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裂缝分类及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裂缝类型多样,灾害严重.根据主导因素及动力类型,将地裂缝分为构造地裂缝和非构造地裂缝两大类和16个类别;基于地裂缝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和活动特征,认为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发生超常活动的本质原因是地裂缝错断了含水层,在过量抽取地下水时地裂缝两侧形成明显的水头差,产生不均匀压缩,从而导致地表发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提...  相似文献   

2.
山西断陷盆地是汾渭地堑地裂缝带的一部分,区内大同、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均发生了不同规模的地裂缝灾害,是地质灾害的重灾区,研究其时空分布,对其进行长期建网监测,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成灾机制合理避让,科学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实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3.
1980年1月,凤凰市出现首例地裂缝.该区水位下降已超过90 m,测得沉降量是1.05 m,间接沉降证据为1.5 m,地下水位埋深达170多m,最大沉降速率为0.13 m/a.地下水位下降始于50年代中期,10年后,当地下水位下降30 m~45 m后,沉降开始发生,沉降漏斗每年扩大5 km2,先是向西,最近向北向东发展,沉降漏斗还将继续扩大,沉降量可能要超过3 m.重力勘探资料显示地裂缝与山前侵蚀平原区埋深45 m的隐伏山体有关,发生裂缝后测到的沉降形态与推测的地下基岩的轮廊相类似,这表明地裂缝与隐伏山体上端地面水平张力的最大值一致,发生裂缝时的年最大应变和累计张应变分别为0.01%和0.06%.这些数据说明了充填裂缝的未来反应以及在重力勘测基础上裂缝可能延伸的长度.该山前侵蚀平原可分为中度起伏的内侧浅部区(深度<150 m)和NE向缓倾的外侧深部区(150 m~300 m),一条NW-SE向正断层将山前平原至河谷中心的厚层冲积物分开,地下基岩轮廓控制了地面沉降、水位下降和未来地裂缝的空间形态.地裂缝主要出现在下列3种地质环境中(1)埋藏的基岩山体;(2)沉降区的铰合线;(3)埋藏断裂陡崖.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GIS的西安地裂缝分析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裂缝是西安市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其影响因素有构造运动、地下水开采、地形地貌、地层条件等。本文将具有统一地理坐标和空间分析能力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裂缝活动强度评价,根据对地裂缝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计算每一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在GIS支持下的地裂缝活动强度评价模型。再通过MAPGIS图形、图像处理等模块对各单因素专题层进行地图代数运算,得出地裂缝影响因素叠加图像并确定分区阈值,以此为依据对西安地裂缝活动强度进行分区,进而实现对地裂缝活动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是西安市的环境工程地质的严重问题之一。本文在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基础地质环境,确定了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地质结构差异,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层。在地下水大量开采情况下,对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地裂缝在时间、空间和运动方式上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巨厚松散第四系是西安市地面沉降、地裂缝发展的物质基础,大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外因,地质构造作用是地裂缝发生的基础,抽水引起的土层变形对地裂缝的发展起着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跨地裂缝水准监测资料和断层位错模型,对大同机车厂地裂缝活动深度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该地裂缝在深度方向上具有分段性活动特征,150m左右深度以上为强活动段。地裂缝强活动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该区80~150m深度处集中开采地下水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西安市政工程中SRTP埋地管道30°斜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基于足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地裂缝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变形与受力特点。结果表明:地裂缝沉降作用下,SRTP埋地管道沉降位移明显小于或滞后于地层变形,其沉降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衰减效应";地裂缝作用下,SRTP埋地管道受力变形模式为拉张-挤压弯曲变形模式,位于地裂缝上盘的管道顶部受压应力、底部受拉应力,而位于下盘的管道顶部受拉应力、底部受压应力,具有反对称现象,SRTP埋地管道适应地裂缝大变形的能力较强;地裂缝沉降作用对SRTP埋地管道的纵向影响长度为3.0m,即上盘1.8m和下盘1.2m,在此范围内管道需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地裂缝沉降作用下,管道沿纵向可划分为3段,即上盘沉降段、脱空段和下盘翘曲段,其中,脱空段范围约为1.2m。  相似文献   

8.
结合地裂缝成因、性质及地质环境,提出了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拟建场地进行地裂缝监测,可预报地裂灾害。根据地裂缝对建筑物破坏的特点,结合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对受地裂缝影响建筑物治理的方法,对因土地紧张而需在地裂缝影响范围内建造的建筑物,从设计上考虑预纠偏方案作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处祁吕山字型、纬向构造、新华夏系和陇西系等四大体系的复合部位。 地裂缝有“古”、新之分,本世纪50年代以前形成的地裂缝称“古”地裂缝,50年代以后形成的称新地裂缝。“古”地裂缝有三条,新地裂缝有十条。 由“古”地裂缝与断层关系显示,可推测出新地裂缝是由基底断裂活动在地表土层中的反映,但并非一蹴而就,是经过长期蠕动而逐渐形成的。至于断裂之所以活动,则取决于主压应力的方位。 根据地裂缝的羽列及张性裂缝的踞齿,其主压应力方位为NE—NEE。在这种主压应力下,有无发生地震的可能?据推测,在渭河大断裂与铲河断裂交汇部位有可能发生较强的地震,也可能在临潼—长安断裂与铲河断裂复合部位发生较强的地震。 如果发震,则位于地裂缝通过之处的房屋和道路等均可能遭到破坏,故新建筑物应避开地裂缝一定距离。此距离视建筑物类型和重要程度,建议由15米到50米。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末开始,西安出现了北倾北降的地裂缝生长段,有悖于此前南倾南降的分布及活动规律。据现场调查及其分析研究得出,北倾地裂缝的分布具次级地裂缝性质,为地裂缝活动构造属性的继承和发展;北倾地裂缝的现今活动性则主要由人为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所致;北倾地裂缝活动强度总体上弱于南倾地裂缝,且随南倾地裂缝活动的强弱趋势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ú??21???????????????????????????????????????????????Χ??????ο??????????ArcGIS??????3????????????????????????????????????α???????????????????????????????????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many coal-producing countries hav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land subsidence causedby coal cutting.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dense population in coalfield areas, the land subsidence hazard is more seri-ous.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land subsidence,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al ac-count on all kinds of hazards caused by the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land subsidence has endan-gered land, buildings, 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 lines, dykes and dams. It also causes damage to ecological and socialenvironment. In order to lessen the hazard of land subsidenc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col-lapse amount, such as extraction with stowing, banded mining system, succession and coordination mining system, orhigh-pressure mudflow between rock strata. Measures of reinforcing or moving certain buildings should also be taken toreduce the destructive degree. In order to harness the subsidence land and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for fann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filling with spoil or fine breeze, excavating the deeper and covering the shallower land.  相似文献   

13.
抚顺煤田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有5种主要形态类型:露天开采导致的边坡变形;煤田采空区地面沉陷;煤震;采煤剥离物自燃对环境的污染和采煤剥离物对地下水的污染。研究上述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灾害程度以及发生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地面沉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实验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面沉降因素的权重进行了综合分析 ;同时对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进行了拟合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抽取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球固体潮的有关理论,从物理大地测量的角度推导了建筑物负荷引起的地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形变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模拟计算,对单幢高层建筑、城市建筑群以及环形高架桥引起的附近地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形变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建筑物负荷引起的地面垂直形变量要比水平形变量和大地水准面形变量大,城市建筑群引起的附近地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形变量可达几毫米,对实际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50????????????????????????????????????????????????????????????????????????????????????????1????????????????????????????????????ò???????????????????????BP???????????????????(GIS)??????????????????????????????????????????????????????????????y??????????????????????????????????á?  相似文献   

17.
2015-04-25尼泊尔M8.1级地震造成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10个县的房屋设施不同程度地破坏,最大影响烈度为IX度。灾区调查发现,土木和石木等简易结构房屋普遍破坏,砖混和框架结构房屋破坏较轻。受场地条件影响,沿雅鲁藏布江破坏比其他地区较普遍。极震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地震动直接造成的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讨论西安市地面沉降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安市地下水开采量、承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三者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对应关系,初步认定大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主要原因。典型水准点沉降量与邻近自备井承压水位变化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相关性极强。经综合分析市区地貌、第四系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并进行工程地质分层后,可确定出市区地面沉降的第一和第二主要压缩层。据地面沉降与承压水位下降值回归方程所预测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表明,西安地面沉降今后还会继续发展,将对西安城市建设产生严重影响,故应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在震害快速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预估、评估和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震害评估和应急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建筑物的影像特征,设计了一种自动提取建筑物三维信息的模型;将提取出的建筑物三维信息,结合实验区人工调查的人口、经济数据.利用震害矩阵计算出不同类型建筑物在地震烈度场内的破坏等级和不同破坏等级建筑物的总面积,给出一定地震等级下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实际数据,建立了一套利用高分辨率卫星进行震害预估的技术流程。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为试验区.利用该技术进行了震害预估试验研究。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的形成历史及其周缘断裂系的活动方式入手,阐述了西安地区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模式并说明了西安古地裂缝是该断裂的次级断裂,它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裂活动,然后,对西安地区现今地裂缝活动幅度和速率提出了一些看法,指出西安地区地裂缝活动量大与断裂活动加速和抽水引起的地层不均匀压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