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承德地区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为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承德地区矿泉水资源,探求区域内含锶矿泉水成因并圈定矿泉水潜力区,依托承德地区项目组所开展的含锶矿泉水调查与勘探,在生态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泉、地表水样品采集及含锶矿泉水检测分析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大量的含锶样品测试分析数据,针对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以及含锶点图层叠加耦合,利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对比分析、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内三大岩类中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分析,明确指出了本区富含锶的岩性地层潜力层;利用GIS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将区内含锶矿泉水分布与岩性、构造在空间上叠加并进行关联分析,圈定出富含锶矿泉水潜力构造区域带,分析研究区域内含锶矿泉水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为进一步指导研究区探寻构造带及地层中的富锶矿泉水潜力区,提供精准靶向目标;为进一步研究含锶矿泉水成因,尤其是富锶水与构造密切性、开采条件等因素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
杨章贤 《地下水》2018,(5):28-31
依据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进行分析,从区域、主要类型和珍稀类型三个方面研究了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按矿泉水特征化学组分可将安徽省天然矿泉水分为12种类型,其中,锶型、偏硅酸型、锶偏硅酸型为主要类型,占全省矿泉水井(泉)点总数的76.67%。锶型矿泉水分布以合肥市分布较为集中,皖南分布较少;偏硅酸型矿泉水以黄山、淮南、六安等市分布较为集中;锶偏硅酸型矿泉水则集中分布在合肥、蚌埠、滁州、六安、宿州、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市。研究结果对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阐述甘肃省自然地理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完成的614组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测试分析数据(包括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矿泉水界限指标、矿泉水限量指标和污染指标),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系统分析归纳总结了甘肃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分布及产出特征。结果表明,省内饮用天然矿泉水基本类型主要有锶型、偏硅酸型、锂型、碘型、锌型和硒型矿泉水六类,具备1项或1项以上的界限含量指标达到标准的水点共有417处,其中锶型(含复合型)矿泉水411处,是甘肃省的主要矿泉水类型,其余类型的矿泉水仅零星出现;按产出的地貌单元分析,锶型矿泉水产出率由多到少依次分布于河西走廊(82.2%)、陇东黄土高原(80.2%)、甘南高原(67.2%)、北山区(61.5%)、祁连山—阿尔金山区(59.7%)、陇西黄土高原(53.5%)、陇南山地(19.6%);按不同类型地下水及地表水中锶含量达标率分析,白垩系、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最高(平均85.4%),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断裂破碎带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平均53.2%),地表水最低(平均32.7%)。新近系—白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中锶元素最易富集。研究结果对甘肃省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中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沧州市深层天然矿泉水的地理环境、贮藏条件、物质来源、不同化学元素的分布状况以及同位素特征等多方面,分析研究了本地区不同类型天然矿泉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己发现56处饮用天然矿泉水,本文按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指标的成份不同,将这些矿泉水划分为五种类型,进而说明了矿泉水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各种类型矿泉水的形成条件,并对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设想和建议。认为地层岩性是矿泉水形成的基础,地质构造、地下水迳流循环、水温、压力、水文地球化学场是矿泉水形成的条件。矿泉水的分布与地层和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开发矿泉水要有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量、水质类型、产地分布进行全面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中的问题。叙述了不同类型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医学保健价值,并指出我省还有含碘、溴、锂、硒与锶、偏硅酸的多元素复合类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殊医学价值,提出改进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工艺的途径,为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开发利用预示了乐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2)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类型多样。本文对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采集检测工作。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其分布,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温变幅较大,变化于13.0℃~52.9℃之间,平均为22.2℃; pH值介于7.0~8.1之间,平均为7.4,总体呈中性水。Piper三线图显示其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Mg)为主。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阴阳离子的变异系数较大,反映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地下水化学组份形成与演化的因素相对复杂。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分析得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以单一锶型为主,二元复合型和多元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相对较少;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等值线图显示,锶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遵义市绥阳县和安顺市黔西县,而在黔东南州全区、贵阳市南部地区以及毕节市-六盘水市西部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较低,未达锶型矿泉水限值。通过对全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等值线图的分析,探讨了贵州省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分布规律,为揭示全省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因规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漯河市温热水资源分布地下600~1 200 m,温热水矿化度、偏硅酸含量、氯离子含量、锂含量、锶含量等均达到饮用矿泉水标准或医疗价值浓度.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深度温热水水质有较大差异.通过对不同深度温热水水质进行分析比较,主要针对各层温热水的微量元素,对不同深度温热水的医疗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赣南属于典型的山区,也是严重缺水区,一般在山区沟谷两侧有优质矿泉水涌出地表。宁都县位于赣南北部,具有赣南典型的地貌特征、构造特征。现以宁都县为例,探讨矿泉水的分布与出露模式。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水质分析,发现:矿泉水类型主要为偏硅酸矿泉水,含量30.72~48.56 mg/L,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Na型水,水温普遍低于25℃,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53.53 mg/L,属于低矿化冷矿泉;断裂构造为矿泉水形成提供水动力条件,也为矿泉水的运移、贮存提供良好空间;地形地貌以侵蚀构造山地丘陵为主,高差大、切割深的径流条件促进了地下水中偏硅酸的富集;花岗岩中的高含量SiO_2为矿泉水提供了物质基础,且风化程度高、裂隙发育,水岩作用进行充分。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然矿泉水成因类型及资源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然矿泉水资源主要为锶、偏硅酸、碳酸、锂、锌、矿物盐6种类型,以锶水和偏硅酸水类型最多,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裂隙浅循环淋溶型、补给富集埋藏型3种,针对上述3种成因将现状矿泉划分为7种典型矿床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已形成2处矿泉水田与预测9处天然矿泉水资源远景区,对全疆天然矿泉水勘察及开发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满加尔凹陷是我国石炭纪主要的的成盐区。在满加尔凹陷内通过收集石油部门地质勘探资料,综合分析了13个钻井资料,发现了膏盐岩层,厚16.5~221m,产状平缓,分布比较稳定。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和成矿机理分析,认为满加尔凹陷成盐条件优越,物源丰富,成盐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具有含盐系厚度大、面积广、埋深大、保存条件较好、构造相对稳定等特点,具有成盐成钾的的各种条件,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2.
六家立井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缘,白垩系下统阜新组上段是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目标层位,具有较好找铀前景。为深入了解该区砂体的岩石学特征,通过野外钻探工作、岩心编录、样品采集及岩矿测试方法,详细研究了目标层碎屑岩类型、碎屑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学方面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层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具有搬运距离短、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其物源较单一,初步判断物源来自盆地东北部和西北部隆起带酸性花岗岩,同时也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铀源。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mputational aspects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 dissolution front instability in two-dimensional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of finite domains. After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an NAPL dissolution system are briefly described, a combin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equations. In the proposed numerical procedure,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used to discretize time, while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discretize space. Two benchmark problems, for which either analytical results or previous solutions are available, are us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numerical procedure. The related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se two benchmark problem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numerical procedure is useful and applicable for simulating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NAPL dissolution fronts in two-dimensional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of finite domains. As an application, the proposed numerical procedure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es for three kinds of NAPL dissolution fronts in supercritical NAPL dissolution systems.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1) if the Zhao number of an NAPL dissolution system is in the lower range of the supercritical Zhao numbers, the fundamental mode is predominant; (2) if the Zhao number is in the middle range of the supercritical Zhao numbers, the (normal) fingering mode is the predominant pattern of the NAPL dissolution front; and (3) if the Zhao number is in the higher range of the supercritical Zhao numbers, the fractal mode is predominant for the NAPL dissolution front.  相似文献   

14.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是我国重要的沉积型铀矿成矿区,脑木根凹陷为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南缘的一个次级凹陷,其中的下白垩统赛汉组沉积了一套三角洲-湖泊相含煤碎屑岩建造,具备铀成矿基本条件。通过对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配合钻探验证,在下白垩统赛汉组中圈定了连续稳定的放射性异常区。发现了潜水氧化型和同沉积泥岩型铀矿成矿类型,研究区铀矿化主要受古气候、成矿期砂体沉积特征、铀源、后生氧化作用等多重因素的控制。建立了研究区潜水氧化叠合同沉积泥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褐煤直接液化特性与煤性质的关系,从煤岩组分和煤质基本性质出发,结合前人对与褐煤直接液化相关的煤岩组分和煤质指标研究成果,通过采样测试与收集数据,探讨了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矿6煤层煤岩组分、灰分、挥发分、H/C原子比对其直接液化的影响,提出了褐煤作为直接液化的指标要求范围。结果表明:该煤层活性组分(腐植组和稳定组)含量较高,挥发分含量大于35%、H/C原子大部分大于0. 70、浮煤灰分大部分小于10%,符合液化指标要求,可作为较理想的直接液化原料煤。  相似文献   

16.
炭山地区的沉积背景归属长时间存在争议,前人将其划分为山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相对独立。本次研究采集固油-1油页岩调查钻孔所获延安组下部泥质岩岩心样品,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稀散元素的分析测试,恢复了延安组下部沉积水体环境、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同时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了炭山地区延安组沉积物源除来自于基底沉积地层以外,还有南华山—西华山一带早古生代花岗岩和长城系海原岩群的物源供给,印证了炭山地区沉积范围较广,推测其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并且在六盘山盆地内部可能赋存有厚层延安组。  相似文献   

17.
受各矿体母源影响,广西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部分区域伴生资源达到开采的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研究程度低,故勘查与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甚至尚未涉足。通过收集已有相关资料,总结了煤系共伴生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开发利用状况等,初步分析了煤系共伴生矿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因城市地下浅层空间探测要求在硬化路面上进行无损检测,而传统的采集方法是采用石膏或其它粘合剂固定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施工效率较低,为此开发研制了一种对地强耦合拖曳式检波系统。该系统通过信号线缆和装配在耦合底盘上的检波装置形成单条或多条24道的拖曳式检波串,从而实现二、三维数据采集。通过拖拽式检波系统和粘接式检波系统在相同激发条件下数据对比,其在波形能量、频谱、功率谱、相位谱及叠加效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拖拽式检波系统无明显的共振现象。试验证明该系统对地耦合性能良好,施工效率高,适用于城市浅层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采空区对坐落于其上的输电铁塔塔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结果,定量分析受开采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用来判别建筑物是否受开采影响和受开采影响的程度,作为受影响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重建或采取地下开采措施的重要依据,所得的结果与常用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行的煤层瓦斯与煤层气测试标准,从适用范围、采样要求、仪器设备、解吸过程、残留气获取、损失气计算6个方面对比了煤层气、煤层瓦斯测试标准存在的差异,并从损失气、解吸气、残余气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煤层瓦斯)测试标准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损失气量是影响煤层气(煤层瓦斯)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但其受采样工艺影响较大,建议通过统一选择绳索取心工艺增加煤层瓦斯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