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4年射电天文年会在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下于1984年10月22日至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以北京天文台新研制成的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为重点,与会代表以很大的兴趣听取了有关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研制报告,参观了密云工作站的新望远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  相似文献   

2.
1984年12月4日至7日,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召开第四届工作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代表共49名,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地方天文学会、天文台、系、厂、馆、出版社和青少年宫(天文部分),还有特邀的科学家和教授等。 会议期间,普及委员会委员陈晓中、杨建、张明昌、沈凯先、李挺等都作了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天文系受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的委托,自1978年起,每年举办一期天体测量讨论班,以提高中级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第六届讨论班于1984年3月31日—4月7日在无锡举行。参加单位除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天文台、所外,还有北师大,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总局,武汉测绘学院等20多个单位计108人。本期内容是星表与天文常数,其中有确定星表零点改正的基本原理;FK5星表的编制和分点的确定: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中各天文常数的确定,并专题报告了视差测定的国际动态;用人造卫星确定地球形状参数的概况;行星和月球历表的研究动态以及照相天体测量的现状和展望。 上海天文台朱圣源介绍了1983年8月在联邦德国汉堡召开的18届IUGG/IAG大会情况:上海天文台叶叔华、北京天文台罗定江和陕西天文台张挥分别介绍了1984年1月9日-12日在美国佛罗里  相似文献   

4.
说明:1.参加第十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由参加2005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按照决赛成绩并根据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对参赛选手的年龄等要求确定。参加第九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银牌的两位选手按照有关规定符合参赛务件,可以不占组队的名额参加比赛。2.由于第一届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活动通知的比较晚,因此按照2005年北京天文奥林匹克邀请赛开幕式上的通知精神,参赛选手由参加北京邀请赛的选手按照邀请赛成绩和有关年龄等方面的要求确定。3.本名单尚需通过参赛选手的本人、家长(监护人)、所在学校三方确认和同意之后再最终生效。4.定于2005年8月中上旬在北京举行为期10天的奥赛集训。具体通知见第7期《天文爱好者》杂志和北京天文馆网站。  相似文献   

5.
1983年5月27日至30日,普及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到会的39名代表中,有来自全国各地方天文学会、天文台、系、厂、馆和青少年宫(天文部份)的代表,还有特邀的科学家和教授等。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席泽宗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特邀杨海寿、何香涛、李惕碚、李启斌、李元等同志作了学术报告。普及委员会委员刘学富、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1987年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日至3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有来自全国11个单位的代表共39人参加,提交的学术论文报告共51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近一、二年来射电天文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亚太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作好学术准备工作。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报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可分为下列五  相似文献   

7.
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紫金山天文台,并题词:“发展天文事业,攀登科学高峰”。 1992年10月26日~29日“亚太地区天文教育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92年10月30日 在北京科学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天文学会七十周年纪念大会”。 1992年10月31日~11月2日 中国天文学会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九月二日至八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有关十一个单位四十一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同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系主任谢炎同志到会讲话,祝贺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前,活跃在北京地区的一批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的支持和戴文赛先生的倡议下,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分会,即北京天文学会。北京天文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地区的天文学研究从零星、分散的自发研究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和组织的天文学术研究团体。这为新中国天文学在北京地区的后续发展,建立一个可供学术研讨交流和科普宣传的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92年6月20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庆祝北京天文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会后举行了学术报告会。 1992年9月 与北京天文馆合作举办“国际空间年”展览。 1992年10月 与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委员会等方面联合在京举办“亚太地区天文教育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文学会首届学术大会于2000年9月21~2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召开。这是我国天文界第一次召开这样大规模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78名天文工作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会议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三大组(分太阳与太阳系、恒星与星系、应用天文与仪器三个大组)报告和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大会特邀报告共有九个专题。它们分别是:1.宇宙大爆炸学说;2.我国近年来天文的新发现;3.天文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所起的作用;4.γ暴研究新进展;5.星系形成与演化;6.应用天文学研究进展;7.太阳系探索和地外生命…  相似文献   

12.
在90年代前夕,中国天文学会所属天文地球动力学、星表与天文常数,时间与频率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2月2日—5日在陕西天文台联合召开了90年代天体测量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0个单位的代表115人,收到论文96篇,其中包括了综合评述和近期研究工作的进度,并讨论了90年代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前景,集思广益提出了90年代中能与国际竞争的研究课题。会议有各方面专家参加,因此交叉学科的课题得到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经过全国太阳射电天文工作者的协力筹备,1985年4月15日至20日在南京南京大学召开了首届“太阳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天文台、站,各大学天文专业的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出学术报告共21篇,会议就22周太阳活动峰年射电观测和1987年9月23日在国内开展日环食射电联合观测研究课题进行了学术论证,得出了一致同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学术年会於1988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天文台、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测绘界等十二个单位的代表共40名。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大地测量星表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大地测量星表课题各参加单位的代表,以及正在参加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学术会议的有关专家。在会上共宣读了论文19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报告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天文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十个单位的四十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德培、副主任龚守身、王传晋和蒋世仰分别主持了报告会。中国天文学会副理长、上海天文台台长叶叔华到会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二十四篇论文(见附录及会议资料),其中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22-25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广州大学、广东省天文学会承办.包括周又元、方成、陆琰、李惕培、黄润乾等5位院士在内的310多名来自天文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18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汪显坤 《天文学进展》2006,24(4):387-387
中国天文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2006年10月26-2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市天文学会承办.包括叶叔华、苏定强、艾国祥、欧阳自远、方成、陆琰、朱能鸿、张家铝等8位院士在内的250多名来自天文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13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中小学天文教育和普及,扩大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喜爱天文的中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等单位定于2006年5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办2006年北京国际天文奥林匹克邀请赛。比赛分低年组和高年组分别举行。低年组选手的出生日期应不早于1991年1  相似文献   

19.
巴西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于1998年首次举办,每年一届,至今从未间断。2004年举办的是第七届比赛。巴西一至十二年级的在校生(7至18岁)参加比赛,并从中选拔出九、十、十一年级的选手参加国际天文奥赛。2004年天文奥赛的参赛人数达到了120000人,全国所有的27个州都派出了代表参赛。  相似文献   

20.
这是今年《天文爱好者》专为初学天文的读者开辟的一个栏目,名字叫“从零开始”。有许多小朋友,当然也有不少大朋友,特别是那些教小朋友的老师们,说不定还有许多年纪大的老人家,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星星和星座、昼夜和四季的天文知识,想听听关于星星的神话传说。本栏目就是要满足这些读者的要求,给大家介绍怎样在密密麻麻的繁星中将一个个星座、一颗颗行星辨认出来,给大家讲讲星星的天文知识、星座的神话传说。不同季节天上的星座和亮星。怎样看星星辨方向。特别还要介绍几种看星测时的方法。“从零开始”还要教给大家几种天文爱好者特别感兴趣的技法,譬如在短短的30秒钟内通过心算,告诉人们天上有什么星座:用不着计算就可以预报大行星在黄道星座之间的位置和运行动态。当然,要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得亲手制作一件预报行星动态的天文仪器纸上小制作,本栏目以后会刊登它的制作图纸的。像这样的小天文仪器还有南北星斗仪等多件。此外,还有演示天体运动,如地球运动、月亮圆缺的小仪器和节气日晷等。这里要说明的是,该栏目更注重用肉眼目视观测星空。因为人眼视野辽阔,望远镜视场再大。也容不下最小的星座所包含的那一片星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