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弱震相识别方法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刘希强 《地震学报》1998,20(4):373-380
描述了一种新的用小波包变换识别弱震相的方法.它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思想,是小波变换的完善与发展.该方法能刻画出二进尺度下地震波初至信号瞬态谱异常变化特征的信息,可实现确定震相特别是弱震相的目标.文中给出了模拟数字信号和实际地震震相识别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包变换方法是一种进行弱信号分析的有力工具,与传统的震相识别方法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地震记录震相自动识别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识别不同震相的分析信号。先求出初至震相和最大面波到时,估算出震中距,然后找到S波或PP波到时,求出准确的震中距,即可自动给出各震相的识别区间,采用线性偏振法在给定区间中识别出震相的初至时刻。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先明确要找什么震相,再由该震相的走时确定寻找区间,所以找出的初至就是要寻找的震相,自然解决了识别出震相的名称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震相的全程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提高山西测震台网震相识别精度,在论述小波变换原理基础上,结合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针对干扰大、能量弱的震相,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析。常见噪声干扰相对地震信号频率较高,小波变换能够有效压制噪声,提高震相识别精度;对于能量较弱的震相,可以利用小波变换分解信号,按频率逐层进行震相识别。分析认为,小波变换是识别山西地区震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变窄带滤波技术提取可控震源扫频信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帅  崔仁胜  薛兵  王洪体 《地震》2015,35(3):44-56
精密主动地震监测为我们主动探测地下介质结构, 并监视其动态变化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技术途径。 由于精密控制震源释放的能量强度小,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 信号的快速衰减, 在离震源较远处有用的震源信号被掩盖在很强的噪声中, 这对于震相的识别与走时的拾取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设计了一种时变窄带滤波器进行更为精细的滤波, 期望进一步提高观测数据信噪比, 再结合匹配滤波方法实现主动震源信号的检测与波形变换。 另外, 由于不同震相有一定的到时差, 使用时变窄带滤波器提取一个震相波形信息时, 将压制其他震相的波形信号, 从而实现了震相分离的技术。 仿真计算与实际资料处理显示了该方法在提高观测资料质量、 震相识别分辨率及震相分离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通过对广东省新丰江库区精密可控震源试验数据进行时变窄带滤波方法的处理, 在震中距为200 km左右处的台站记录中检测到主动源信号, 体现了对远台弱信号的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FK扫描技术实现上海地震台阵资料的特殊震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相识别已经有很多方法,但对于弱震相识别的难题尚未根本解决。本文利用台阵技术能增强地震信号,压低噪声的特点,实现FK扫描技术结合台阵响应进行地震事件扫描,根据其所得的水平视慢度、方位角及其一致性实现震相识别,特别是特殊震相的识别,这些特殊震相的识别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斯线调频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震渐变信号在起始点附近信号高频分量比较丰富,但信号幅度较小的特点,本文选取高斯线调频小波作为基函数,研究了不同小波参数和信号参数对其变换结果的影响规律,找出了直接利用变换峰值进行震相识别的误差来源,提出了一种从背景噪声中实现渐变地震震相识别的有效方法——定尺度小波变换比方法,给出了模拟数字信号和实际地震震相识别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年周期特征被打破,或者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差时,测点周围25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8.
地震记录的广义分维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分形理论,对不同信噪比地震记录的分维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震记录中噪声背景与信号部分具有不同的分维尺度,地震道时间序列的分维数值与计算时所用的测量尺度有关,因此,可利用广义分维的概念计算地震记录的分数维.地震记录广义分维大大提高了分形算法在计算机自动识别地震波震相时的抗噪声能力.最后用本文方法对实际地震记录进行了有效的初至波自动拾取.  相似文献   

9.
对于参数时变的SDOF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线调频基稀疏信号分解的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将SDOF系统的强迫振动响应自适应地分解为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从系统的稳态响应可得到外部激振力的频率估计;对系统的瞬态响应用多尺度线调频基稀疏信号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可得到系统的瞬时频率估计,进而可得到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从而实现对SDOF系统的参数识别。刚度线性变化、刚度突变与刚度周期缓变3种情况下的参数识别仿真算例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识别线性时变SDOF系统参数,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分析独特的时频分析特性,对1996年阿图什6.7级地震前近场多台地倾斜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分析.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倾斜台站几乎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异常信号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震前3~5个月,震前异常具有从外围向震中发展且幅度明显增强-向外围扩散-发震的时空演化特征.这些异常可能与1996年阿图什6.7级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铁地震信号由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与铁轨挤压形变后产生,具有频带宽、低频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如何利用高铁地震信号进行地下介质重构,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全波形反演建模技术是目前地球物理领域建模精度较高的方法之一,但其需要低频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稳定收敛,因此利用全波形反演对高铁地震信号进行近地表建模及属性变化监测和灾害预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高铁地震信号的分析,研究了高铁地震的理论震源信号和基于桥墩的离散震源信号,并通过模型测试实现了利用高铁地震信号的全波形反演建模及属性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2.
地震资料的有效信号反射弱,且易受多次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机噪声干扰。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改进小波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去除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出随机噪声信号,对该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获取多类别随机噪声信号,采用级联BP神经网络模型提取出多类别随机噪声信号,实现地震数据的随机信号压制。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改进小波方法对地震数据随机噪声信号的去噪效果较好,在复杂沉积地质结构被探测介质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信号检测是进行各种地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首要任务,STA/LTA方法具有算法简单、便于实时处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震信号检测.结合实际震例数据研究STA/LTA方法进行地震信号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该方法进行检测时最合理的参数设置范围.  相似文献   

14.
数学形态学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辉  郭科  胡英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6):1995-2002
数学形态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它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之上,是研究数字信号(图像)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快速并行处理方法的理论,已经成功应用于图像处理、医学信号处理和语音信号处理等领域.地震信号去噪处理和裂缝检测的研究一直都是地质学家和油气藏工程学家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将数学形态学与地震信号处理相结合,重点探讨了数学形态学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针对地震信号的特点,设计了形态滤波器,应用于合成地震资料,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并构造了形态学边缘检测算子,通过理论和实际资料检验,该方法具有良好适用性.以上研究表明,基于形态学的地震信号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The accurate gradual change style seismic phases identification is an older new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Wavelet transform has good localization properties in time-frequency domain, and is a effective tool to analyze seismic signal which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ction of many kinds of signal, picture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 When a kind of new signal stack up another kind of signal, more high frequency signal components will happen at onset time of new signal. Based on the wave…  相似文献   

16.
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干扰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地震监测,给地震参数的确定和其他地球物理研究造成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处于高环境噪声的防灾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波形资料为例,给出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手段从强干扰环境下提取到地震波有效信号,并按方位角和出射角方向对地震信号各分向信号进行了分解与组合,最后归纳出提取有效信号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伪随机编码震源信号的地震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的可控震源Chirp扫描信号的地震响应存在着相关信号旁瓣大、分辨率低的缺点.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可控震源伪随机编码信号地震响应的规律和特点.伪随机编码信号的地震响应剖面的旁瓣电平与常规的Chirp扫描信号情形相比有明显地降低,但是伪随机编码信号地震响应剖面的相关噪声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压制.利用伪随机编码信号的周期性特点把一个长地震记录以信号周期为间隔进行分时叠加可以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地震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信号远程传输方法,没有实现传输通道能量与传输通道信号并行,导致信号远程传输失真性较高。为提高地震信号远程传输的效率,提出新的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中信号远程传输技术。采用信号传输通道中地震信号能量的并行方法,通过信号传输通道中信号并行传输结构,实现信号在传输通道中双向传输;利用高频阻波电路阻断信号的高频载波通过谐振补偿电容,确保传输通道能量传输不受干扰;根据通道能量传输结构与信号传输过程,实现传输通道能量、信号并行,完成高速铁路地震信号远程传输中的失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丢包率较低,均值约为3%,远程传输时延仅为0.9s,是一种低误差、高效率的高速铁路地震信号远程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耿冠世  俞言祥 《地震学报》2015,37(3):420-428
本文采用喜马拉雅科学探测台阵四川省境内10个台站,计算了所有地震信号0.5—15 Hz的H/V谱比,分析了震级、震源距对H/V谱比的影响,并与各台站场地地脉动H/V谱比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震级对各台站地震信号的H/V谱比振幅值以及峰值频率几乎没有影响;震源距对谱峰明显的H/V谱比曲线的谱形和峰值频率影响不大,但对谱峰不明显的H/V谱比曲线的峰值频率有一定影响;H/V谱峰明显的台站,地震信号与地脉动信号的H/V谱比曲线的峰值频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H/V谱峰不明显的台站,二者的峰值频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