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吉尔吉斯在加里东中晚期和华力西中晚期有着广泛的岩浆活动和分布,与其有关的岩浆成矿活动也是多阶段、多矿种、多成因的(C.A.伊格姆别尔季耶夫,1988)。而斑岩型矿床是重要地质-工业类型矿床之一。现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桂北三江地区扬子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预测模型,并开展了定性成矿预测,对地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香格里拉县子尼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特征,初探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铜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含铜热液脉型.  相似文献   

4.
汪清县闹枝火山岩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闹枝金矿床是吉林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之一。本文论述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5.
四川会理黑箐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等研究入手,着重研究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近矿围岩蚀变等,通过研究指出会理黑箐磁铁矿矿床应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同时指明了区域上该类矿床的找矿方向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张振 《矿产与地质》2006,20(2):128-132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等方面介绍了修水西部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并对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矿石具有不同的矿化组合特征,应属同一成矿机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宁佐金 《云南地质》2010,29(4):409-415,381
大红山铜铁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矿床控矿因素,提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类型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锡铁山铅锌矿床是我国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类型认识长期存在争议,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学者将其视为SEDEX型矿床。本文在近年来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构造背景研究进展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区域地质研究进展,提出锡铁山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不是以往认为的陆内裂谷,而是活动大陆边缘弧后/间盆地裂谷。鉴于成矿构造环境变化,锡铁山矿床类型也应作出相应调整,由原来的SEDEX型矿床改为VSHMS型矿床。这样做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有利于解决现存的成矿构造背景认识与区域地质认识不一致的矛盾;其二,有利于保障本区目前和未来大规模展开的区域成矿研究及找矿勘查评价建立在正确的成矿背景认识前提之下;其三,将矿床类型划分与成矿构造背景相结合,进而用矿床类型揭示构造背景,体现了矿床研究为地球系统科学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龙门店矿区区域上处于豫西熊耳山金、银、铅、锌、钼等贵金属成矿带,通过地质勘查工作,我们认为该矿床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属中-大型银铅矿床。  相似文献   

10.
盖塔(Geita)金矿是坦桑尼亚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之一。文章阐述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同位素年代特征,并对矿床成矿模式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认为盖塔金矿以块状黄铁矿和浸染状黄铁矿的矿化为主,成矿时代约为2644~2680Ma,属于太古宙热液型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后生成矿模式可能是盖特金矿的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1.
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有着良好的金属矿产成矿条件,已发现众多的金属矿床,其优势矿种为铁、金、铜、锡、汞、锑、铅、锌8种矿产。在分析该国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对吉尔吉斯斯坦造山带北中南天山优势矿产的时空分布和典型矿床进行研究,总结其区域成矿特征,研究了各成矿期的相应优势矿产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与矿产的关系、区域内成矿规律和区内成矿条件,探讨吉尔吉斯斯坦的找矿潜力。认为吉尔吉斯斯坦找矿还有很大潜力,金矿应在吉尔吉斯全境寻找,铁、铜、铅锌应在北、中天山加大探矿力度,钨、锡、汞、锑在南天山还有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吕鹏瑞 《地质与勘探》2017,53(5):935-946
塔尔迪布拉克斑岩型金铜矿床位于吉尔吉斯西北部的Kipchak奥陶纪岛弧带,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斑岩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斑岩体具有高的SiO_2、Al_2O_3、碱质含量,低的Na_2O、CaO、P_2O_5、Th、Y含量和低Al_2O_3/TiO_2比值,属于典型的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高温条件下发生深熔作用的产物。该矿床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相对富集LREE和LILE元素,亏损HFSE元素,其源岩可能为杂砂岩,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此外,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均显示,该矿床可能是捷尔斯克伊洋演化末期成熟岛弧环境下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Big landslides are one of the main natural hazards in Kyrgyzstan, which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high mountain ranges along the Eastern rim of the Fergana Basin. Because of the high number of landslides and their occurrence over large areas there is a strong need for effective and objectiv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at a regional scale. In Kyrgyzsta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represent the only source of multitemporal information about surface conditions covering large area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goal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GIS-based system for quantitatively oriented and spatially differentiated hazard assessment. During the presented pilot investigations in the area of the Upper Maili Suu river basi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has been developed incorporat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for various levels of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o far, methodolog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potential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different optical (Landsat-(E)TM, ASTER, MOMS-2P) and radar (ERS-1/2) systems for the creation of an improved knowledge basis for hazard assessment. This includes landslide identification, generation of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ological setting. The derived primary inform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in a GIS environment to gain an improved process understanding as a main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hazard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rrently availabl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suitable for landslide investigation in Kyrgyzstan. Full exploitation of their information potential requires combined analysis with other thematic information based on methods of interactive and automate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4.
基于ETM,ASTER卫星遥感数据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我国周边地区开展的1︰100万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该区进行大地构造格架遥感解析,提取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和与成(控)矿作用相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信息,并根据控矿地层、控矿岩体、蚀变异常与线环构造等信息建立典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以找矿模型为指导,结合矿床类型、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控矿和成矿要素、遥感地质解译信息、遥感异常信息等多源信息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及战略选区。  相似文献   

15.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中心,山地众多,山脉纵横,冰川广泛发育,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中亚五国的"水塔",控制着中亚五国的水资源命脉.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且发展意愿十分强烈,研究其水资源及开发利用对找寻妥善的中亚水资源问题解决之道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分析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自然地理以及与水资源形成有关的气候、地形地貌和冰川融雪概况,评价了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总量.然后在阐述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至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介绍了其主要水资源开发工程与水力发电、用水量变化,并对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马尔大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中天山造山带,属中-酸性侵入体接触交代型金矿床。新疆是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金矿床或矿点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内或外接触带。新疆具备这类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并已找到多纳拉萨依等多个该类型金矿,但目前该类型金矿产地不多,规模不大,笔者通过对马克马尔接触交代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以期对新疆地区该类型金矿床的查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吉尔吉斯天山研究进展的梳理,结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实地考察,系统论述了吉尔吉斯天山古生代基础地质情况,着重讨论了与岩浆作用相关的成矿过程。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由"尼古拉耶夫线"和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划分为北、中、南三部分。两条缝合带限定了早古生代捷尔斯凯伊洋和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的发展和消亡过程。吉尔吉斯天山古生代岩浆作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古生代捷尔斯凯伊洋演化过程中,与弧-陆碰撞、弧-弧碰撞相关的岩浆作用和晚古生代与南天山洋闭合相关的岩浆作用。晚古生代存在两个重要的成矿阶段:晚石炭世与南天山洋向北俯冲形成的弧岩浆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早二叠世与后碰撞花岗岩侵入作用相关,并受剪切带控制的金-多金属矿床。南天山缝合带附近出露的不同岩体在岩石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的差异,反映了位于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以北的岩浆源区为成矿物质贫瘠的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而断裂以南的岩浆作用源区为富集流体及成矿元素的增生杂岩和塔里木被动陆缘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处中亚天山造山带中段,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在前人资料基础上,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统一将研究区划分为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两大板块,二者由南天山晚古生代缝合带所焊接。其中,进一步划分为5个二级单元,18个三级单元。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北、中、南天山构造格架连续,在800 Ma(相当于南华纪下限)前后都完成了大陆块体的拼合,成为全球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此后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史,从中二叠世开始全区转化成陆内盆山构造格局,新生代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碰撞使这一陆内盆山构造格局不断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金成矿的地质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春纪  赵晓波  莫宣学 《岩石学报》2016,32(5):1249-1261
中亚成矿域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产有Oyu Tolgoi、Almalyk、Andash-Taldy Bulak、Aktogai、Kounrad等众多巨型和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床,中国新疆北部斑岩铜金找矿持续重大突破令人期待。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铜金成矿于什么地质环境?新疆北部、尤其天山斑岩铜金地质找矿持续突破的前景怎样?都是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和找矿问题。通过广泛深入文献调研和重要矿集区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中亚构造成矿域在古亚洲洋壳俯冲增生、陆陆碰撞和后碰撞伸展等不同时期地质环境中,虽然均有斑岩铜金成矿作用发生,但古亚洲洋俯冲形成不同时期的增生岛弧是中亚斑岩铜金最为重要的成矿地质环境,大规模斑岩铜金成矿出现在洋盆演化末期、或即将关闭时的成熟岛弧环境。为什么中亚重要斑岩铜金矿床多形成于年长的成熟岛弧是值得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新疆北部、尤其天山不同时期的岛弧发育完整,岛弧岩浆作用强烈而漫长,斑岩铜金成矿条件优越,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地质找矿潜力巨大,有望持续发现重要斑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许明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49-1355
近年,在新疆西南天山乌恰县吉根地区首次发现锰矿带,长大于28km,向北延伸至吉尔吉斯斯坦。锰矿层沿锰矿带断续出露长约14km。博索果山锰矿位于锰矿带南部,已发现具一定规模的富锰矿体,有望评价一处中型锰矿床。锰矿赋存于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第二段,层控特征明显,属沉积成因。含矿岩石组合为硅质岩、硅质板岩、炭质页岩、硅质粉砂质板岩,夹泥晶灰岩透镜体等。锰矿受控于博索果山背、向斜构造。向斜核部更有利于储存厚度大、品位高的锰矿体,剥蚀程度小,有较大的找矿前景。乌恰地区锰矿找矿标志明显,地表基本能快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