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上升洋流与陆缘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中国三大成磷期(也是世界8大成磷期中的3个)成矿构造-古地理单元的研究,提出了“陆缘坻”的新概念。陆缘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台地、盆地,而是一个连接深海并与海岸平行的峡长水下槽地,它具有以断垒构造为主的活动性和地貌上的复杂性,甚至高耸地带可以出露水面。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大规模的磷块岩必需具备上升洋流和陆缘坻这两个基本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可以说陆缘坻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上升洋流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寒武世重晶石及毒重石矿床的生物化学沉积成矿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怀忠 《矿物岩石》1998,18(2):70-77
中国早寒武世重晶石及毒重石矿档形成于陆棚边缘及陆坡上部。含矿的富磷、碳、硅质黑色岩系建造应属典型的洋流上升区沉积岩系。浮游生物吸收了海水中的Ba沉于海底,而后Ba又经历了溶解、迁移和再沉积的成矿过程。因此,这结矿床应属生物化学沉积床。它们与同一建造中的磷块岩、沉积型钒(铀)和其他一些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应同属于含磷、碳、硅质黑色岩系建造有关的生物化学沉积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峨边县华竹沟磷矿位于九坝背斜的南东翼,赋存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1m)的中下部,层状延伸,其产状与含磷层一致,层位稳定。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古构造、古地理环境,认为磷块岩矿床受古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的制约,经上升洋流、生物化学、潮汐机械沉积等成矿作用的反复叠加,形成本工业磷矿床。矿床成因属浅海生物化学盆内成屑再沉积成因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体系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成矿作用与板块构造-岩浆的时空演化关系,研究了不同构造-岩浆带内的矿床类型有其组合与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陆边缘的主要矿床分成陆缘火山热液,陆缘弧后火山-沉积与热液,亲弧张裂构造内的岩浆-热液,陆内裂陷火山热液和古地热水环流热液五个成矿系列;并建立了俯冲体制下的大陆边缘成矿体系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贵州晚前寒武世海相磷酸盐循环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祥和 《贵州地质》1996,13(2):172-176
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充填的构造背景,形成了台棚、缓坡、陆坡组成的古地理,提供了陆源磷和发育了磷酸盐循环的古海洋;冰期形成了下降洋流,引起陆源磷酸盐的迁移和深海溶解磷酸盐的富聚;三级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和发育于低纬度区的上升洋流,为各种磷块岩形成开拓了沉积场所和磷保证。  相似文献   

6.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野脉兴 《沉积学报》1992,10(3):96-103
近十年来,我国磷块岩的研究以沉积学的发展为先导,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由化学沉积说向物理富集成矿说的转变;第二步是生物成矿说的发展。业已在我国南方晚震旦-早寒武世各主要工业矿床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大量多种形态的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等磷质微生物以及藻类和小壳动物化石(后者产于早寒武世磷矿中),它们是构成磷块岩的主要组分。磷块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岩。本文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矿作用、生物聚磷机理,并从磷块岩岩石的生物特点、化学成分的生物特点、红外吸收光谱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生物特点等方面,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因。同时阐述了磷质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与磷块岩形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磷质生物的最佳繁衍场所与磷块岩成矿古地理单元的一致性,这种“生物繁衍场”与成磷古地理单元可称之谓“陆缘坻”。  相似文献   

7.
开阳磷矿北西部磷矿是开阳磷矿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构造、含矿层岩性组合及厚度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磷块岩的岩矿学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典型剖面进行了层序划分,将洋水组含磷岩系划分为4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沉积环境由潮下低能带向潮间带、潮上带逐渐过渡。在海平面不断升降的背景下,上升洋流携带大量富磷海水进入洋水矿区浅水环境中沉淀形成磷块岩。  相似文献   

8.
中国磷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中国磷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磷矿床划分为4个矿床类型11个矿床式,最为重要的磷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和岩浆型磷灰石矿床.在中国磷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之上,综合成矿规律,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划分出22个磷矿矿集区.其中磷矿重要矿集区15个,基本包括了中国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范玉梅 《贵州地质》2017,34(3):175-182,198
黔中震旦纪磷矿受制于雪峰运动形成的基底及当时的沉积环境。南华纪末期—震旦纪早期,黄平上塘—麻江青平存在北北东向隆起,海平面上升时为水下隆起,海平面下降时露出水面为古陆,形成障壁岛。障壁岛的存在,对磷矿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上升洋流带来的磷酸盐组分,在障壁岛后聚积和沉积,形成矿体厚、矿床规模大、矿石品质好的磷块岩矿床,在障壁岛东部广海,磷酸盐组分不易聚积,形成矿体厚度小、矿床规模小、矿石品质一般的磷块岩矿床。黄平上塘—麻江青平障壁岛造成的隆、凹古地理格局,为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聚积和沉积有利场所,对黔中地区磷矿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矿产沉积学是一个沉积学与矿床学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矿产沉积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沉积学(沉积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物理化学、微生物沉积学等)的基本原理,探讨成矿元素的迁移—聚集机理和成矿颗粒的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从而恢复沉积矿产的古环境(沉积环境、古盐度、古碱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形成背景(沉积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等),最终目的是确定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为沉积矿产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成矿事件与重大地质事件相结合,揭示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卡迪卡迪盐湖区为一现代干盐湖,盐湖以湖相碎屑沉积为主,在东侧的苏阿干盐湖赋存有高矿化孔隙卤水,通过对盐湖卤水系统的采样分析及综合研究,卤水主要化学组分为Na+和Cl-,其次为CO3^-2、HCO3^-,SO4^-2、K^+,矿化度平均为257.96g/L,卤水水化学类型为碳酸盐型;卤水组分与矿化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表明卤水还未达到饱和阶段;受湖区构造及补给来源的影响,卤水的富集区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同时也是矿化度最高的地区;KCl的含量在0.39%~0.99%之间,平均在0.65%,已超过液体钾盐矿的最低工业品位,分布面积约690km2,具有一定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满加尔凹陷是我国石炭纪主要的的成盐区。在满加尔凹陷内通过收集石油部门地质勘探资料,综合分析了13个钻井资料,发现了膏盐岩层,厚16.5~221m,产状平缓,分布比较稳定。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和成矿机理分析,认为满加尔凹陷成盐条件优越,物源丰富,成盐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具有含盐系厚度大、面积广、埋深大、保存条件较好、构造相对稳定等特点,具有成盐成钾的的各种条件,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老挝万象平原不同矿区盐丘构造发育程度不同。由于盐丘控制了钾盐矿层的分布,因此研究盐丘及其发育程度并对其分级,对万象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钾盐找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万象平原大量的钾盐勘查资料研究,将该区域内盐丘构造按发育程度不同分为Ⅲ级(较发育)、Ⅱ级(发育)和Ⅰ级(极发育)三个级别。属Ⅲ级的有通芒盐丘和班海盐丘,属Ⅱ级的有农刀及塔贡盐丘,属Ⅰ级的为农哈湖盐丘。在万象平原进行钾盐勘查时,发育程度不同的盐丘及盐丘的不同部位的工程布设不同,找矿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欧西达坂岩体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测量获得该岩体年龄为(408.7±3.1)Ma,形成于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 O_2含量为60.29%~63.02%,Al_2O_3为14.92%~15.85%,A/NCK值为0.853~0.956,属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_N/Yb_N值6.80~8.59,δEu值0.71~0.81;原始地幔蛛网图上,Rb、Th、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Hf十分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相对亏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欧西达板岩体形成于板块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金属矿产调查由浅部转向深部的发展,大功率激电中梯多金属找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大功率激电中梯在内蒙古黑山头矿调中的应用,对激电中梯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进行了研究。解译出了8处激电异常,并圈定了隐伏极化异常区的范围,为进一步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浅覆盖区特殊的地质景观,传统找矿方法难以直接获取地层、岩体、构造、矿产(化)等地质体信息,造成地质认识水平整体不高,最终影响找矿效果。本文以大兴安岭中北段东坡马场沟一带找矿工作为例,探讨利用物化探方法(地面高精度磁测、极化激发法、土壤测量)解译断裂构造、圈定岩体及矿化蚀变带、大致判别矿产种类,逐渐缩小找矿范围,最终查明矿(化)体的位置,发现金矿点1处、金矿化点2处、铅锌银矿点1处,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巴彦敖包地区广泛出露上泥盆统安格尔音乌拉组地层,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的31处锂单元素异常与安格尔音乌拉组地层分布范围吻合良好。安格尔音乌拉组地层锂元素的富集与该套地层的原生沉积作用密切相关,未发生次生富集。通过对安格尔音乌拉组地层碎屑物源区及沉积作用的研究,认为其锂元素物质来源与镁铁质火山岩中锂元素的侵蚀溶出有关。溶出的锂元素被碎屑物中的粘土矿物吸附随后沉积成岩造成区内广泛分布的锂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做出推断,研究区内晚泥盆世甚至更早存在大规模中基性火山活动,应该存在大规模古火山机构。提出一种新的沉积型锂矿成矿模式,即古火山机构周边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碎屑岩层位在一定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下可以具备锂元素富集成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AutoCAD格式图件保存为DXF的交换格式图件,利用section软件读取DXF文件,并分层保存,通过综合整饰,得到转换后未添加坐标系统的MapGIS格式图件,可利用MapGIS生成标准图框的方式,为转换后的图件添加坐标系统section和MapGIS两款软件配合使用,可将AutoCAD格式图件较好的、快速转换为MapGIS格式的图件。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最重要的分布区。近年来大量锆石定年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BIF形成于始太古代到古元古代早期,但主要为新太古代晚期(2.50~2.55Ga)。最重要的BIF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鞍本、冀东和鲁西地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是大规模BIF形成的重要条件。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BIF形成的构造环境还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为岛弧构造环境。BIF明显的时代专属性是地质和大气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流域底泥是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水动力和地质环境条件,导致水体底泥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巨大差异。尝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微分电测深法结合应用于流域底泥的分布调查,并在河流底泥调查中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勘测结果与钻孔资料较为吻合,是一种可以在流域底泥分布调查中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