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港口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相然 《海岸工程》1998,17(3):36-41
近年来,我国相继扩建和新建了一些深水港,许多新的港址和新的深水泊位正在勘察设计中,但在筑港工程中也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港工建设中引起或遇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主要类型,并提出了其管理与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拟建设能接纳25-35万t级干散货船的铁矿石中转港区。本文在能常港址选择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超大型船舶的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比选港址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使址选择更趋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必须满足货物周转的需要,而港口建设是交通运输中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我国相继扩建和新建了一些深水港,许多新的港址和新的深水泊位也正在勘察设计之中。整个筑港战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目前我国水上运输的货物周转量约为全国货物周转量的42%;我国对外贸易的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和比较,认为在我国渤海和北黄海南岸的套子湾八角海区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深水港址,在阐述开发八角深水港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城市布局规划和岸线及水域资源,参照国际港口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八角深水港的开发和布局进行了研究,为烟台市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型港口城市”,提出了港区未来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林承坤 《海岸工程》1989,8(4):51-60
中国最大港上海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198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11290万吨。目前吞吐能力不足。为解决此困难,必须建造若干新港。根据沉积、河流冲积过程和入海航道水深来选择港址,作者建议选择杭州湾的金山咀和长江口的七丫口为最佳港址。前者码头泊位的规模宜确定为3.5万—5万吨级,后者为1万—2万吨级。  相似文献   

6.
广东是一个电力资源十分缺乏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2000年以前,将要建立一批装机容量较大的火力发电厂。而与电厂相配套的重要工程项目,卸煤码头的港址选择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中,选择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港址,将是提高电厂乃至国民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粤中电厂卸煤码头港址选择的方法,希望对今后类似的工作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宁波—舟山深水港域位于浙江省沿海北部,杭州湾口外南侧,以宁波市所属的穿山半岛为依托,由舟山市定海、普陀两区岛屿环抱的一个广阔水陆域组成,水域面积逾900平方公里。大致以金塘岛宫山和大榭岛涂泥嘴连线为界,港域可以划分为宁波港北仑港区和舟山港域两部分。自70年代以来,南翼的北仑港区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作为港域北翼的舟山港域,大型泊位的建设则刚刚起步。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8.
戴志军  恽才兴  韩震 《海洋工程》2006,24(1):115-121
以茂名深水港选址为例,尝试将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和不同时段的数字化地形信息等资料相结合,从波浪入射方向、悬浮泥沙、滩槽冲淤等方面对建港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SPOT-5号卫星、多时相TM遥感影像和多时段数字化地形信息复合在港口工程中的潜力和优势,并提出基于港口工程选址分析的遥感影像和数字化地形结合的新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9.
林宝荣 《海洋科学》1986,10(5):52-54
汕头港能否建设成深水港至今尚无定论,其中主要原因是对开发和治理外拦江沙尚无可靠的办法。1976年以前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开挖外拦江沙不致造成严重淤积,可以建设深水港。但自1977年后经多次试挖(至-5.5米)证明洄淤严重,水深难以维持。因此,要建设深水港尚缺乏依据。笔者1980年进一步作了研究,已基本弄清了外拦江沙航道泥沙淤积的基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经过治理  相似文献   

10.
简讯     
1984年6月10日至15日,国务委员康世恩同志,带领石油部顾问张文彬同志,副部长李敬同志及石油部设计总院院长胡象尧等专家50余人,到胜利油田高产油井视察,并调查研究了黄河口三角洲、五号桩海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海况等情况,以及输出原油港口的港址问题;还访问了当地渔民及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钻井队工人和技术人员。6月14日,我会会员候国本教授向康世恩同志及石油部的专家们就五号桩海区深水大港港址的优越条件,同上海港、天津港、连云港等港址条件的比较,以及大量挖取黄  相似文献   

11.
乐清湾港池开挖后骤淤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建国  庄晓荣 《海洋工程》2007,25(1):114-119
乐清湾避风条件好,潮流动力强,含沙量小,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通过对骤淤机理的分析和试挖槽在台风期间的监测以及大风浪下的悬沙淤积的估算等多种研究后,认为乐清湾港池开挖后不会发生骤淤,实行浅水深用的开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The necessity of using irregular waves, especially multi- directional waves to conduct three-dimensional model tests for port engineering and the test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 example of model test for a por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 deep navigation channel has a large effect on the waves in front of the breakwater near the port entrance and on the wave condition in the port.  相似文献   

13.
从建港条件、港池正常回淤和港池骤淤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乐清湾港区采取"浅水深用"开发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研究表明,乐清湾港区采取"浅水深用"开发建设是可行的,乐清湾港池骤淤可能性不大。对乐清湾港区"浅水深用"开发方案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码头前沿线的确定,这不仅直接关系到码头投资和营运成本,还对今后乐清湾其它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通过对建设投资、疏浚方量、维护成本、营运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与分析以及对码头前沿线位置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和多方案比选后认为,码头前沿线采用400 m栈桥方案是最为经济合理的。二是港池大开挖技术方式合理确定。为减少港池回淤,开挖方式应采取非坑槽开挖,港池与深槽连通,南、北码头区港池疏浚连通。三是港池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在港池开挖和维护中,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对港池疏浚废土的综合利用。结合港区围垦陆域工程的实施、港池疏浚吹填和软基处理,对港池疏浚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既解决沿海大量废弃疏浚泥的处理问题,又可避免疏浚泥对环境的污染。四是港池维护措施的制定。乐清湾港区港池开挖后,港池的骤淤量虽不大,但港池开挖后采取维护措施是必要的,应考虑经济合理的备淤深度,以减少开挖方量和维护量。五是固滩护滩措施的制定。考虑到双屿港开闸泄水对港区回淤的影响,对双屿港南侧滩地采取必要的固滩护滩措施,遏制或减少双屿港开闸泄水对滩地泥沙的掀动作用。六是应结合乐清湾港池疏浚与吹填工程,加强现场监测,进一步验证前期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前期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4.
李振福 《海岸工程》2004,23(4):84-90
港口城市交通系统有别于其他城市交通系统,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港口城市交通文化特征要求港口城市在城市形象建设中体现水的特色、综合交通形象、数字港口形象以及绿色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环抱式港池的水体交换能力强弱对港池的水质有重要影响,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闸坡渔港防波堤改造工程为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在潮流数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开展闸坡渔港扩建前后水体交换能力数值模拟研究,评估工程前后港内水体半交换周期和水体交换率。研究结果表明,闸坡渔港的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29 h,工程后闸坡渔港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04 h。工程后洲仔峡防波堤被改为涵洞式桥梁,使渔港与外海形成了水体交换通道,增加了港池内外水体相互作用和水体交换量,相应的水体交换能力增强。而港池外的两个水产养殖区域由于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后该区域水体交换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铁山湾建港前后水体交换能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山湾是北部湾东北部较大的海湾,水深条件好,可用岸线长。为研究铁山湾建港工程前后湾内的水体交换能力,文章建立了平面二维的水动力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运用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了湾内不同区域的水体半交换时间,模拟结果表明:铁山湾的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29天,海域的水体交换能力主要受铁山湾潮汐作用的影响。铁山湾潮汐作用较强,潮差较大,且铁山湾口门开阔,这都为铁山湾的水体交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程后铁山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42天,工程前后铁山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仅相差13天,说明工程方案对铁山湾水体交换能力无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is the only container port built in the islands off the mainland of China. Batter piles with a sheet-pile-supported platform bulkhead structure were first used as a new shore-connecting structure to connect the front main wharf structure and the back land. Large-diameter sand columns were also used to reinforce the soft foundation of the shore-connecting structure in the deep water of the open sea. A 3D nonlinear FEM model based on re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was built to optimize the large-diameter sand columns’ reinforcing scheme and investigate shore-connecting 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30%, the bottom elevation of the fourth soil layer, and the soft soil just below and directly adjacent to the shore-connecting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as optimal replacement ratio, reinforcing depths, and reinforcing area of the large-diameter sand columns reinforcement by assessing the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hore-connecting structure. By numerical computing,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supported platform was 11.03 cm, which was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 and the piles’ maximum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moments were all smaller than the design strength.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 shore-connecting structure could remain stable by an optimal sand columns reinforcing scheme.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港口在整个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也越来越大,舟山等城市的港口职能化现象明显.如何确保港口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舟山这一典型的港口资源型城市为例,从舟山市的自身特点出发,在叙述该市港口和临港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提出舟山港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象山港水文特征及纳污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使用近期准同步调查资料,叙述象山港水温、盐度、潮流等的水文特征,并讨论象山港的纳污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该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2年6~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镆岛港建立临时验潮站。计 算得到该港调和常数及潮位特征值。分析表明,镆 岛港属于非正规半日潮港。根 据镆岛港和同期及3年石岛港测得资料(二港符合潮汐相似性条件)进行相关分 析和统计计算,获得镆 岛港的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