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保护和开发合浦绒螯蟹资源,通过生态调查和养殖试验,研究了该蟹的生长和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蟹在淡水中生长,在盐度8~25的海水中繁殖;其生活史包括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5个阶段.各阶段的生长和生态特征各不相同.规格较大的蟹其绝对生长值也大,但相对生长率则较小;相反,规格较小的蟹其绝对生长值较小,但相对生长率则较大.合浦绒螯蟹交配的适宜水温是1 5~20℃,盐度8~25;蚤状幼体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0~25℃,盐度8~25;大眼幼体已趋于淡水生活,其生长适温18~28℃;幼蟹和成蟹在淡水中生活,适温是20~30℃.资源调查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合浦绒螯蟹的生长速度较快,一年内可长成,开展人工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合浦绒螯蟹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保护和开发合浦绒螯蟹资源,通过生态调查和实验,研究了该蟹的繁殖生物学,结果表明:1、该蟹在浅水中生长,在盐度为8-25的海水中繁殖;2其生活史包括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几个阶段;3、繁殖季节为10月到翌年3月,卵和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5-25℃。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和开发合浦绒螯蟹资源 ,通过生态调查和实验 ,研究了该蟹的繁殖生物学 ,结果表明 :1、该蟹在淡水中生长 ,在盐度为 8~ 2 5的海水中繁殖 ;2、其生活史包括卵、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几个阶段 ;3、繁殖季节为 10月到翌年 3月 ,卵和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 15~ 2 5℃。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水产养殖上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但其苗种供应和成蟹产量仍不稳定 ,特别是大规格成蟹产量非常低 ,这成为河蟹养殖的一个制约因素。对河蟹消化酶的研究 ,有助于揭示河蟹在各个养殖阶段和环境下的营养需求特点。关于蟹类消化酶的研究 ,仅在幼体方面有些报道 ,如Hirche和 Anger测定了蛛形蛤蟆蟹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 [1] ;国内学者潘鲁青等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消化酶活性与氨基酸组成[2 ] ;汤鸿等研究了锯缘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本文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体及成蟹的消化酶活性 ,试图从消化酶角度探讨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以及…  相似文献   

5.
冲绳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 12S rRNA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日本冲绳源河川和边野古川的日本绒螯蟹样品 ,参考果蝇与蚤状氵蚤线粒体 DNA12 Sr 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其相同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冲绳两河川 4只日本绒螯蟹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为 4 58bp,其 A、T、G、C含量分别为 16 0 bp(34.94 % )、 179bp(39.0 8% )、4 9bp(10 .70 % )、70 bp(15.2 8% ) ,同果蝇与蚤状氵蚤相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6.
采集日本冲绳源河川和边野古川的日本绒螯蟹样品参考果蝇与蚤状线粒体DNA12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其相同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冲绳两河川4只日本绒螯蟹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为458bp,其A、T、G、C含量分别为160bp(34.94%)、179bp(39.08%)、49bp(10.70%)、70bp(15.28%)同果与蚤状蚤相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7.
锯缘青蟹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锯缘青蟹的种苗生产问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锯缘青蟹的繁殖季节是3-10月,体重130g以上的青蟹均有交配、生殖能力,雌雄比例近1∶1,采用促熟措施可达到雌蟹早产卵的目的;适宜胚胎发育水温是20-30℃,当水温25-30℃时,幼体发育随水温增高而加快。并描述了幼体各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温度、盐度、pH值的变化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成活率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生存盐度为11.73~31.43,适宜盐度为19.61~26.18;生存水温为14~30℃,适宜水温为22~28℃;生存pH值为6.0~9.5,适宜pH值为7.5~8.5。说明环境因子变化对幼体存活有较大影响。乌贼幼体对渐变的适应性强,幼体成活率渐变大于突变,但温、盐度的耐受值宽度并未增大。  相似文献   

9.
黑斑口虾蛄生态因子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活力强,体长10cm左右的黑班口虾蛄进行海水盐度,水温,pH值等生态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其生存的海水盐度为6.02%-38.64‰,适宜的盐度是24.20‰-29.51‰;生存的水温为10-35℃,适宜的水温为22-30℃,存活的pH6-10,适宜的pH7-9。  相似文献   

10.
选用活力强、体长10cm左右的黑斑口虾蛄,进行海水盐度、水温、pH值等生态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其生存的海水盐度为6.02%~38.64%,适宜的盐度是24.20‰~29.51‰;生存的水温为10~35℃,适宜的水温为22~30℃;存活的PH6~10,适宜的PH7~9。主要以摄食贝类、鱼类及虾类为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氟乐灵对斑节对虾卵和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乐灵对斑节对虾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24hLC50/×10-6分别是1.68,0.83,1.84和2.09;48hLC50/×10-6分别是0.76,0.53,1.09和1.51。5.01×10-6氟乐灵浸浴受精卵12h,50%的受精卵可孵化。第22天仔虾用10×10-6以下浓度的氟乐灵浸浴5min,对其存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内陆水体的渔业,如水库渔业,基本属于封闭式的淡水渔业范畴。其主要特征是人工放养。其经营方式和要求是;选择一定的经济鱼类作为养殖的品种,每年在养殖水体中,人工投放一定规格和一定数量的鱼种,保证水体中能形成相当的养殖鱼类群体,全部或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生长,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获得成鱼的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3.
波吉卵囊藻培养的生态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南方对虾高位池作为微藻生态调控改善养殖水环境,防止对虾疾病的一种藻种。对其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30℃,最适合的海水相密度是1.008-1.016,在1.004-1.020范围均能正常生长;最适的pH值地7.5-9.0;24h的光照时间,其增殖率最大;光照度高于800lx增殖率较好。其种群增长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  相似文献   

14.
施氏獭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俗称象鼻螺,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施氏獭蛤足部和水管非常发达,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其生长速度较快,一龄贝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cm以上,养殖1.5a即可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适于人工养殖。李琼珍等对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及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蔡英亚等对施氏獭蛤的生态进行了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关于施氏獭蛤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的报道。由于施氏獭蛤的自然资源有限,目前只是在广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进行小规模养殖,养殖所用的种苗绝大部分为天然苗种,种苗成为制约施氏獭蛤规模化养殖的瓶颈。为此,笔者2004年4月进行了施氏獭蛤人工育苗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