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应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地区稳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 调查、河道变迁与河口演变以及影像地图编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现今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 995~ 2 0 0 2年期间国家测绘局在我国新疆和南天山地区进行的多期GPS形变监测和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合作研究获得的GPS观测资料 ,并结合中亚、天山地区的GPS连续跟踪站以及全球连续跟踪站数据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获得了较为详尽和准确的我国新疆和天山地区的地壳运动特征 ,并据此研究了塔里木块体和天山地区板内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SBAS-InSAR技术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SBAS-InSAR技术相比于传统测量手段的优势。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了试验区的ENVISAT雷达数据,获得了试验区的地表形变信息,并与GPS监测点的形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SBAS-InSAR技术获得的形变结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技术的干旱区土壤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亢庆  张增祥  赵晓丽 《遥感学报》2008,12(1):159-167
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ASTER和SPOT卫星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干旱环境下基于土壤与景观关系的土壤遥感自动分类方法.首先,研究以实地调查资料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遥感图像信息分析了试验区土壤类型与景观的关系.然后,基于遥感图像和地形数据提取了分类特征,并采用Jeffries-Matusita 距离分析建立了适用遥感分类的土壤分类系统和分类特征集.最后,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了自动分类.研究证明,基于遥感信息和地形数据提取的分类特征,可有效地区分试验区9类土壤和地表覆被,主要包括:盐碱化土壤、荒漠化土壤等,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0%左右.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GRACE和GOCE重力卫星在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局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卫星测高的检核与校验、全球和局部海平面变化监测、内陆湖和水库水位变化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综合利用卫星重力、卫星测高以及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等技术方法监测冰川和冰盖变化的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南极冰盖变化监测的研究成果。对综合卫星重力、卫星测高、DInSAR、GNSS/水准、GNSS等多种技术在冰川冰盖、局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应用GPS速度场和地震数据反演中国大陆构造应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准确的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应变场,文章基于ITRF2005全球地心坐标参考框架,采用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计算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间的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大陆GPS速度场以及相对欧亚板块的区域形变场,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形变运动仍是西强东弱的格局;并利用中国大陆同期近30年的地震矩张量及第四纪活动断层研究成果资料,联合反演了中国大陆区域的构造应变场,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应变相对集中的区域为喜马拉雅构造带、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阿尔金断裂带、新疆天山及川滇地区,中国大陆区域过去10年的构造变化以挤压为主,拉张为辅。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1979年开始,投资数千万元,数十万人参加了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现除青海部份地区未完成、西藏地名普查尚未开始外,全国大规模的地名普查已经基本结束。获得了几百万条十分宝贵的地名普查资料。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料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一些地区和单位已经建立了一些初等的地名数据库,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随着国民经济开展的需要以及计算机硬、软件价格的下降,办公室自动化逐渐普及,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和单位开展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工作。为此,当前急需着手制定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国家规范。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金和人力,使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地名数据库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便于资料共享和技术转让,便于广大用户使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名数据库,并为今后建立计算机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方面,国际上有不少经验教训。例如,美国林务局从六十年代开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京市某地区的GeoEye-1卫星影像、外业控制资料等数据来进行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解算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GeoEye-1卫星影像采用RPC+二维仿射变换的区域网平差时,当在试验区的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别布设一个控制点时,试验结果可以满足国家1:5 000地形图绝对定向后的平面与高程限差.  相似文献   

9.
航天多波段全极化干涉雷达的地物探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华东 《遥感学报》1997,1(1):32-39
航天飞机成象雷达 3号及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SIR -C/X -SAR)计划是一项包括中国在内有 13个国家合作进行的大型雷达对地观测研究计划。SIR -C/X -SAR具有L、C、X3个波段及L、C波段HH ,HV ,VH ,VV极化 ,X波段VV极化同时成象的能力 ,可获得全极化及干涉雷达数据 ,是本世纪内最先进的航天成象雷达系统。该文系统介绍了SIR -C/X -SAR中国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中国雷达试验区及与SIR -C/X -SAR成象飞行同步开展的航天—航空—地面立体同步观测试验和对干沙的穿透性试验 ,以及在相关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应用 ,包括昆仑山火山群的发现 ,广东肇庆植被覆盖区地质体的识别 ,明、隋两代长城的探测与极化响应分析 ,海洋及城市特征研究 ,并介绍了利用干涉雷达数据生成数字地形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阿城市为监测试验区,采用1:5万的TM假彩色合成图像,对该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解译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对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该市地类变化情况以及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Fighting the 1914–18 war largely on enemy territory in bo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German was at a disadvantage compared to the Allies when it came to survey and mapping as it did have access to much of the geodetic, topographic and cartographic data, relating to this terrain, necessary for modern warfare — in particular for artillery survey. German and Austria did, however, have a commanding lead in terrestrial and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the latter was to prove crucial in the production of accurate large-scale maps of enemy and occupied territory. Despite strong forces of conservatism in the high and field commands and in the artillery and military survey organizations, new air survey methods based on the photogoniometer and radial triangulation were rapidly developed. Through continual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ation and testing, German was to increase her lead in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by the end of the war had not only set up a completely new air survey organization but was 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of optical-mechanical stereoplotting instruments of great precision. German progress was not, however, evident in all fields of military survey, a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pproaches taken by German to survey and mapping on the Western Front, and briefly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m with those of the Allies.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单波束测深系统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已经在长江河道水下地形测绘中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数据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单波束测深精度不高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操作复杂且对测量水域条件要求较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河道勘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与传统单波束及多波束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长江河道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992—2013年全国夜间灯光数据的校正和处理,获得全国及流域夜间灯光数据影像,进行经济空间聚合分析,以及与相关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空间聚合高的区域分布在黄河河道附近,从黄河上游到下游,热力强度逐渐增强,并且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区向外扩散,即呈现为在旧聚合点聚合度加剧的情况下,聚合区域有向周边分散的趋势;夜间灯光数据的变化趋势与GDP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与城镇化率、人口数量、第三产比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流域发展指数(BD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流域9省(自治区)的夜间灯光数据整体变化趋势与全国灯光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值均低于全国的夜间灯光数据,并且差距有所扩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雷达图像对盐类矿产显示的机理,将雷达图像用于大黑山幅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并结合野外调查,圈定了图幅内所有的盐类矿产分布地,其分布范围和圈定边界较其它方法更为正确,还能对盐的含量作半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15.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是进行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今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本底数据库,由国家和省分级建设。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对省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基本要求,以及辽宁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的目标、系统架构、关键技术、概念模型与逻辑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的运行环境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M型GPS-PDA整机精度的测试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出了该型接收机的静态基线测量、后处理准动态测量、事后RTK面积测量的精度及基线长度与数据采集时间的关系。表明该型GPS-PDA数据采集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完全能满足1:1万底图的土地变更调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数字化填图是信息时代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地质填图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地质填图方法的缺陷,基于地质调查局推广应用的RGMAP数字填图系统,从前期准备、野外实践到室内资料整理与成图三个阶段,探讨了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应用过程和技术要求,推动了地质调查方法的发展和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以珠三角平原区为例,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平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指数为0.70,等级为Ⅴ级,说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用途差异较大.按规划符合性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肇庆、江门、广州、惠州、佛山、深圳、珠海、中山、东莞,分级标准等级为Ⅲ级的仅有肇庆市...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貌学方法,对河流阶地的研究,是探索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的有效方法之一。依据实测河流阶地(御河,十里河,鹅毛口河,大峪河)的数据作横剖面图,阶地位相图和通过钻探资料的分析,证实有两条NE向隐伏断裂的存在,并在其控制下形成地垒,地垒构造至今还在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马鞍山长江大桥工可阶段水文测量为实例,介绍了G PS R TK测量技术在水文测量中的应用,通过实际运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