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羌塘"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既"北方高平地"之意。羌塘高原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亦为高原最大的内流区,是青藏高原内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典型地域。其平均海拔4 800 m,相对高度一般200~500 m,气候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以下,最暖的7月平均气温6~10℃,年均降水量50~300mm,寒冻风化与冻融活动等形成的冰缘地貌普遍,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最为发育地区。羌塘高原拥有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湖面最高的高原湖区。面积总合超过25 000 km2,是中国湖泊总面积的25%。据统计,羌塘境内有近500个面积超过1 km2的湖泊和300多个面积超过5 km2的湖泊,其中比较大的湖泊有纳木错(1 920 km2)、色林错(1 640 km2)、扎日南木错(1 023 km2)等,这些湖的湖面均超过  相似文献   

2.
再论青藏高原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镱锂  李炳元  刘林山  郑度 《地理研究》2021,40(6):1543-1553
伴随青藏高原研究的深入,高原内外多学科研究程度和认识的提高,及地理大数据、地球观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青藏高原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系统论述了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分析探讨了高原地貌宏观结构(高原面、高原内低盆地与高原边缘河谷低地等)和周围边界各自然地段构成的基本特征。采用ArcMap软件,通过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及新资料对高原地貌比较研究,实现了1:100万比例尺地图精度的青藏高原范围的界定。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北起西昆仑山-祁连山山脉北麓,南抵喜马拉雅山等山脉南麓,南北最宽达1560 km;西自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西缘,东抵横断山等山脉东缘,东西最长约3360 km;范围为25°59′30″N~40°1′0″N、67°40′37″E~104°40′57″E,总面积为308.34万km2,平均海拔约4320 m。在行政区域上,青藏高原分布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9个国家。其中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面积约258.09万km2(占高原总面积的83.7%),平均海拔约4400 m,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新疆等6省区,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主体分布在高原范围内(约占高原总面积的60.6%)。  相似文献   

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部分位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约占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的五分之四,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均具有非洲的代表性。因此,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章时,应着重抓住以下八个特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有着占全国1/6的海岸线,海岸线长3121千米,海岛海岸线长683.2千米,大小岛屿299个,面积达174平方千米,濒临黄海和渤海,海域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5.
羌塘高原降水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羌塘高原作为典型的青藏高原内流区,其降水变化直接影响自身及其周边区域冰冻圈与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由于站点观测资料的限制,羌塘高原降水时空格局尚不明确。因此,基于2015年羌塘高原9个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和5套降水格点产品以及1978-2015年西藏地区26个国家台站逐日降水数据,分析羌塘高原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羌塘高原核心区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均值分别约为154.9 mm和50天,其中,降水量约为东南边缘以及西藏地区多年均值的1/3和1/4。在空间上,降水量呈现东南多、北部少的特征,其中,昆仑山脉以北地区降水量最低,这从降水角度验证了该区域是"寒旱核心"的主要地区之一。(2)雨季与干季分明。西北部雨季分布在6-8月,比东南边缘地区约短1~2个月;且前者降水量呈现单峰型而后者呈现双峰型。(3)在高原核心区,热带降雨测量计划(TRMM)3B43数据和全球降水量测量计划(GPM)IMERG算法数据高估了多数站点的年降水量,主要是高估了干季降水量所致。(4)1978-2015年羌塘高原改则和狮泉河站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微弱增加趋势,且强降水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利用1961-2000年高原91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并结合高原沙区分布状况,分析了近40a青藏高原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具备发生沙尘暴的前提条件,大片的流动沙丘和大片荒漠化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年沙尘暴发生频率非常高,大体有以羌塘高原为中心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从12月至翌年4月,沙尘暴发生中心从藏南的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地区依次逐渐向北扩展到羌塘高原南部、羌塘高原及塔里木盆地南部,这种季节性摆动与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变化密切相关,加上高原海拔4000~5000m的高度,细粒物质被轻松地扬升到西风急流区,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高原成为远程传输最高效的沙尘源地之一。沉降在北太平洋的沙尘,加强了海洋生物泵的效率,进而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羌塘,藏语为“北方高原”。一般指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昆仑山以南广阔的高原,海拔4,500米以上。本文论及的北羌塘东部,系指羌塘黑(河)阿(里)公路以北的部分高原。这里地势平缓,为广阔的湖盆宽谷地,海拔高度在4,800—5,100米之间,其中也有高度超过6,000米以上的雪山。由于这里自然条件很差,气候恶劣,绝大部分地区杳无人烟,素有“羌塘无人区”之称。  相似文献   

8.
北羌塘东部暖季(6—8月)气候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藏语为“北方高原”。一般指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昆仑山以南广阔的高原,海拔4,500米以上。本文论及的北羌塘东部,系指羌塘黑(河)阿(里)公路以北的部分高原。这里地势平缓,为广阔的湖盆宽谷地,海拔高度在4,800—5,100米之间,其中也有高度超过6,000米以上的雪山。由于这里自然条件很差,气候恶劣,绝大部分地区杳无人烟,素有“羌塘无人区”之称。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海拔高、面积大。受青藏高原的阻挡,中纬地区西风带被迫在高原西部分为南北两支,并随季节变换发生位移,同时高原的热力作用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正因如此,我国南方三大准静止锋深受青藏高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盐湖资源特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傲  赵元艺 《盐湖研究》2016,24(3):24-29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盐湖资源分布区,区域内盐湖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盐地和羌塘高原,具集中带状分布、资源储量巨大和共生特色资源三大特点。柴达木盆地盐湖总体上以富含钾、镁、硼、锂、钠为特点,称为钾镁盐湖;羌塘高原盐湖以贫钾,富含硼、锂、铯等为特点,称为特种盐湖。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亚洲中部,平均海拔高程大于4000 m,面积约300万km2,是“世界屋脊”,与周边地区一起常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分布着约1200个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占中国湖泊数量与面积的一半;同时也是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等大河的源头,被称为“亚洲水塔”。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升温更加突出,其能量与水循环发生了显著变化,气候趋于暖湿化,冰川加速消融,湖面水位上升。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青藏高原湖泊分布密集、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多源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为监测高原湖泊变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源遥感的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水量变化及水体相态转换研究(2000-2009年)”,主要研究进展为:初步查明了西藏高原的湖泊数量、面积及水位变化与时空格局,以及湖泊水量变化与水量平衡;探讨了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目前对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及驱动因素虽有一些认识,但其定量的水量平衡及驱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对了解世界第三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状况与变化、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里海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面积为36.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700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海。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在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中的地位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它应该放在青藏高原区(或西藏区),还是包括在蒙新荒漠、半荒漠区内。一部分人从气候和拔海高度等特征出发,把它列入青藏高原区,并认为同羌塘高原相似或同属一个亚区;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在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中的地位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它应该放在青藏高原区(或西藏区),还是包括在蒙新荒漠、半荒漠区内。一部分人从气候和拔海高度等特征出发,把它列入青藏高原区,并认为同羌塘高原相似或同属一个亚区;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傣语为“十二”,“版纳”意为“坝子”,西双版纳即为十二块大的坝子。在面积为2万平方千米的富饶土地上,生存着27万风情万种的傣族人民。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信仰小乘佛教,多居住于坝区。西双版纳傣族能歌善舞,衣食住行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16.
青海期在青海省东北部,面积4293平方千米(1992年资料),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湖面海拔3193米.是著名的高原湖泊,古称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蓝色的湖泊”。它介于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由于新构造运动使周围山地强烈上升,中间断层陷落成湖。从成因分类,它属于断陷湖,注入青海湖的河流共50多条,主要有布哈河、沙梆河、哈尔盖河,倒淌河、黑马河等,湖区干旱,寒冷多风,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相似文献   

17.
<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高海拔高寒区,有着独特的生态地域单元,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全球占有特殊地位,并且与全球环境变化息息相关,是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室。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羌塘高原,海拔4 500~6 000 m,北面横亘着雄伟宽厚的昆仑山脉,南面逶迤着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东界是一道起伏平缓的内外流水系分水岭,西抵印度河上源及喀喇昆仑山脉东南端。除南北边缘地带分  相似文献   

18.
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未来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气候模式给出的气候预测结果的高分辨率降尺度分析结果,运用两种方法(年均温法和高程模型法)模拟了1980-1999,2030-2049和2080-2099年3个时段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结果表明,以年均地温-1℃作为多年冻土划分依据的年均温法模拟的目前(1980-1999年)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27.99万km2,与世界数据中心给出的青藏高原现代多年冻土面积为129.12万km2的估算接近(误差率仅为0.86%);到本世纪中期(2030-2049年),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为87.26万km2,退化率达到31.82%;而到本世纪末(2080-2099年),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只有69.25万km2,较目前将退化45.89%.不同高度带的对比分析还发现,与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年均气温的升高一般随海拔高度而增加的趋势相反,未来高原多年冻土的退化率将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全球变暖过程中的冻土退化,特别是高原东南部冻土向西北部的逐步退缩,对高原冻土区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人口400多万,其中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少数民族占2/5,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分之一。境内雪峰耸峙、草原茫茫、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加之独特的高原风光、古老的宗教文化和奇异的民族风情,在旅游事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潜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是:  相似文献   

20.
梁光河 《盐湖研究》2022,30(2):110-117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蒸发岩的膏盐层往往作为油气藏研究的盖层。但盆地内蒸发岩大多只达到硫酸盐沉积阶段,盆地内是否存在古钾盐矿?最佳的钾盐矿成矿有利区域具体位于何处?保存的远景资源量有多少?通过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微地块的碰撞和拼合历史。研究羌塘盆地中生代沉积和演化过程,厘清羌塘盆地钾盐主要富集在中生代侏罗系的局限台地相区域。结合地震勘探和构造演化史恢复,阐明只有在逆冲推覆构造之下的区域才可能保存钾盐矿。根据羌塘盆地侏罗系夏里组沉积相带分布范围,推测保存钾盐矿的两个有利区主要位于安多县北西方向,面积约8 000 km2。综合地表膏盐层分布和地球物理勘探推断的羌塘盆地中侏罗统石膏层厚度分布图,根据海水中析出石膏和钾盐的比例,结合推覆构造对侏罗系夏里组的保存比例,推测羌塘盆地保存的钾盐资源量约为11亿吨。该研究为进一步勘查古钾盐矿提供了明确的范围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