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教学要求。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的内容。大纲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  相似文献   

2.
笔从发表处女作始,迄今已有15个年头。15年来,在教学、管理之余,我先后在全国40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教学章200余篇,回忆自己撰写教学章的经历,我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五靠”:  相似文献   

3.
邱旭 《地理教学》2001,(3):24-25
“欧洲西部”一节知识点多且繁杂,光是大纲上要求记忆的就有17项内容之多,如果只采用单一教法,过多的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只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十分的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4.
张玲 《地理教学》1994,(3):27-28
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改变了原旧教材的呆板面孔,“东南亚”一章仅用三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七个国家,仅讲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课本编写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区域特点。这样,教师好讲,学生爱学、好记。我认为;“东南亚”一章新教材编写与旧教材比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宗录 《地理教学》2007,(12):33-36
地理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重点考察四项基本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是重点考察的能力之一。纵观历年高考试卷,该项能力的考察主要出现在非选择题的部分设问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综合性强。既有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②能力要求高。该项能力考察建立在其他三项能力的基础之上,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考察。③分值高,难度大,失分率高。该类试题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在试题的具体呈现上,主要用“简述”、“说明”、“分析”、“判断”、“评价”等词来表示。论证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6.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同精彩的电影序幕预示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导人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谜语导人就是其中一种“扣人心弦”的课堂导入方法。学习《地球》一章时,我是利用谜语导人的:“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  相似文献   

7.
敏锐抓住时事热点问题,把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学条件等,形成多元化的有侧重点的教学方法,这是地理新课程课改目标实现有效途径之一。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第一章“行星地球”,教学时可以抓住部分媒体宣传的“世界跳跃日”这一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第一堂课,不要马上讲“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而要来一段“绪言”,这对整个高中地理的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的人教社编著的初中《地理》第三册第六章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一框中有这么一段:“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这项工程规模巨大,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目前正在研究规划中。”  相似文献   

10.
秦伟  道理 《地理教学》1994,(3):26-26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九章“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是该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以及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一章所述内容是对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总结,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各章所述的世界地理知识后,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地球关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合理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11.
姚小萍  张海  唐欣 《地理教学》2021,(20):33-38
本文介绍了"法国初中历史、地理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背景,摘录翻译了该大纲中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内容.该大纲将地理课程分为巩固学习和深入学习两个阶段,详细说明了法国初中地理课程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教学的总体要求、技能训练要求、学年教学要点、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一册第四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讲述气候知识的关键所在,理论性、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讲解图表、联系实际、巩固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土地资源”一节中,有一幅“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插图,这幅图综合反映了我国气候的东西变化,从而决定了我国草原及放养的牲畜的东西变化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该图,加强对这方面的讲解。首先,我出示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气温的分布”框题,教学要点有三:一是等温线图及其对气温分布差异的判读;二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原因;三是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教学重点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是影响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分析。这一框题,从教材的篇幅看并不大,但是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如果把握不住教材的特点和学情。  相似文献   

15.
陈炳飞 《地理教学》2006,(11):21-22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地理2”特别强调人地理要素和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以人教版为例,在全书六章中,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标题中都直接含有“发展”或“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标题中的“城市化”也隐含着发展变化之意,正部分更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人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比完成教材的教学更加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添加“佐料”,以下试举初中地理第三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人口”的教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一、深切领悟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3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区域地理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这节内容,源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人教版)第三章河流的综合开发第一节的案例材料。面对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区域地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者的教改意图与特色呢?  相似文献   

18.
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式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综考试大纲提出了四项能力要求:获取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再认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为2005年新增加的能力要求。它要求考生做到: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提出明确的观点,拥有严谨的逻辑和清楚的层次,综合运用原理、方法论证和探讨事物,在探讨的过程中表现出创新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讲清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资源”和“能源”两个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自然资源”和“能源”两章教学的基点。我们通过剖析、举例、比较、图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此理解深刻.概念牢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节教材是在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及第六章“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之后安排的,这三部分教材前后呼应,互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农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的基本原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