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历史水温资料分析建立无维温度θT和无维深度η,进而建立水温垂直剖面的无维自模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利用热传导方程在忽略平流和侧向涡动效应条件下建立描述表层水温,底层水温和上均匀层厚度的一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历史水温资料分别建立无维温度θT,和无维深度η,进而建立水温垂直剖面的无维自模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利用热传导方程在忽略平流和侧向涡动效应条件下建立描述表层水温(TS)、底层水温(TH)和上均匀层厚度(h)的一维模式。利用本模式试报了(时效为5d,10d,15d)南黄海20个站的TS,TH,h及温跃层厚度和强度,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文中根据黄、渤海区水温资料建立了无维深度η和无线温度θT以及相应的水温垂直剖面的相似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设:上均匀层厚度h=h(x,y,t)、表层水温Ts=Ts(x,y,t)、上均匀层以下的温度Tz=Ts(x,y,z,t)、底层温度TH=TH(x,y,t)、流速分量u=u(x,y,t)、v=v(x,y,t)和海面起伏ζ=ζ(x,y,t),提出了水温垂直结构的二维数值预报模式,模式的求解是用“ADI”和“HN”法进行.文中引列了预报时效为4天的试报结果,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1]建立的底层温度(TH)与其水柱垂向平均温度(T)的经验关系TH=f(T),结合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垂向平均)热传导方程,发展了以水气温差和风速为已知量的底层温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避开了海面热量和动量输入在垂直水柱中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而直接报出底层水温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黄渤海海区水温资料建立了无维深度η和无维温度θT以及相应的水温垂直剖面的相似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设:上均匀层厚度h=h(x,y,t),表层水温Ts=Ts(x,y,t),上均匀层以下的温度Tz=Tz(x,y,z,t),底层温度TH=TH(x,y,t0,流速分量u=u(x,y,t)和v=v(x,y,t)及海面起伏.ζ=ζ(x,y,t),提出了水温垂直结构的准三维数值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黄渤海海区水温资料建立了无维深度η和无维温度θT以及相应的水温垂直剖面的相似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设:上均匀层厚度h=h(x,y,t)、表层水温TS=TS(x,y,t)、上均匀层以下的温度TZ=YZ(YZ(x,y,z,)、底层温度TH=(x,y,t)、流速分量u=u(x,y,t)和v=v(x,y,t)及海面起伏ξ=ξ(x,y,t),提出了水温垂直结构的准三维数值预报模式。模式的求解是用“ADI”和“HN”法进行。文中引列了预报时效为4d的试报结果,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水温垂直剖面的自模性将其由T-Z分布变为θ-η剖面为基础,在考虑海面加热,忽略热平流效应和来自海底的热通量情况下,将海洋分为4层,并在各层内利用其自模函数的积分趋于常量的特性,对引入自模函数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推导运算,导出描述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7个特征量的闭合方程组.当解得这些特征量之后,代入含有自模函数的温度表达式,即获得预报的整个水温剖面.为了检验模式的功能,我们利用东海西北部海域中27个测站,以5月5日和5月10日实测的特征量作为初值,分别试报了5月10日和5月15日的特征量及水温剖面.试报的结果表明:试报特征值和温度剖面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特征温度小于或等于0.23℃,特征深度小于或等于1.18m,而水温剖面小于或等于0.20℃.由此可见,试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水温垂直剖面的自模性将其由T-Z分布变为θ-η剖面为基础,在考虑海面加热,忽略热平流效应和来自海底的热通量情况下,将海洋分为4层,并在各层内利用其自模函数的积分趋于常量的特性,对引入自模函数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推导运算,导出描述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7个特性量的闭合方程组。当解得这些特征量之后,代入含有自模函数的温度表达式,即获得预报的整个水温剖面。为了检验模式的功能,我们利用东海西北部海域中27个测站,以5月5日和5月10日实测的特征量作为初值,分别试报了5月10日和5月15日的特征量及水温剖面。试报的结果表明:试报特征值和温度剖面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特征温度小于或等于0.23℃,特征深度小于或等于1.18m,而水温剖面小于或等于0.20℃。由此可见,试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徐伯昌 《海岸工程》1996,15(4):46-55
本文旨在全面地介绍前苏联学者在研究海洋水文要素垂直剖面自模性及无维模式方面的重要成果。主要内容有:(1)海洋活动层分析-θ(η)的发现;(2)海洋活动层温度剖面参量化描述-θ(η)的经验模式;(3)温(盐、密)度垂直剖面自模函数存在的理论证明;(4)自模函数θ(η)的应用;(5)自模函数在盐度垂直结构参数化的应用;(6)自模函数在浅海水主要素垂直分布模拟和数值预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水温垂直剖面无因次自模函数研究海洋垂直热结构方面的经验,对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海水水温的正、负梯度层,提出了2种无因次温度和深度表达式,然后利用实测资料按单站和整个研究海区分别拟合了自摸函数θ=f(η)。回算检验结果表明,用上述自模函数回算水温的平均均方误差均小于0.15℃,证明了含中层冷水的垂直热结构亦存在自模性,所提出的无因次经验表达式具有可靠性,纠正了认为自模函数的建立仅适用于单跃层结构的观点,并为进一步建立黄海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数值预报模式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前人关于水温垂直结构计算、模拟和预报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海面吸收辐射和透射辐射、地形、风、海流、界面摩擦及其引起的混合作用的强温跃层三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运行的驱动量仅为风和气温场资料,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张建华  苏洁  李磊  王旭  王赐震  李燕  刘钦政 《海洋预报》2005,22(Z1):122-127
以海洋原始方程组为基础,用SST常规船舶资料形成初始场,以气象预报产品提供海表面的强迫场,建立了一个有限区域的SST短期(3~5d)动力数值二维预报模式,开创了第一代SST短期数值预报模式.利用此模式进行了试预报,预报效果良好,实现了表层海水温度数值预报业务化运行,实效为3d的预报精度均方误差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渤海,黄海强温跃层数值预报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对前人关于水温垂直结构计算,模拟和预报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海面吸收辐射和透射辐射,地形,风,海流,界面摩擦及其引起的混合使用的强温跃层三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运行的驱动量仅为风和气温场资料,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浙江近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浙江近海的潮汐、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网格嵌套和动边界技术对原模式作了改进,以提高计算的精度,改进后的模式在浙江近海的应用中被证明是成功的.沿岸50个潮位站计算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加入动边界以后的小区域细网格计算较之粗网格以及未加动边界以前精度普遍提高,比较的均方差结果为:M2分潮振幅差4.6cm,相角差7.14°;S2分潮振幅差5.0cm,相角差5.4°;K1分潮振幅差2.25cm,相角差5.76°;O1分潮振幅差1.56cm,相角差5.5°,可见计算与实测符合良好.另外,选取了105个实测潮流点,比较了表层M2和K1分潮流调和常数分量Ucosξ,Usinξ,Vcosη,Vsinη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偏差,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的符合程度较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主要分潮的潮位同潮图、潮流同潮图、潮汐性质、潮流性质、潮流椭圆和潮流的运动形式等,发现4个主要分潮M2,S2,K1,O1在本区内均未出现无潮点;M2分潮流在29°18'N,122°46'E处有一个圆流点.此外还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都与实测情况符合良好,从而对整个浙江沿海区域的潮汐潮流特性有了一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5.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对于海水流动、声学特性、潜艇活动、水下兵器使用,都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海水密度垂直分布的计算与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献[1]中,曾提出了借助于无维变量η=(Z-h)/(H-h)及?=(T_h-T(z))/(T_h-T_H),寻求水温无维模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他海洋水文要素  相似文献   

16.
以海洋上部混合层(UML)存在为基础,建立了考虑UML深度变化的二维层模式。探讨有限区域的短期海表温(SST)业务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方程有三:低频流(黑潮及其分支)的无幅散化余流方程组、动力预报方程和模式物理学方程。本模式用于3~5d的SST预报,同时也给出UML平均漂流的预报。指出在大风状况下的降温,UML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并与UML为平底时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含中层冷水海洋垂直热结构的特征,将其分为4层,并考虑来自海面的热力和动力强迫因子、水层界面剪切应力和卷挟热交换、热平流、混合及地形影响等条件下,从原始动量、连续方程组及热传导方程出发,对整个海洋和各水层分别进行垂向积分,导出相应的描述风生界面起伏、各水层平均流场和温度场的闭合方程组.当解得各水层的平均温度场Tk(k=1,2,3,4)后,根据Tk与对应水层界面特征温度间的关系获得后者,最后通过水温剖面表达式获得含中层冷水海洋的三维热结构.为了检验本模式的功能,以时效为5d试报了5月15日研究海域的三维热结构,并将试报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报水温的均绝误差为025℃,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水温垂直剖面无因次自模函数研究海洋垂直热结构方面的经验 ,对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海水水温的正、负梯度层 ,提出了 2种无因次温度和深度表达式 ,然后利用实测资料按单站和整个研究海区分别拟合了自模函数θ =f(η)。回算检验结果表明 ,用上述自模函数回算水温的平均均方误差均小于 0 .1 5℃ ,证明了含中层冷水的垂直热结构亦存在自模性 ,所提出的无因次经验表达式具有可靠性 ,纠正了认为自模函数的建立仅适用于单跃层结构的观点 ,并为进一步建立黄海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数值预报模式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和钱塘江潮波的联合数值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德明  方国洪 《海洋学报》1988,10(5):521-530
本文应用有限差分法,对杭州湾采用二维模型,对钱塘江采用一维模型进行了潮波联合数值计算,得到了全日((O1+K1)/2)、半日(M2)和浅水(M4)分潮的调和常数,计算结果比单纯的二维模型结果更符合杭州湾潮汐潮流的实际情况,并得出了关于余水位和余流的更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文献[l]建立的底层温度(TH)与其水柱垂向平均温度()的经验关系,结合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垂向平均)热传导方程,发展了以水气温差和风速为已知量的底层温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避开了海面热量和动量输入在垂直水柱中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而直接报出底层水温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结果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