SPSS计算城镇化水平得分,并对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利用ArcGIS对城镇化发展格局进行离散度分析以及可视化表达。分析显示: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局上具有显著性不强的负相关性,局部区域具有显著性较强的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