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卓小雄 《广西地质》1998,11(3):61-64,73
根据地勘成果无形资产的特点,对比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推荐重置成本法,针对当前地勘行业评估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勘查成本,勘查风险及勘查利润的一般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地勘单位的整体竞争实力,观察地勘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探讨提高地勘单位竞争能力的途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地勘单位竞争能力的指标体系。1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1.1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想地勘单位竞争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指作为独立的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市场环境较规范,市场机制较健全的条件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根据这个定义,建立和反映地勘单位竞争能力的指标体系,应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1.1生存能力和…  相似文献   

3.
地质勘查工程由计划管理转向市场管理之初,各种不同成分的地勘单位纷纷涌入勘查市场,形成勘查队伍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的局面,致使设计、专业报告把关不严,勘查质量下滑。针对地质勘查状况,国家和地勘行业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政策与法规,尤其是《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行业局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及相关行业协会为地质勘查监理走向正规化、常态化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一些监理管理办法、导则、规程等,在保障地质勘查项目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中央地勘基金项目、还是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建立和完善地质勘查管理的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有利于避免监理工作不均衡、勘查市场发展与监理不适应的现象。以取全取准第一性地质资料为目标的地质勘查监理,其未来之路一是走向法制化,二要紧密结合当今矿山建设的发展需要,三是实行归口管理。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08,(11):34-34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出台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监理暂行办法》,以加强中央地勘基金(周转金)项目监督管理。《办法》是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的,内容不仅包括监理单位的资质要求、职责权利与义务等,还涵盖了监理程序、重大事项的处理以及纠纷处理等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容。《办法》规定,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监理实行合同制管理,  相似文献   

5.
浅析探矿权评估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琴  崔彬 《地质与勘探》2004,40(1):77-80
由于探矿权勘查风险、地质前景的不可预测性,国内外对探矿权的评估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够成熟.现在探矿权评估有很多方法,但是每种评估方法都有其弊端,文章选取了3个同矿种、同矿带的某勘查区探矿权作为评估对象,这3个勘查区域勘查工作程度不同.通过对3个区块探矿权评估价值的对比分析,来浅析在各阶段各评估方法在现今探矿权评估中尚存在的问题:不管是使用何种方法对勘查区进行评估,由于采用参数不同,评估出的价值将会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2013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共承担资源勘查项目436个,提交各类资源报告297件,累计提交煤炭储量115亿吨。该局全年承担的436个资源勘杏项目中,省级地勘基金项目48个,社会地质项目388个,累计施工钻孔725个,完成钻探工作总量73.40万米、  相似文献   

7.
周艳玉 《广西地质》2010,(10):50-52
地质勘查统计工作是对地质勘查事业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监测、指导地质勘查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地勘产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地勘单位已经实现了属地化,并逐步向企业化经营方向转变,地勘单位经营思想、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重建于1962年。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已成为集矿产地质勘查、开发,地质咨询服务,测试分析,钻探施工,测绘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施工,地基处理及道桥等基础工程施工于一体的综合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9.
1987年矿管部门花费了很大精力,基本完成了全国的勘查补登任务。这项工作不但清算了陈年老账,建立了勘查工作的良好秩序,而且增进了全行业各地勘单位的相互了解,为勘查登记制度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实行勘查登记制度的意义,不仅限于避免同水平的重复、节约勘查资金,而且应当对于地勘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以勘查登记推动地勘工作改革,通过改革去解决登记中出现的问题,把执法与改革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必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勘查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带来的实际价值,量化生态环境影响,构建金属矿床类型-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的勘查开发前景评估体系,不仅能够促进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而且也是推动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国家资源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方法以及生态破坏成本评估。通过指标提取和筛选,初步建立了一个金属矿床勘查开发前景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实现全面定量分析待开发矿床的生态损害和矿床价值奠定了基础。并从矿床所在的区域、矿床类型以及多学科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1952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地质调查处从前苏联引进一套CC-26-51型光点地震仪和数台AУБ-100型车载轻便钻机,同年5月中旬组成新疆第一个地震队(7/52队)开始,50年来新疆石油物探事业从零起步,经过了长足的发展,是一部值得回顾总结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2.
金矿化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地球化学方法找寻金矿床近年来在我国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因为我国将金列为区域化探全面扫面必分析的元素,将金的分析捡出限降至百亿分之几,并研制了高效率的能达到这样捡出限要求的分析方法。但今后要使化探找金的效果继续提高,还需加强研究工作,包括综合研究已发现的大量金与其伴生元素的区域异常,金在表生环境中的行为及金矿床的原生晕并探索找金的地球化学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探在小尖山金矿勘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指出在东天山地区应用化探进行金矿勘查及异常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戴峰 《安徽地质》2010,20(3):167-168,175
提出了在探矿权运营中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即采用标准化的方法,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探矿权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项目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实施这种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斑岩铜矿的勘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顺都 《地球科学》1995,20(2):149-155
在详细研究斑岩铜矿普查准则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矿化直接标志,矿化间接标志,矿化的有利地质前提和有利地质前提的间接标志4类,并以此与矿床产出的3种类型:地表矿、浅部矿和隐伏矿相联系,作为建立矿产勘查模式的基础,对矿产勘查技术手段区出专门测试型、综合调查型和探矿工程,指出了它们在建立矿产勘查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在针对不同产出类型建立斑岩铅矿矿田和矿床的矿产勘查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斑岩铜矿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朱炳球 《物探与化探》1997,21(6):444-450
本文着重介绍了勘查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查、地热勘查、环境、农业、工程勘查和考古等领域中的开发应用的概况、成效和问题。从取得的初步成效看,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17.
古剂量勘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 An晕勘查法和石英电子自旋共振勘查法的理论和实现该方法研制出的微机化仪器和测量技术 ,以及古剂量勘查法应用于拉拉铜矿中得到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前勘查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是评价低缓异常或不明显的弱异常。为此,须在区域成矿规律指导下,将化探信息与其它地质、物探信息结合,建立化探信息之间的系统关联,评价低缓异常和难识别异常。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地质是化探工作的前提;多种化探方法配合使用,化探信息的系列化研究;以地质体为单元处理化探数据;化探信息充分与其它信息结合。  相似文献   

19.
探测地下隐蔽物是开展道路建设及建筑工程建设的前提。本文讨论了探测地下隐蔽物的多种方法及其应用特点,包括传统探测方法和物探技术方法。通过分析可知,目前探测未知地下隐蔽物的既经济方便又实用有效的方法是物探技术方法。针对不同隐蔽物的物性应采用不同的探测方法。对不明地下隐蔽物,可采用多种物探技术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20.
成都平原西部汞异常探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富饶美丽的成都平原,而今却承受着污染的困扰。早在70 年代,有关部门就已发现汞污染十分严重。通过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之后,仍然对汞污染的来源不甚明了而成为谜团。本文通过对地质背景来源,汞的地球化学特征,新一轮地化测量工作的启示,并结合成都平原的基底断裂特征进行探索,初步认为成都平原的汞污染除人为来源之外,还可能与成都平原下,沿基底断裂所产生的地球脱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