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国杰  黎凯武 《地震》1999,19(3):261-266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华北地区,主要是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分析了GPS结果、跨断层形变观测以及定点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认为张北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大部分是“场兆”异常;张北震中区在震前至少半年是处于形变闭锁阶段;地壳形变的前兆发展在总体上存在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北6.2级地震的断层形变速率异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北京地区1994-2000年的跨断层形变资料,研究了张北地震的形变前兆规律。以形变速率值和基准值之比作为异常参数,定量分析了北京地区1995-1999年的异常及其与本区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异常出现后的0.5-1年内,都有中强震发生,而在1997-1998年近2年内异常数都超过6次,其间即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1998年1月)。  相似文献   

3.
白晓勤  李冬梅 《山西地震》1999,(1):14-17,35
从山西省形变观测的基础资料入手,回顾了各形变观测台(站)在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6.4级和河北张北6.2级3次地震前后的异常追踪落实过程,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给出了思考之后的启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华北北部地区的1989年大同地震、1991年大同地震及1998年张北地震3次强震前的形变异常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以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形变异常的群体频次在强震前1~2年内均出现高于或接近2倍均方差的高值状态,显示出形变异常的中期异常,异常时空演化的三阶段特征表现不明显。若以形变异常的转折时间(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形变异常频次在震前1~4个月达到高值,显示出异常的短临信息,并且,形变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三阶段(α、β、γ)特征。在对这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与转折时间分别作为判断标准,如果两种群体频次均处于异常状态,则表明异常已处于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阶段,反之,异常仍处于中期阶段。这种形变异常的分析思路可作为形变异常从中期阶段向短期阶段过渡的一种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北6.2级地震的连续形变前兆异常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首都圈连续形变观测网内倾斜及应主的观测资料,对张北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震前1年半到两年(即1996年)在这一地区存在较大区域的连续形变异常,在这种中长异常背景的基础上,倾斜、应变观测结果再次出现新一轮异常,并且新的异常在观测地点和时间上一致,异常点相对于中长期时的空间范围缩小,响震中区集中(约200km范围内)。新一轮异常从其中最早的异常开始到地震发生在1年以内  相似文献   

6.
高立新  常克贵 《地震》1998,18(4):378-382
分析了距张北-尚义MS6.2地震震中110km范围内,内蒙古自治区前光台网地下水位高值异常特征,利用水化前兆标志及判定方法探讨了水位高值异常与张北-尚义地震的关系,并对其判定指标进行了统一约定,分别用异常频次累加加速判别指标值异常频次综合变化速率值二项指标对张北-尚义MS6.2地震进行了中期、短期、短临尺度的检验性预测,张北-尚义MS6.2地震的发震时间基本符合判断结果,指出地下水位高值异常是19  相似文献   

7.
张北6.2级地震地形变前兆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兆宏  谢觉民  张晶  范燕 《地震》1999,19(4):315-322
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水准、GPS、重力、定点形变、流动形变、地应变观测资料及前兆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深大构造对背景场起着控制及传递的作用;震中区位于经历了剧烈地壳运动后近年处于相对平静的地区;背景场与前兆异常动态过程的密切配合,是作出正确震情判定的关键;前兆异常在震后的新发展,在震后趋势预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苍山5.2级地震的地形变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杰  冯志军 《地震》1997,17(4):417-424
运用新方法对苍山地震前后的形变资料进行了异常识别,重点分析形变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显示;(1)苍山地震是大面积应力积累、调整的结果;(2)以外围区100-200km中短及短期异常为主,而震中100km内的近源区异常并不显著;(3)进入短期的异常标志是中短期异常出现转折或反向。  相似文献   

9.
使用距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300km范围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5口水井的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地下水位趋势异常特征及张北Ms6.2级地震前后10天地下水位的微动态特征,表明在北张Ms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确实存在的明显的异常反应,并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张北Ms6.2地震前后水位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与张北地震的关系,对张北Ms6.2地震做出中期,短期,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震前断层异常活动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车兆宏  范燕  马牧军 《地震》2004,24(2):109-118
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 研究了唐山、 大同及张北地震前断层异常活动方式。 结果表明, 震前存在显著的断层异常活动; 断层异常活动方式具有构造控制特征,并与孕震机理有关; 地震孕育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多次应力集中; 从断层不可逆异常活动地区的分布推测, 唐山地震缓解了延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大同地震缓解了紫荆关-狼山断层一线的地震危险性; 张北地震断层异常活动呈松弛变化, 首都圈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将趋于缓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分数维的概念及方法,对京、津、唐地区1968─1975年的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复测成果数据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分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的分数维明显降低,地壳的有序性增强。本文认为,地壳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分数维能够明确地揭示地壳的有序程度,是一种较好地利用形变测量资料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来广东省台站观测资料为基础,总结和探讨了地形变前兆异常指标的辨识方法。由震例总结得到的研究可信度与国内的大致相同。震前异常指标在时间上的协同性表明,不同方法观测到的地形变资料其内在的物理特性是统一的、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3.
路珍  李瑞莎  唐红涛  贾鹏  季灵运 《地震》2016,36(4):89-100
以形变观测资料为基础, 对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测量和定点形变测量资料中的震前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到以下认识: 对于大范围的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 异常发生时间较早, 范围相对较小, 适合于中长期地点的判定; 定点形变观测, 异常发生距发震时间较近, 但范围分布则较广泛, 适合于短期地震的预测, 发震地点需要结合大范围的区域形变测量资料来判断。 本工作对认识前兆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加强实际预报效能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万文妮 《地震》2012,32(2):145-153
本文基于山西带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全部历史资料,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二次地震前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变化的分析, 对山西带断层形变特征及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指出了断层形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的相对性特征, 可供用震例中总结出的断层形变规律跟踪预测和研究未来震情的趋势时参考, 同时对当前华北震情, 特别是山西带震情的跟踪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归纳了自1975年以后华北地区13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地壳形变短临前兆异常60例。统计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震的定性关系,发现距震中较远的台站异常出现较早,较近的台站异常出现较晚,地震的震级与异常的空间展布范围成正比,异常往往倾向震中或背向震中。跨断层的位移型形变异常形态有两大类:一类是趋势性异常变化,另一类是高频波动。本文提出了将连续型形变转化为应变的方法。从1989年10月16日大同-阳高61级地 震和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缓地震的实例可见,地震往往发生在高应变区或其附 近,异常量级可达10-6。  相似文献   

16.
对张北6.2级地夺前廊坊市区域内4口浅井的水位变差研究表明,这4口井的水位变差在张北地震前显示出明显的中期和中短期异常变化,存在着“正值上升→下降→负值→地震”的规律。认为浅井水位作为一种附加力源,以流体载荷、孔隙压力、化学腐蚀的形式作用于地壳岩石,对张北地震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7个形迹有震异常的震例,通过分析归纳出了形迹有震短临异常的五个基本形态特征:(1)异常初期快速突变;(2)异常在发震前一般都恢复,在突变期间一般不发震;(3)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出现恢复一个月以内;(4)震级与异常幅度之间无明显数量关系;(5)异常范围一般为200km左右。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形迹短临前兆异常上述特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1992-2007年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为统计样本,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年度地震预报进行了检验,从一个侧面评价了当前地形变监测地震能力.结果显示在16年中无中强地震漏报,其中报对地震4个,报错地震19个,对错比例为21%.这表明地形变对中强以上地震有较强的监测能力,但由于二者之间尚无确定的对应关系,导致了错报率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张北地震前、在中期阶段,多井水氡出现负异常变化;短期阶段出现区域水氡差分异常的月频次增加;短临阶段则出现怀来4井水汞的多次突跳。大同地震前多井出现水氡的趋势性正常,是张北地震水化前兆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本文分析了张北地震水化方法预报失误的原因。讨论认为,水氡负异常做为中期前兆的信度较低;为提高水化预报地震的效能,必须与其它前兆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