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华北平原东部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序列与气候分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童国榜  严富华 《地震地质》1991,13(3):259-268
本文应用图象识别方法,对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宝坻—濮阳)的五口井和一个剖面的孢粉资料进行了研究,将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地层划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带,七个孢粉组合亚带,共建九个孢粉植物群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植物生态特征,探讨了两万年以来的气候演变,确立了九个气候期,并发现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具有八次明显的降温及七次升温过程,存在着二千五百年及千年左右的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2.
华南晚二叠世克氏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二叠世是否出现 克氏蛤(Claraia), 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经研究认为Claraia已在晚二叠世早期出现. 对假克氏蛤(Pseudoclaraia)和类克氏蛤(Claraioides)属征的研究以及与Claraia的比较表明,属级特征上三者基本相同. 根据命名优先律, PseudoclaraiaClaraioides应归入Claraia. 华南晚二叠世Claraia生活在次深海大陆斜坡中下部的低能静水中, 营表栖足丝附着、具一定游泳能力的生活方式. 对克氏蛤演化关系的研究表明, 三叠纪的克氏蛤是由二叠纪克氏蛤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记录了产自黑龙江阿城地区上二叠统红山组的20种植物化石,包括Pecopteris tangwangheensis Huang, C. obese Huang, C. shenshuensis Huang, C. tangwangheensts Huang, C. heilongjiangensis Huang, C. zeilleri Zalessky, C. sp., Comia yichunensis Huang, C. tenueaxis Huang, Iniopteris sibirica Zalessky, Supaia teiliensis Huang, Compsopteris tchirkovae Zalessky, C. cf. adzvensis Zalessky, Nilssonia sp. 1, Nil. sp. 2, Taeniopteris cf. densissima Halle, T. cf. nystraemii Halle, T. sp., Noeggerathiopsis derzavinii Neub.等.植物群主体为安加拉型,但共生有晚期华夏植物群的重要分子,显示了混生植物群的特点.主要分子的地史分布及与相似植物群的对比表明该植物群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其混生的特点指示西伯利亚板块在晚二叠世和华北板块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拼合,古亚洲洋关闭.  相似文献   

4.
雷州半岛全新世高温期珊瑚生长所揭示的环境突变事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南海北部雷州半岛徐闻县灯楼角角孔珊瑚礁剖面(20°14.005′N, 109°55.200′E)的研究, 发现在全新世高温期存在至少9次高频率、大幅度的气候突然变冷事件, 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雷州事件”. 这一时期是雷州半岛珊瑚礁发育的适宜期, 至少可分为9个阶段, 每一阶段(即一次气候适宜期)的持续时间约20~50 a, 之后即在冬季突然出现一次低温和(或)相对低海平面事件, 导致角孔珊瑚大量死亡, 并出露遭受磨蚀, 形成间断面; 如此循环往复, 形成厚逾4 m的角孔珊瑚礁坪. 此段时间地壳分阶段性地下沉, 海平面上升. 该珊瑚礁剖面是研究中国南部热带地区全新世高温期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宝贵的材料, 为全新世高温期的高频气候不稳定性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对传统的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额尔齐斯金矿带在泥盆纪-早石炭世处于沟弧盆体系之喀拉通克岩浆弧与克兰弧后盆地的交界处,前人因此套用活动大陆边缘的成岩成矿模式研究和解释额尔齐斯构造带的金矿形成与分布.但是,大量同位素测年和地质研究均表明成矿事件明显晚于洋壳俯冲体制,而发生于晚石炭-早二叠世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尤其是挤压-伸展转变期.通过分析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构造背景、矿床地质、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确证它们与碰撞造山体制的矿床特征一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区南侧地层或地体,因此运用碰撞造山成矿模式重新解释了金矿带的形成,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锦玲 《中国科学D辑》2000,30(3):279-283
动物群成员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晚二叠世具3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大山口动物群是最原始和最丰富的,是以兽孔类为主体的低等四足类动物群.它与俄罗斯Ⅱ带的性质相似,而较南非的始二齿兽带原始.俄罗斯Ⅱ带是早二叠世北美、欧洲脊椎动物在晚二叠世时向中国和南非扩散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天池火山一次近代喷发物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中国最具有潜在灾害性喷发危险的活动火山。在开展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历史的研究中,通过野外考察、粒度分析、岩石化学研究,识别出了一套新的火山喷发物。这套喷发物分布于天池水面东北侧,为一套灰色多层火山碎屑堆积,厚约9.2m。下伏公元1668年的火山空降堆积。粒度分析表明,天池火山最近一次喷发物以空降堆积为主,夹一层薄层涌浪堆积,火山喷发类型为射气岩浆型。涌浪堆积碎屑物的分数维值为2.71。空降堆积的分数维值小于涌浪堆积,综合投点求出的分数维值为2.36。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鸡骨架状玻屑,无黏土矿物,为原生火山爆发堆积。火山碎屑堆积物中的浮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浆成分为粗面质。根据历史记录、地层层序关系、堆积物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堆积物的形成时间为公元1903年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石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石学特征、空间分布、形态、火山机构、火山岩与构造关系的研究,确定该套火山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层单位为鄂拉山组,为一套陆相喷发火山岩,呈NW向展布于大海滩-都库隆瓦地区。以中-高钾、高钙、低钛为特征,属钙碱性系列。火山喷发活动由强到弱,岩性由中性向中酸性渐变,岩浆活动由喷发型向侵入型递进。表明岩石构造环境为陆内消减带火山岩中的造山区。是来自地壳下部的火山岩浆经分异结晶并在上涌过程中混入有上地壳物质而喷发形成。喷出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造山环境,该火山岩最初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由于A型俯冲构造活动,测区乃至鄂拉山地区产生一系列右旋走滑断裂带,受NW向右旋走滑断裂的影响,岩石孔隙加大,并出现强烈的热流活动,导致岩浆沿这些断裂带喷出地表。  相似文献   

9.
福建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地壳运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 ,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早中期地壳运动以下沉为主 ,沉积了冲洪积含砾砂粘土层。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地壳先升后降 ,近 15 0 0aB .P .以来地壳较为稳定。在 (2 5 5 80± 2 4 90 )~15 4 6 0aB .P .期间 ,该区地壳与水动型海平面大致同步升高 ,上升幅度为 8m左右 ,速率达 0 .78mm/a ,深沪湾内生长了古牡蛎。 15 4 6 0~ 110 0 0aB .P .期间 ,该区地壳快速上升 ,上升幅度超过 10m ,速率超过 2mm/a ,形成多个由晚更新世含砾砂粘土构成的低凹洼地 ,古牡蛎滩成为台地。其后地壳稳定 ,在低凹洼地内生长了古森林。 70 0 0aB .P .深沪湾发生了由强古地震导致的地壳快速下沉 ,古森林生长的凹陷洼地变成泻湖环境 ,古牡蛎滩台地与海面很接近。 2 0 0 0aB .P .左右 ,深沪湾又一次发生由强古地震导致的地壳快速下沉 ,古森林下沉到更深的海底 ,古牡蛎滩回到潮间带海域  相似文献   

10.
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经历了强烈的碰撞造山作用,伴随岩浆底侵和构造变形,造山带可能发生了显著的地壳增厚和隆升,但对缺少同时期岩浆岩记录的造山带东段,其造山过程的地壳厚度变化还未有明确约束.在东秦岭造山带的南麓发育一系列的早中生代前陆盆地,保存有大量源自造山带隆升剥蚀的碎屑沉积记录,是重建造山带演化的重要信息载体.为进一步厘定秦岭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本文对秭归盆地下侏罗统桐竹园组的砂岩开展了火山岩岩屑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含有大量火山岩岩屑的砂岩具有250~200Ma的特征性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指示了其主要物源为三叠纪的火山岩.下侏罗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的区域对比和古水流分析表明,该火山岩物源区应位于盆地北部的秦岭造山带,可与造山带西部出露的三叠纪花岗质岩体进行对比,同属于秦岭三叠纪碰撞造山的岩浆作用.依据花岗质岩和锆石化学组成与地壳厚度的相关关系,桐竹园组的火山岩岩屑La/Yb比值和三叠纪年龄碎屑锆石Eu/Eu*比值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发生了显著的地壳增厚,最大厚度可达60~70km,与秦岭造山带三叠纪花岗质岩石记录...  相似文献   

11.
高εNd(t)-εHf(t)花岗岩是研究陆壳生长的有力证据。哀牢山构造带中段滑石板花岗岩样品激光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高硅(SiO2=72.66wt%-73.70wt%)、低镁(Mg^#=0.28-0.34)、弱过铝质(A/CNK=1.01-1.05)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 具有正的εNd(t)值(3.28-3.55)。其中两个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29.9±2.0)和(229.3±2.3) Ma, 对应的εHf(t)分别为9.8-12.6和8.4-13.1. 229 Ma代表了花岗岩结晶年龄, 结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哀牢山深变质杂岩的年代学资料的统计分析, 可以认为哀牢山深变质岩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是扬子地台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一部分, 而是由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海西早期、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等不同时代岩石组成的变质杂岩。滑石板高εHf(t)花岗岩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 二叠纪受到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底侵到下地壳形成岛弧下地壳; 晚三叠世碰撞后阶段上涌的软流圈地幔热导致新生下地壳重熔。滑石板高εNd(t)-εHf(t)花岗岩记录了哀牢山构造带经历过的一次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2.
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碳酸盐岩地层古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佳新  梁定益  伍明 《中国科学D辑》2003,33(11):1076-1083
研究了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丁家寨组上部、永德组上部和沙子坡组浅水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和非骨屑颗粒组合特征, 认为丁家寨组上部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属苔藓虫-棘皮组合, 缺乏非骨屑颗粒;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为绿藻-有孔虫组合, 后者发育非骨屑颗粒. 通过与形成于不同纬度地区、大体同时的碳酸盐岩地层的骨屑颗粒组合的对比, 认为丁家寨组碳酸盐岩为温凉水沉积环境成因,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属暖水沉积环境成因.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地区早二叠世礁岛海的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4年的野外调查, 在东昆仑山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山之间前人认为是早三叠世池塘群中发现了较深水相的中薄层状灰岩及■灰岩, 其中的■类化石有Schwagerina sp., Neoschwagerina sp. 及Verbeekina sp.. 与此同时, 在阿尼玛卿山地区也发现了早二叠世深水相的放射虫硅质岩. 据此认为本区早二叠世灰岩山与其周围盆地相的中薄层灰岩及放射虫硅质岩为同期异相沉积. 本区早二叠世同期异相沉积主体上可分为浅水碳酸盐建隆相、盆地相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相三大类型. 碳酸盐建隆相、盆地相和过渡相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沉积类型. 其中碳酸盐建隆沉积可分为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灰岩; 盆地相可分为中薄层或极薄层灰岩、蓝绿色深海软泥、紫红色深海软泥及与之相伴生的放射虫硅质岩; 过渡相可分为礁麓相和台裙相两类. 根据不同相带在空间上的展布和组合, 认为东昆仑地区早二叠世时属于一种礁岛海沉积环境. 礁岛海的主要特点是礁岛或碳酸盐建隆与盆地相间列、海底地形复杂、相变剧烈, 并发育有大量的生物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北京地区两个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泥炭成矿时期的气候是温暖而湿润的,气温较现今高。植物生长茂盛,属针阔叶林植被。泥炭是在植物残体的不断积累、分解和腐烂,长期保存在水体及后期泥砂覆盖的还原环境之下,上覆压力不断增加,沉积物的堆积速度与湖沼下降的速度长期保持相对平衡等条件下形成的。泥炭成矿的地质时代主要在中全新世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在中国境内确认的又一个大火成岩省,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论文系统总结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近20年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领域.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火山岩的残余分布面积大于25万平方公里,最大残余厚度达780 m,大规模玄武岩的喷出发生在290~288 Ma期间,属于快速喷发的大火成岩省岩浆事件.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最为发育的玄武岩和辉绿岩岩墙的微量元素特征与OIB的特征相似,且以高钛型为主体;但在同位素特征上明显的可以分为两类,柯坪地区玄武岩具有负的εNd值,重稀土值相对较高,来自富集型地幔;塔北玄武岩和辉绿岩具有正的εNd值和相对低的重稀土值,来自亏损型地幔.早二叠世大规模地壳抬升、苦橄岩与大规模岩墙群发育和瓦基里塔格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都支持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与中亚地区广泛发育的二叠纪基性和超基性岩浆作用存在着时空联系,它们是代表了一次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的构造岩浆事件.论文指出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深部地质过程、成矿作用、与地幔柱关系、与盆地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的关系及其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等方面研究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测试了重庆中梁山剖面晚二叠世-早三叠世60个海相碳酸盐样品的锶同位素比值,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曲线,同时分析了这些样品的SiO2,CaO,MgO,Mn和Sr含量,以评估样品锶同位素组成对海水的代表性以及样品溶解过程的合理性.除7个样品的Mn/Sr比值大于2,其锶同位素组成对海水的代表性相对较差以外,绝大多数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对海水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已报道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中,中梁山剖面是数据密度最大,曲线最为完整的.曲线总体演化趋势具有很好的全球一致性,^87Sr/^86Sr比值整体上呈现随时间变化单调上升的特征,最小值(0.707011)位于晚二叠世,最大值(0.708281)出现在早、中三叠世界线附近.全球古陆植被缺乏和风化作用加剧是早三叠^87Sr/^86Sr比值随时间单调上升的主要原因.重庆中梁山剖面二叠纪三叠纪界线是一个全球认可的界线,界线处6个样品的^87Sr/^86Sr比值仅在小数后第5位变化,其平均值为0.70714,与Korte等在2006年公布的0.70715(样品来自有铰腕足壳)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87Sr/^86Sr比值一致(变化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因而提供的二叠系三叠系之交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意义.可基本确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海水的^87Sr/^86Sr比值在0.70714-0.70715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西部盆地山脉省的东部地区,GPS数据确定了一个宽大的现代变形带。使用覆盖在粘弹性下地壳/上地幔之上的弹性上地壳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地震周期效应,我们指出这些数据与现今的断层滑动集中在沃萨奇断层带上的模型是一致的。模拟的水平扩展速度是3.0~4.5mm/a,这也与全新世的地质数据相一致。这些模型是非一的,部分原因是大部分沃萨奇断层都处于地震周期的后期阶段,而这一时期跨断层的地表速度梯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AAS)、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重庆松藻矿区4个主要煤层6、7、8和11号煤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松藻矿区8号主采煤层(其储量占松藻矿区总储量的60%)没有明显富集有害微量元素;而11号煤层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有碱金属元素、Be (9.14μg/g)、Sc (12.9μg/g)、Ti (9508μg/g)、Mn (397μg/g)、Co (23.7μg/g)、Cu (108μg/g)、Zn (123μg/g)、Ga (32μg/g)、Zr (1304μg/g)、Nb (169μg/g)、Hf (32.7μg/g)、Ta (11.4μg/g)、W (24.8μg/g)、Hg (2.8μg/g)、Pb (28.1μg/g)、Th (24.1μg/g)和稀土元素(509.62μg/g),其中Nb和Ta的含量之高,非常罕见。Nb和Ga已经超过了工业品位,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除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高岭石外,在11号煤层中发现的痕量矿物有黄铜矿、白铁矿、菱铁矿、钠长石、伊蒙混层矿物、独居石、磷灰石、锐钛矿、绿泥石和石膏等,并首次报道了煤中的热液成因的硫锰矿和胶态状的锐钛矿。在11号煤层中发现了由碱性火山灰蚀变形成的粘土质微层,其主要成分为伊蒙混层矿物,并和有机质相间排列、重复出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过程中的调制比、b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云南地区1900-2000年,反映地壳介质状态的地震调制比、b值的系统研究,探讨了云南地区强震不同活动阶段的中强地震调制比、b值的活动规律,以及与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规律的关系,并从地壳介质状态反应的孕震机理作出相应的剖析。结果表明中强地震的调制化、b值在强震活跃期与平静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强震活跃期,中强地震Rm值经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过程,完成一次准周期性变化过程,结束活跃期;强震平静调制比Rm开始时高,结束时低;在活跃期与其后的平静期,b值形成一个有规律的低-高-低周期性变化;Rm、b值的最大值都出现于平静期;显示出不论是强震活跃期与平静期,中强地震的活动与强震孕育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三维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对夏威夷冒纳罗亚和基拉韦厄火山下地壳岩浆源进行了成像,火山山顶和裂缝带下面地壳上部9km的高波速体与高磁强度带相关,可以解释为固结辉长岩-超铁镁质堆积岩。从此堆积岩而推导出地表的火山作用,具有高波速特征的地区靠近裂缝带,这与火山侧翼的仍扩张模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