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国统一编目系统将中国区域地震台网数据与国家地震台网数据相结合,进行统一编目,实现全国台网间、台站间的联合定位,最终产出参数更合理、内容更丰富的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2.
从《山西省地震目录》编制的现状出发,通过对地震目录编制中有关环节分析,找出不足,探讨了改进编目工作、提高地震目录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震目录在地震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剖析山西省地震目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改进编目工作、提高目录质量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资料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对比方法,对1976-2011年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分析.通过对固定台站、呼和浩特模拟遥测台网、流动台站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震监测资料完整率由7.4%提升到96.3%,平均提升率88.9%.依据“‘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数据格式,将各个阶段不同的地震目录和观测报告格式,统一为“‘十五’全国统一编目”格式,实现数据“格式统一、数据连贯”.  相似文献   

5.
使用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3天及后7天甘肃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邻省共享台站记录到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RISP系统自动检测余震序列,并将检测结果与人工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编目与人工编目定位结果基本一致,震中位置差(3.9±1.51)km,震级差值ML(0.17±0.22);自动编目结果的发震时刻普遍略早于人工目录,但两种目录中大部分余震发生时刻的差值在2s内.自动编目产出速度快,且能检测人工无法识别的微小余震,提高了目录完备性.综合来看,自动编目系统产出结果符合预期目标,可为震群趋势判断、破裂过程快速反演等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地震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共触发和分析地震144844条.通过将编目自动处理系统产出结果与四川台网人机交互分析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分析地震事件与台网正式目录地震事件匹配率为32.15%,ML≥3.0地震触发率可达79.18%.匹配的地震事件中80.57...  相似文献   

7.
地震月报目录数据转换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在地震璃目中数据转换的格式和转换程序设计方法,利用数据库语言编写了数据转换程序,为地震月报目录和历史地震目录编目提供了实用工具软件。  相似文献   

8.
安徽地震编目自2009年数字化以来,编目方式发生变化,本文从地震初动标注、震相分析、振幅量取等阐述安徽数字地震编目工作进展,同时提出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地震编目精度的方法,规范编目检查流程,减少人工误差。  相似文献   

9.
中国测震台网统一地震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总体构成、技术系统、产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测震台网现行的统一地震编目工作体系,对统一地震编目产出情况进行了简要统计分析,并与“九五”期间的地震编目产出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应读者要求,现将我省公元512年至1985年Ms≥4地震整理编目,供参阅。公元512年至1979年的目录选自顾功叙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1980年至85年的目录选自山西省地震局编《山西地震目录》。1900年以后的地震为仪器记录的地震。整理过程中改正了部分舛误。补遗中所列为《中国地震目录》中未收入的地震。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震目录修订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震梁  曹学锋 《中国地震》1998,14(3):1-5,14
中国地震目录历经四次大规模的修订,已渐趋完善,然而,由于资料的不足和认识的差异,对地震目录中,特别是历史地震目录中一些参数的确定,甚至地震的增删,还存在不同看法和外议,给实际使用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针对目前历史地震目录确定中存在的多观点状态,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历史地震工作者讨论,以期共同制定一个能为大家接受的历史地震参数确定方法的规约。  相似文献   

12.
王芃  邵志刚  石富强  尹晓菲 《地震》2021,41(4):1-14
对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有助于中国大陆强震趋势的判定。 由于地震目录完整性的限制, 目前对中国大陆强震时间间隔的分析多基于1900年以来地震目录。 因为记录时长相对较短, 难以排除当前强震时序特征基于偶然的可能性, 并且可能导致过拟合而影响预测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根据2021—2030年中国大陆地震重点危险区确定工作中的相关资料, 对合成地震目录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区域地震活动强弱交替是一种普遍现象, 当假设中国大陆活动断层具有准周期复发特征时, 合成地震目录时序特征与当前目录最为接近。 基于上述认识, 使用适用范围更广的单参数指数分布拟合了中国大陆强震间隔, 并结合相邻强震构造关联随时间的变化对2021年5月22日玛多7.4级地震后中国大陆的强震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继玛多7.4级地震之后, 未来两年中国大陆再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大, 下次强震发生在2022年年底之前的概率为61.81%。 下次强震发生在2021年的概率为30.58%, 最有可能的发震区域是巴颜喀拉地块; 下次强震发生在2022年的概率为44.97%, 重点关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需求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是当每天地震交切定位后,存放到总库中,月底编辑、修改、整理形成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本文主要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及邻近区域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值研究为基础,运用多种手段对青海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大致确定了不同震级下限的完整目录的起始时间,得出如下结果:认为4.7级以上地震的完整起始年为1960年左右,5.0级地震的完整起始年为1950年左右;5.5级以上地震的完整起始年为1925年左右;6级以上地震的完整时段为1917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强地震余震序列地震目录编目是否完备、 震源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余震序列特征分析、 震后趋势快速判断和强余震预测等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余震序列目录中存在较多单台记录地震事件,地震观测报告仅给出其震级,而未给出震中位置. 由于余震波形间的相互交叠干扰,使得余震最大振幅的测量误差较大,造成地震观测报告给出的单台事件震级误差较大. 精确估计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中和震级,能够补充完善现有地震目录,提高地震目录的完备性. 本文对单台记录地震事件震中和震级的估计不仅限于单个台站,而是通过分析区域台网中多个台站的波形记录实现. 首先以余震序列中震级较大、 波形记录信噪比较高的地震波形作为模板,使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检测单台记录的地震事件在多个台站的震相到时. 如果能在4个以上台站检测到震相,则利用测震台网常用的HYPOSAT方法估计其震中位置,并利用多个台站记录波形与模板地震的振幅比估计其震级. 之后计算主震发生后不同时间的最小完备性震级,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以分析此地震余震序列的目录完备性. 经过计算共得到253个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级和其中177个事件的震中位置,其震中空间分布范围与余震序列中其它地震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震级复测以及与人工拾取震相到时误差对比表明,该方法所得震相检测和震级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主震及最大余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有较多数量单台事件的目录所给出的震级偏低,分析认为可能受主震与较大余震后续震相以及余震间相互干扰所致. 主震发生0.02—0.3天内,其余震序列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的对数呈线性下降,在0.3天后最小完备性震级稳定在ML1.1左右.   相似文献   

16.
邓世广  王月  马亚伟 《中国地震》2019,35(3):541-549
首先,基于Python爬虫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地震目录的自动下载;然后,针对省局台网快报目录汇总后存在重复定位地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筛除重复定位地震的方法;最后,分析EQ3格式地震目录的二进制结构,实现了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地震目录向EQ3格式的转换。实际应用表明,该程序能够显著提高EQ3格式地震目录更新的工作效率,更高定位精度的地震目录也有助于对地震活动性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Artificial earthquake catalogue simulation is one of the way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existing earthquake catalogue,the scarcity of large earthquake recor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Based on the Poisson distribution model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the Gutenberg-Richter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ship, the Monte Carlo method which can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chastic nature and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process is used.This paper simulates the future seismic catalogues of the Fenhe-Weihe seismic belt of different durations and conducts statistical tests on th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catalogue meets the set 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s and meets the Poisson distribution hypothesis,which can obtain a better simulated earthquake catalogues that meets the seismic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the simulated earthquake catalogues,future earthquake trends in this region are analy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测震台网地震目录数据的服务水平,构建了基于Django框架的可视化地震目录服务系统。该系统以Django框架为基础,在前端工具包Bootstrap的管理下,通过Highcharts图形库和高德地图实现了地震目录的可视化服务,为地震目录的对外服务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系统特点;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系统的功能;重点分析了该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如在地震编目、序列自动编目、测震台网控制震级能力评定、辅助台网布设方案设计及地震现场应急等方面的应用。用户反馈的信息表明,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可以在地震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