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讯     
勘探与进展 塔河油田于奇5井获重大突破;塔河油田TK1233井获高产油;川北发现大型海相勘探新目标;巴西沿海发现轻质原油;俄在里海获重大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2.
短讯     
《海相油气地质》2006,11(2):F0002-F0002
川西深层钻获高产天然气;中国石油两大勘探成果入选2005年全球重大油气勘探新发现;我国石油可采储量67.13亿吨;辽河兴古7井太古界深层获高产油气流;气体钻井应用成功;寒武系将分四个统;英买力志留系勘探获得突破;我国又添一枚“金钉子”;渤海发现大规模油气;  相似文献   

3.
百字短讯     
<正> 勘探与进展中油集团公司1998年获重大勘探成果新增探明石油储量4.85亿吨,天然气储量2232亿立方米(为年计划的103%和558%);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3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93亿立方米(为年计划的102%和197%);均高于1997年水平。共发现5个储量规模超亿吨的  相似文献   

4.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川东南油气勘探再获新突破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高陡褶皱带綦江—天堂坝区块隆盛潜伏构造上钻探的隆盛1井,共发现油气显示53层190米,经完井酸压测试,在海相地层二叠系茅口组获日产天然气206万立方米,这是在不整合面岩溶储层中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海相油气地质》2008,13(1):F0002
挪威提出油气勘探黄金地带理论;巴西发现大油田;武汉市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广西柳州发现天然气显示;  相似文献   

6.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内蒙古银额盆地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历经10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大量的基础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经与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公司紧密合作,首次确认了内蒙古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简称银额盆地,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为  相似文献   

7.
据计划部门统计,为实现本世纪末油气产量分别达到2亿吨和300亿m~3的目标,油和气要分别找到120亿吨和10,000亿m~3,也就是要找到前四十年储量发现之和,才能满足这一目标的要求。这个数字,与公认的我国油气资源潜量(原油614—787亿吨;天然气26—33万亿m~3)相比,看来似乎放心。但以我国当前油气勘探的投入和增长水平,要实现每年找到不少于10亿吨原油和1000亿m~3天然气的任务,又不容乐观。 我国油气工业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油多气少”。天然气现有发现储量和产量,只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集油气勘探、开发、科研、集输、销售为一体,年原油生产能力150万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6000万吨。随着南堡油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探明和勘探开发,其所属的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采规模在不断加大,相应各种管线工程的施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定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工作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非常规油气获战略突破,微纳米孔喉页岩系统油气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新领域,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致密油成为亮点领域,页岩气成为热点领域。中国在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获重要突破,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重油、油砂矿等获重要进展,初步评价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量(223~263)×10~8t,天然气资源量(890~1260)×10~(12)m~3。中国非常规油气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细粒沉积学在陆相敞流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砂体、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沉积、海陆相细粒沉积等研究新进展,提供了盆地中心储集体形成和分布的理论依据;非常规储层地质学在研究方法技术、多尺度数据融合、地层条件物理模拟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多方法多尺度整体表征非常规储层已成为研究热点,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地质理论和方法技术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构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的内涵、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核心技术,为大面积非常规油气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法快速发展,涌现了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评价等"六特性"、"甜点区"地质一工程综合评价等核心评价方法,微地震监测、水平井钻完井、"工厂化"生产、"人工油气藏"等开发工程核心理念和技术,推动非常规油气"革命性发展"。非常规油气的突破,带来了坚持理论创新、坚持核心技术进步等4点重要启示,对延长石油工业生命周期、推动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改变能源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数据     
《海相油气地质》2008,13(2):F0002
2007年全球新获油气发现422个;世界原油储量三年增长540亿桶;2007年我国油气产量保持上升;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16317万吨;我国海洋原油产量2010年将超50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四川盆地首次发现泥盆系天然气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双探3井(位于四川省剑阁县盐店镇红花村,井深7600多米)的泥盆系中测试,获日产量11.6万立方米,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发现的新工业油气层系——泥盆系,显示了泥盆系具有良好的资源发现潜力,并具备整体部署勘探的条件。四川盆地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盆地西缘及西北龙门山一带,泥盆纪龙门山地区的古地理处  相似文献   

12.
综述·评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刘申叔/海洋石油,1998(3)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龚再升/今日世界石油,1998(9—10月期)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赖万忠/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4)南沙及其邻近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针对该海域周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锁堂 《沉积学报》2010,28(2):373-379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油气成藏条件复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尚未探明,因此探明率非常低。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喜山晚期构造;有效烃源岩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次级生烃凹陷控制了油气分布范围;古构造或古斜坡是主要油气富集区;新构造运动期形成的断裂体系及其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纵向展布位置。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近期油气勘探方向,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控制油气地质储量1亿吨,新增探明油气储量4 000万吨。  相似文献   

14.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塔里木盆地于奇东地区获高产工业气流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公司在阿克库勒凸起东北、库尔勒鼻凸以西部署的于奇东1井,在奥陶系岩溶圈闭中获工业气流,日产气6.377.04万立方米,预示了于奇东―草湖西地区天然气领域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渤海再获油气发现中国海洋石油股份公司在渤中凹陷西斜坡(平均水深约28米)钻探的渤中8-4-4井(完钻井深1962米),共钻遇约50米厚的  相似文献   

15.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中国石化在巴西深水钻遇千万吨级油田探井Pao de Acucar位于巴西坎波斯盆地BM-C-33区块,平均水深2400米,完钻井深7151米,钻遇油层369.7米。经中途测试,获日产原油5000桶,天然气81万立方米,标志着  相似文献   

16.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开发获突破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部署设计的大牛地气田PG26水平井(水平段长1100米),在奥陶系马五1+2段风化壳中,获无阻流量50.26万立方米/日的高产气流。大牛地气田与靖边气田同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形成演化、沉积充填、烃源岩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的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提出了银额盆地为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叠合盆地的新认识,查明石炭系—二叠系为陆内裂谷盆地沉积产物,发育多套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演化程度中等—高的良好烃源岩,明确了其油气地质条件。优选的油气远景区经国土资源部竞争性出让,企业加大勘探投入,于务桃亥勘查区拐子湖凹陷首钻(拐参1井)获初期日产原油51.67 m3、天然气7290 m3的工业油气流,温图高勒苏木勘查区哈日凹陷首钻(延哈参1井)获日产天然气9.15万m3(无阻流量)的工业气流及少量凝析油,实现了1955年勘探以来油气的重大突破。通过对2口油气突破井产层时代的厘定,以及油气源的对比,明确了油气产层时代为二叠纪,指明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应为区内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在1996年至2000年间,我国将投入1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基地建设。预测石油天然气地质含量在300亿吨以上,约占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1/3。至1996年,新疆已累计发现42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储量20多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3567亿立方米。规划到本世纪末,新疆原油年产量达到24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楚雄盆地油气系统分析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区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入手,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分期计算生烃强度等手段,采用油气系统“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将楚雄盆地分出了“北部凹陷T3(J2-3)—T3—J2—K(潜在的)油气系统”及“东部的东山-云龙凹陷∈1—D2(O1)—D1-2(推测破坏的)油气系统”。结合对已钻井结果的分析,认为楚雄盆地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北部凹陷白垩系-下第三系分布区,特别是下第三系膏盐岩盖层分布的地区,应该是楚雄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地区,勘探的主要风险是盖层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油气资源是油气工业的基础,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亟需评价落实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夯实油气资源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近十几年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 080.31×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272.50×108 t;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78×1012 m3,技术可采资源量48.45×1012 m3.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672.08×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151.81×108 t;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84.95×1012 m3,技术可采资源量89.3×1012 m3.其中,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25.80×108 t,油砂油地质资源量12.55×108 t,油页岩油地质资源量533.73×108 t;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21.86×1012 m3,页岩气地质资源量80.21×1012 m3,煤层气地质资源量29.82×1012 m3,天然气水合物153.06×1012 m3.我国陆上常规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四大重点领域.其中,陆上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碎屑岩)两大领域,陆上剩余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两大领域.海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构造、生物礁、深水岩性3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