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9年10月开展任丘油田地震研究工作以来,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经过10年的努力,科研人员在油田已建起深井地震观测系统,并开展了各种研究工作,例如:诱发地震的研究及预报、油田开发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之研究、注水诱发地震的研究、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的研究、工程地震研究、震源物理研究、油田注水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之研究以及地震地质背景的研究等。本文综合介绍了以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实地调查四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加筋土挡墙变形特性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方面分析并归纳了研究方法和挡墙变形计算公式;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介绍了已有的静、动力模型试验成果和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实地调查介绍了现有调查结论及部分规范、标准规定的位移限值。通过4种方式的研究情况介绍,指出了当前加筋土挡墙变形特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进一步阐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南黄海地震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海岸线长、海域大、滨海省市多、海洋地震活动频繁的实际情况,概述了海洋地震学研究的重要性;指出海洋地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研究海底的构造和运动为主要课题,进而研究地球的构造、运动,乃至地震成因、地球起源等;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海洋地震学研究的有利因素。最后对如何开展海洋地震学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邀于1983年5月至6月访问了美国,参观访问了美国有关地震预报研究和地磁研究单位,参加了某些实地考察和合作观测,初步了解了美国关于探索地震预报、研究构造磁效应以及地磁的观测与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文章重点介绍了美国的地震预报探索研究与构造磁效应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震》1998,(1):1-5
康定-泸定地区地城综合防御研究专辑,搜集了地震科学联合(地方)基金会资助课题组全体人员,对工作工科研所获得的系列研究论文。课题组在深入康定-泸定地区现场工作中,搜集到丰富的地震、地质资料、航空照片资料、脾刻、访问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的综合分析和计算研究,完成了研究区的震害预测,拟就了研究鸫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为研究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和经济发展布局的重点地  相似文献   

6.
韩松 《地球》2012,(11):74-75
作为国家级的地学类博物馆,近十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古昆虫学研究、木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学等三个研究方向,发现了中国石炭纪个体最大的昆虫化石,首次发现许多化石木科,在宁夏、甘肃、河南、山东等地的古脊椎动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首先在古昆虫学研究方面,开展了石炭纪蜻蜓目和蜚蠊目昆虫化石的研究,发现了(复原后翅展可达40cm)和最早的蜚蠊化石,对有翅昆  相似文献   

7.
组合式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提出了组合式铅橡胶复合阻尼器,对该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频率、应变幅值、铅芯直径、循环次数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铅橡胶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8.
前兆研究的进展,困难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地震》1990,(6):1-6
本文试图从仪器研制,监测、预报和通讯系统建设,排除干扰、识别异常和分析预报方法的研究,以及前兆机理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简要地总结近十年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进展。又从机理研究、统计检验以及提高仪器灵敏度和抑制干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讨论了前兆研究在科学技术上面临的困难,同时分析了当前发展前兆研究面临的经费需求矛盾。最后,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前兆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1 概况新疆防御自然灾害研究所成立于 1993年 ,其前身是新疆地震局地震地质队和工程地震研究室。二者曾在新疆开展了大量地震地质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工程技术咨询服务 ,例如富蕴地震断裂带研究、阿尔金断裂带研究、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活断层地质填图、天山活断层填图、乌鲁木齐市活断层研究、新疆古地震研究、乌鲁木齐市地震小区划、伊宁市地震小区划、库尔勒抗震设防规划以及泽普石油基地等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为新疆的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积累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并且培养出一支较高素质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抗震防灾技术和方法。本文简要地归纳了破坏性地震对城市的影响,从我国先后开展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和韧性城市3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讨论和评述了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韧性城市的定义、研究内容、特征、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抗震中应重点加强研究的5个方面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