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俊 《西部资源》2023,(4):132-134
安徽池州白虎山地区属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沿江铜金硫铁成矿亚带,位于贵池成矿区东南部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良好,矿产主要与侵入岩有关。为进一步查明矿(化)体成因,在该区开展高精度磁测与CSAMT勘探工作,结果显示,磁异常区域主要为三处,主体侵入部位对应勘查区北部C2、C3磁异常,认为C2、C3磁异常南侧和C1异常化极后显现的各主要局部异常分布区域应为勘查区找矿远景部位,CSAMT测量结果反映勘查区垂向地质体分布特征,有效划分了蚀变带,与磁异常结果对应关系较好,在推断的蚀变带位置均显示明显的磁异常,可为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红红梁地区控矿规律研究及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Au、Ag、Cu、Zn、Ni、W、Bi、Mo等综合异常4处,Au最高值2995×10~(-9),主要分布于都拉哈拉组、尖山组地层中,受尖山组中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明显。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查证异常,物探异常显示激电异常与磁异常套合较好,异常可能为矿致异常。经槽探揭露,发现金矿体2条,铁矿体1条,铁矿化体1条,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陈巴尔虎旗下营地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区三条矿化蚀变带与化探异常及高磁异常套合较好,是重要的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4.
茶洞矿区为新近勘查的铅锌矿点。矿区位于桂北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矿区元素异常特征表现为:(1)元素异常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2)Pb、Zn、As、Sb、W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套合较好;(3)Pb、Zn元素异常与地层、构造关系密切,且异常中心发现少量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能很好地指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宏观、综合、快速和多层次的技术优势,对广阔区域进行遥感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地质体的分布规律、矿化蚀变带的分布范围,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古朔根乌拉地区1:5万矿调项目遥感影像的处理与制作、工作区遥感地质特征,以及遥感提取羟基蚀变异常和铁染蚀变异常的整个过程,并结合地质特征和矿(化)点分布情况对提取的遥感蚀变异常进行了初步评价。由于工作区第四系和植被覆盖严重,1:5万遥感地质解译对1:5万区域矿产地质填图起到了指导作用,提取的遥感蚀变异常与已知矿(化)点套合良好,是重要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集宁察右后旗兵图矿区外围位于三合明——伊胡赛铁、金、钨成矿带中东段,地表大部玄武岩覆盖,区域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地球物理特征等研究成果表明矿体主要分布在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内及片麻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部位。通过本次地质规律研究及综合地质工作对成矿模型和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在玄武岩覆盖区圈定了矿致异常,钻探揭示在265.7m~265.9m见品位1.64g/t的金矿化体和弱铜矿化显示,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兴隆屯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区之黄岗梁——甘珠尔庙——乌兰浩特锡、铅、锌、铜稀有金属成矿亚带的中部,为黄合吐矿化集中区。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本区共圈定三处综合异常,其中Ap1异常区为银矿致异常,异常区与富含成矿物质的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株有关,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地处江南古陆北东端,区域性绩溪复背斜与太平复向斜交接处。区域地层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的江南地层分区。本文通过对旌德县乔亭地区地质特征、1∶10000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旨在对旌德县乔亭地区进行找矿远景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Au、As、Sb等元素具有浓集中心明显、离差大、偏度高的特征,指示区内金元素富集的趋势较为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Au-As-Ag、W-Mo的相关系数较大,说明该区Au与As的共生关系较好,Au异常晕与Ag异常晕套合较好。土壤地球化学圈定了Ⅰ(Au-As)、Ⅱ(Au-As)、Ⅲ(Au-As-Ag)、Ⅳ(Au-Ag)四个综合异常区,其中Ⅰ号Au、As组合异常区可能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因此,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区存在深部隐伏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且发现了很多大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区后石花——酒馆韧性剪切带,属朱拉扎嘎——甲生盘元古代、古生代金、铅、锌、硫、铁、铜、铂、镍成矿带,书记沟——西乌兰不浪铁、金成矿亚带。通过对后石花——酒馆韧性剪切带研究与分析,并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研究区共圈定了9处金元素异常,金异常浓集系数大,异常强度高,浓度分带明显。异常浓集中心与研究区内后石花小型金矿及3处金矿点套合良好,显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金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次在系统收集物化探、地质等资料基础上,确定了以花岗岩型铀矿为主要调查类型,以三条北东向断裂带及其夹持区次级断裂和已知铀矿化为研究重点,进一步运用放射性物探手段总结了铀矿化特征,圈定了能谱铀异常点1处、异常带5处,土壤氡异常点6处、异常带9处,分量铀异常带3处。这些综合异常峰值吻合度较好,查证了前人1∶5万物化探异常叠加区位置的真实准确性,且经槽探工程验证揭露较好铀矿化,具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如图分场—毛登水库锡锌多金属矿区位于突泉—翁牛特旗Pb-Zn-Ag-Cu-Fe-Sn-REE成矿带,该矿区是在内蒙古毛登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的一处矿产地,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特征研究后发现,矿区断裂构造、矿(化)体及蚀变带发育;蚀变带规模大且蚀变强;物化探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且与矿区套合性好;钻探深部见矿效果好,矿化蚀变强。经过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2.
矿区地处早古生代花牛山-黑山裂谷系岩浆岩带的西段,属“花牛山-金场沟金银铅锌钨钼多金属成矿带”西段。1∶1万土壤(岩屑)测量共圈出2个化探综合异常,以Au、Ag为主,其编号依次为AP-1、AP-2。综合异常中,Au、Ag、As、Sb异常套合性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异常梯度变化较大。Au、As、Cu、Fe异常多呈带状沿含矿蚀变带分布,因此Au、As、Cu、Fe异常可作为矿区中金(铜)矿化的地球化学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和矿床尺度两方面论述斑岩铜矿系统的特点。区域尺度:斑岩铜矿多呈矿带或成矿域出现;其形成是岩浆侵入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围岩的理化组成对矿床规模、品位及矿化类型具有极强的控制作用。矿床尺度:含矿斑岩与斑岩型矿床时空相依,成因相联,是斑岩铜矿重要的含矿母岩和金属S的可能载体;斑岩铜矿系统中的热液蚀变互相套合,矿化互相叠加,研究蚀变对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用Landsat 8 资料构建了地表温度(Ts)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Ts-NDVI特征空间,计算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利用MODIS温度产品数据和实地野外采样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确定煤田火区TVDI阈值。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地表热异常信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继而对煤田温度异常区边界信息进行挖掘。结果表明:(1)利用野外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验证,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66,表明干旱指数的反演精度较高,相关性较好。(2)TVDI模型对温度呈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二维散点图集中在1∶1 线上,对NDVI的敏感性较低,有利于识别温度异常区。(3)利用MVC最大合成法,建立TVDI-MVC作为精度验证数据,火区面积为5.03 km2,其中TVDI-SC提取火区精度最大为98.50%,TVDI-SW2提取火区精度最小为88.98%。可见煤田温度异常区范围较广,潜在的灾情恶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选用Landsat 8资料构建了地表温度(Ts)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Ts-NDVI特征空间,计算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利用MODIS温度产品数据和实地野外采样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确定煤田火区TVDI阈值。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地表热异常信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继而对煤田温度异常区边界信息进行挖掘。结果表明:(1)利用野外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验证,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66,表明干旱指数的反演精度较高,相关性较好。(2)TVDI模型对温度呈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二维散点图集中在1∶1线上,对NDVI的敏感性较低,有利于识别温度异常区。(3)利用MVC最大合成法,建立TVDI-MVC作为精度验证数据,火区面积为5.03 km~2,其中TVDI-SC提取火区精度最大为98.50%,TVDI-SW_2提取火区精度最小为88.98%。可见煤田温度异常区范围较广,潜在的灾情恶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凉城县安家营子金矿矿通过预查工作,大致查明矿体特征、赋矿层位、控矿因素等。共圈定了1条破碎蚀变带、2条金矿体、2个极化率异常和9个化探综合异常,矿体赋存于集宁(岩)群下部片麻岩组地层蚀变破碎带中,矿床成因类型属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旺村坑金矿位于广东省广宁县,本文拟通过化对该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来阐述旺村坑地区的成矿规律。该区地球化学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具外、中、内浓集分带,组合元素有Au、As、Bi、Co、Ni,其中金元素异常与砷元素异常套合。旺村坑金矿位于粤桂隆起的南东段,吴川―四会断裂带的北西侧,区内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发育一系列的断裂,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牛头沟金矿位于豫西小秦岭—熊耳山成矿带中部。本文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统计了研究区As、Sb、Hg、Au、Ag、Cu、Pb、Zn、Co、Ni、Mo、W、Sn、Bi共14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异常整体呈北西向展布,且严格受北西向主控矿构造控制,与矿区北东向断裂带和北西西—近东西向、近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有很好的吻合,异常的高值点均分布于构造部位。圈定了11处综合异常,并在异常查证中发现金矿体2条,矿化体3条,找矿效果较好,对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造山过程中会引起金、银、铜、铅锌、钼等成矿元素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和富集矿化。形成造山型矿床—以金矿床在表层,银、铜、铅锌、钼等矿床在深部或金与银、铜、铅锌、钼等成矿元素伴生的金多金属矿床。大场地区的大场、加给陇洼等金矿床均属于造山型金矿床,但未发现银、铜、铅锌、钼矿床的伴生,该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元素组合以金砷锑为主;说明该区剥蚀作用较弱,研究该区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图发现,铜钼两种元素在该区呈高背景,为造山作用引起。通过降低铜钼的异常下限,圈出一些铜钼异常,根据这些异常结合已有成矿事实、地质构造,圈定出两处隐伏矿预测区,预测区内发现弱化探异常与弱物探异常套合较好,在预测区内寻找造山型铜钼矿床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地磁Ap指数与太阳黑子数的交叉小波分析及R/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32~2009年间的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资料,用交叉小波方法和R/S方法分析了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在高频段上显著带的形状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具有显著和稳定的8.02~11.35 a的振荡周期;在低频部分,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4~6月的周期变化不连续,仅在部分年份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②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在8.02~11.35 a的频段上具有显著的共振周期, 且在此频段上地磁Ap指数落后太阳黑子数1.5 a左右稳定的相位变化。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在低频部分存在4~6月共振周期, 但二者的位相关系不稳定。③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分别为0.79和0.81,表明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都是持续的时间序列,且未来的变化将持续过去的变化趋势,具有长期记忆性和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