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逄少军 《海洋科学》2005,29(11):86-86
掌状红皮藻(Palmaria palmata)是一种著名的冷水性经济海藻,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在太平洋的东海岸也有分布。藻体呈鲜艳的红色,富含蛋白质(占藻体干质量的15%-28%)、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在英国作为海洋食品倍受人们青睐,在美国、加拿大、法国作为水产动物鲍鱼和海胆的活海藻饵料而知名。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学者曾详细地研究过其作为鲍鱼饵料的效果,发现在所有测试的潮下带海藻中,掌状红皮藻是促进鲍鱼和海胆性腺发育以及幼鲍生长最佳的海藻。  相似文献   

2.
巧发奇中海獭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它捕食蚌、海胆等贝壳等动物时.先潜入水底.用一只脚抓住一只蚌.另一只脚拿着一块拳头般大的石头.游到海面后,象个淘气的孩子似的.仰卧在水面.将石块稳稳当当地放在腹部.两只前脚握住蚌向石块撞击.这样”以蚌击石”.要不了几下,蚌壳碎裂.海獭便吃到了鲜美的蚌肉。  相似文献   

3.
海獭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其个体不大,头脚较小,全身长有厚而密的毛,尾部有一条占体长四分之一以上的尾巴。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体长1.47米左右,重45公斤,雌性体长仅1.39米,重约33公斤,它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海獭并非纯肉食性动物,其基本食物是鲍鱼、牡蛎、蛤、章鱼以及其他一些鱼类和藻类。它性喜群栖,白天常常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在海里嘻闹、觅食,到了晚上,有时睡在岩石上,但更多的时间是躺在漂浮于海面的海藻上。遇到海面刮大风暴时,它们就成群地跑到岸边躲起来。海獭不像其他海兽那样,一般不作大范围的回游,喜欢过定居生活。海獭是一个匠心独具的“工程师”,当它上岸时,会把一块块石头搬来构筑一个个漂亮的巢穴。它那个细小的“手”,挺会使用工具。当它捕食海胆、贻贝等硬壳动物时,首先潜入水底,把捞到动物全部挟于两前肢下松驰的皮囊下,还顺便捡起一块约有拳头那么大的石块,游到海面后,把胸腹作为“餐桌”,石头作为“餐具”,用前肢将所捕到的动物撞击石头,直到壳破肉出,方才吞食。饱餐后,便认真的清洗“餐桌”,同时把“餐具”收拾好,藏在胸部里,以备后用。早在250年前,人们就发现了海獭皮的珍贵价值。有人曾在航海探险途中,...  相似文献   

4.
实验结果表明 :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或与三角褐指藻、绿色巴夫藻混投 ,中间球海胆幼虫成活率最高 ,其生长速度也最快 ,中间球海胆稚幼海胆培育的最好饵料是前期投喂的石莼等薄嫩的海藻 ,后期投喂海带其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5.
海獭     
红将 《海洋世界》2015,(4):40-43
<正>提起海洋哺乳动物,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鲸、海象、海豚之类的"大家伙",与它们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娇小玲珑"了。海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海獭属,和陆地上的鼬科动物比起来,海獭的体型要大得多,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的体长在1.47米左右,体重大约为45千克,雌性海獭的体长约为1.39米,体重约为33千克。经过长久的水中生活,海獭的体型已经完全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廓、滚圆的躯体。海獭前肢短  相似文献   

6.
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或与三角褐指藻、绿色巴夫藻混投,中间球海胆幼虫成活率最高,其生长速度也最快,中间球海胆稚幼海胆培育的最好饵料是前期投喂的石莼等薄嫩的海藻,后期投喂海带其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7.
海胆是人们比较生疏的一种海洋生物,它的别名叫棘锅子、海刺猾、棘球和海针;它的体形呈球形,有的呈半球形;它的身上长着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它又叫“海底刺球”、“龙宫刺猬”,它和海参、海星同属于棘皮动物门,自列一纲——海胆纲。海胆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目  相似文献   

8.
世界的海胆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恒 《海洋科学》2001,25(3):38-41
海胆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类 ,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胆纲 (Echinoidea) ,与海星、海参和海百合等同属一门。海胆的生殖腺可生吃或加工后食用 ,在日本、中国、法国、比利时、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很受欢迎。鲜品海胆生殖腺批发价格约为6000~14000日元/kg[1]。价格的高低主要在于其颜色、质地和味道 ,其中颜色在日本市场上尤为重要。上乘的海胆生殖腺为黄色或桔黄色 ,质地坚挺。海胆生殖腺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氨基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糖类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等。其组分和价…  相似文献   

9.
海獭和水獭在形态上非常相似。这两种动物若混放在一只笼子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使人们无法辨认出哪只是海獭,哪只是水獭。这不能怪人们的眼力太差,而是因为海獭和水獭同属于鼬科,血统又很近,的确很难加以区分,也许在亿万年前它们还是一家子呢。经动物学家考证,海獭和水獭同是水中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都曾到陆地上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又重新回到水里去生活。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10.
海珍品综合合增养殖中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岛县砣矶岛进行了海珍品综合增养殖技术研究时,对几种海珍品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做了调查与试验。结果发现,大型海藻的着生量与以此为主要饵料的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的密度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1.
海珍品综合增养殖中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岛县砣矶岛进行海珍品综合增养殖技术研究时,对几种海珍品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做了调查与试验。结果发现,大型海藻的着生量与以此为主要饵料的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的密度大体平衡。只是海胆密度是鲍密度的10几倍。因此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应抑制海胆密度的增长。若能使5米以浅水域的海胆密度减其半,则该水域里的鲍产量可以增加到5倍之多。利用筏式养殖扇贝所排放的贝粪、拟粪做为饵料来增殖剌参,可使刺参的资源量增加3倍,即由原来的132.8kg/亩,增至526.4kg/亩。为此在放流苗种的同时,应向泥砂及平板礁等底质投置增殖礁,为鲍和剌参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11,(4):F0003-F0003
海獭在睡觉时候是彼此手牵手的,这样它们才不怕在睡梦中被海浪冲散了。它们还经常手牵手在海面上晒日光浴。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  相似文献   

13.
海藻在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是低等的海洋隐花类植物,人们日常所吃的海带、海苔、羊栖菜以及石莼、石花菜等都是海藻。山于海藻富含多种生命活性物质,如多糖、高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类胡萝卜素、甾淳及海带  相似文献   

14.
聪明的海獭     
正海獭属于鼬科动物,与陆地上的黄鼠狼是亲戚,但它们可比黄鼠狼的体型大多了。成年的海獭体长1.3~1.5米,体重为30~45千克。海獭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是食肉目动物中最适应海中生活的物种。它们长着小脑袋、小耳朵、滚圆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海獭最突出的变化是后肢,长且宽扁,脚趾之间有  相似文献   

15.
海胆的叉棘是海胆御敌、清除体表异物的重要器官,其形状在海胆的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西太平洋海山区柔海胆科软海胆属Araeosoma、兜海胆属Sperosoma和革海胆属Hygrosoma的叉棘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提供了柔海胆科属的检索表。结果表明:柔海胆有三种常见的叉棘形式,三叉叉棘、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三叉叉棘和三叶叉棘在3个属中均存在,指状叉棘只在软海胆属中存在,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的超微结构变化比较细微,三叉叉棘的超微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种属间差异。建议将叉棘的种类和结构作为柔海胆科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胆是海洋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品种有马粪海胆、紫海胆、光棘珠海胆、细雕刻肋海胆等,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沿海均有生长,主要喜居浅海中岩礁多、藻类丰富的地方,以海藻类为食。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由海藻萤光形成的所谓“赤潮”,可能带有毒性,许多鱼类往往因此而死亡,如果毒素进入可食软体动物体内,又会危及人类。而使“赤潮”中毒的毒素,正是这种单细胞海藻“制造”的,迄今人们一直认为,海藻通过这种办法来抵御食草鱼类的“侵犯”。如今这一看法遭到了怀疑;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一种尚不知名的单细胞海藻,能表现出“主动攻击”的各种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渔业养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衰落的情况下,海胆养殖显得愈加重要。在日本、法国、爱尔兰、智利、北美、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哥伦比亚等地,为了满足需求,海胆已经捕捞过度。海胆养殖的关键与海胆精卵有关,海胆性腺作为人类的消费品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主要在亚洲、地中海一些国家以及智利。无疑,供应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持续上涨使海胆养殖成为焦点,尤其在那些海胆面临濒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海獭(Enchydra lutris Linnaeus)是海兽中最小的个子了。雄海獭身体只有1.47米左右,约重45公斤,跟狗相仿;雌海獭长约1.39米左右,重33公斤。它那小小的脑袋,不大的耳壳,吻端裸出,上唇长着胡须,肥而圆的躯体,形状像鼬模样,因而科学家将它归入食肉目,鼬科动物。它的前肢裸出并且很小,不作游泳用,后肢长,形状扁而宽,趾间有蹼,像鳍,后肢在游泳时交替扒水,产生了向前推动的力量,四肢的趾粗而短,爪短并弯曲,尾巴扁平,很长,约占体长的1/4。海獭全身披有刚毛和绒毛;绒毛致  相似文献   

20.
”洁僻”成性海獭是唯一生活在海洋中的鼬类。它们体长约1米,重约20公斤,毛色深褐或黑褐,只是头颈部呈浅褐色,幼年时毛色黑灰。海獭仅分布在北太平洋,以阿留申群岛为最多,其次是堪察加半岛,科曼多尔群岛、阿拉斯加及普利比洛夫群岛。它的皮下脂肪很薄,在那寒冷的地方,它不像其它海洋动物那样靠一层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