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宇宙反物质与阿尔法磁谱仪○李良刊1985年第10期陆琰同志的文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20周年及1990年第9期洪方同志的文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故事。本文不再赘述。但要指出的一点是:因为微波背景辐射充斥在整个宇宙中,一般电视机的天线有时便可以接...  相似文献   

2.
谈反粒子、反物质及反宇宙·冯占良·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但是物质的的性质和形态千差万别。科学家们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在微观世界里也不断取得令人鼓舞的新发现,他们或者成功地制成了一个原子核极不稳定、存在若干毫秒之后即自行分解的新重化学元素,或者找到一个...  相似文献   

3.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 ,它们或者产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 ,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之间的吸收系统。因此 ,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类星体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近年来在通过冕环相互作用而形成太阳耀斑的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在观测上,无论在射电波段,或者X射线和光学波段的观测都提供了一些可靠的证据,说明耀斑冕环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耀斑的产生。在理论上,等离子体环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结合不稳定性将触发耀斑,释放大量的能量以产生观测到的各种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它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阿波罗载人登月对人类社会在政治、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甚至精神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促进作用。目前.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还将大量借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大量经验和技术,因为多项最新研究表明.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许多方案和技术.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相似文献   

6.
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毕生研究创立的宇宙体系理论。在哥白尼早年留学意大利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古希腊哲学与天文学的著作,其中公元前3世纪阿利斯塔克的日心地动理论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阿利斯塔克认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沿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1979年3月5日宇宙γ射线爆发事件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它可能发生在一个包含有中子星的双星系统中,来自伴星的一次偶发事件抛射的大量物质,使中子星磁层顶处堆积大量等离子体,形成高密度吸积环.当吸积环中物质数量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由等离子体的Kruskal-Schwarzschild不稳定性导致吸积环物质进入磁球,在它到达中子星表面时,产生γ射线和硬X射线爆发.本文所得结果与文[1]所需的物理条件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发现类星体靠射电找类星体靠光学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射电天文学的兴起,使天体物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在此之前,天文学家花了大量精力辛辛苦苦地去制造大型光学望远镜。早期的光学望远镜以折射型为主,后来改进为以反射型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就致力于制  相似文献   

9.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它们或者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的吸收系统。因此,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不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一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卫星搭载的高能望远镜(High Energy Telescope)数据存在非真实光子事例的聚集,突出表现在光变曲线上存在许多毛刺,这对光变和能谱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分析了大量毛刺事例的性质,并基于这些性质通过事例时间间隔相邻法识别毛刺,这种方法可以在事例级别识别毛刺,比利用一些特征函数如信噪比方法有较大优势。毛刺事例的识别对正常光子事例的影响非常小,且毛刺事例在光变上不会产生周期和准周期信号。  相似文献   

11.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将被建成,会产生大量的星系光谱数据。根据天文数据的积累过程,我们设计基于数据仓库的星系光谱分类系统。文章首先介绍了星系光谱的特征,数据仓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建立基于数据仓库的星系光谱自动分类系统的步骤,并给出对该系统进行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家用“钱德拉”发现了宇宙中最强大的爆发,爆发是由一个特大质量黑洞产生的。该发现说明了大黑洞巨大的胃口和对它周围环境的强烈冲击。爆发是在“钱德拉”拍摄的一个称为MSO735.6+7421的星系团的热的X射线发射气体图像中被发现的。黑洞位于星系团中心星系里,两个巨大的空腔自黑洞向外延伸。爆发已持续了一亿多年,产生了相当于几亿次γ射线暴的能量。该事件是大量物质落向黑洞时引力能释放导致的。虽然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天文站3.2厘米太阳射电望远镜从1988年12月的联测开始已取得大量资料,其中以1989年3月的数量最多。这次联测的AR5395活动区产生的一系列太阳地球物理效应也是非常强烈的。据23所设在乌鲁木齐的观测站所取得的资料,发生多次电离层部份或完全吸收甚低频波(VLF)的现象,短波通讯也多次出现中断,最长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等离子体反应堆模型,统一解释活动星系核的辐射性质,特别是BLLac天体的谱性质,具体的物理过程是:大量相对论电子从中心天体注入周转的等离子体反应堆中,通过同步辐射快速损失能量,同时这些电子同步吸收反应堆中遥光子,产生一个稳定,各向同性的幂律分布,其谱指数为γ=3;然后,这些相对论电子通过等离子反应堆的爆发发或其表面扩散过程逃逸出来,产生低频的同小辐射;来自等离子体反应堆的高频辐射表现出快速的  相似文献   

15.
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同日冕物质抛射(CMEs)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基于对Ⅳ型运动爆发的研究以及CMEs开放场的物理条件,探讨了CMEs形成及抛射的物理条件。由于磁通量突然喷发,能量大量释放,在CME闭合场中的等离子体被加速,导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被大磁环捕获。随着磁环内的热压P和磁压Pm的升高,当β〉βT时磁环将炸裂,从而产生CMEs。抛射出的未离化的等离子体团将产生等离子体基波与谐波辐射。随着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6.
活动星系核的喷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由活动星系核中发出的喷流的研究历史和观测特征作了概括介绍。然后着重评述关于喷流的产生(即最初的加速和准直机制)的两类基本模型。辐射压支持的流体厚吸积盘模型已经得到比较多的研究,看来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电磁流体吸积盘模型似乎更有吸引力,但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进一步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89年3月太阳上出现的活动区5395产生了一系列的大耀斑,向行星际空间注入了大量的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辐射,以及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引起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效应。如磁层受到巨大扰动,出现了罕见的地磁暴,导致地球上一些地区供电系统出现异常甚至被损坏;电离层被骚扰,使通讯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大气被严重干扰,造  相似文献   

18.
刻度盘的误差,是子午环固有的仪器误差之一,它直接影响了天体赤纬的测定精度。由于引起度盘误差的原因很复杂,建立度盘误差的严格理论是非常用难的,许多天体测量学家对度盘误差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测定度盘误差的方法。木文将对产生度盘误差的原因和前人研究度盘误差的方法,作一概述,并提出我们测定度盘分划线改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梁贵云  赵刚 《天文学进展》2005,23(3):248-271
正在进行的实验室天体物理测量解决了X射线天文学的一些问题,这些实验产生了大量可靠的原子数据,它们既可用于电荷分布中电离与复合截面的计算,又可用于对X射线谱线形成的线表、激发截面及双电子复合系数的理解。另有一部分实验注重于解决天体观测的难题,以及验证现有的和寻找新的X射线谱线诊断。讨论了上述实验产生的数据类型,并展示了实验室测量如何为卫星(ASCA、EUVE、Chandra、XMM和ASTRO-E2)观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文研究了以星系作为透镜体产生的切向弧(即"爱因斯坦环")的强引力透镜现象,并对该领域近年来的观测和研究作了总结.对形成这些强引力透镜"环"的星系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其附近存在的质量所产生的会聚和剪切对透镜的质量分布模型非常敏感.在大视场巡天中找到的这种爱因斯坦环的数目相当多,大约是每平方度10个,其中"强引力透镜巡天"(Strong LensingLegacy Survey,SL2S)提供了大量处于星系团视场中的由椭圆星系产生的爱因斯坦环样本.系统地研究星系团外围存在的爱因斯坦环,一方面可以理解星系团环境对爱因斯坦环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它们来探测星系团的物质分布,并进而对冷暗物质宇宙学提供新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