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断裂的垂直构造地球化学分带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岩具有构造-化学二重性,断裂混合岩是一种更深位的断层岩.由此,R.H.Sibson提出的断层(岩)垂直分带双模式,可扩展为垂直构造地球化学分带三模式.自上而下为:碎裂岩带;糜棱岩带;断裂混合岩带.不同的带有不同的变形-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2.
<正> 混杂体(Melange)是由板块俯冲过程中所导致的各种构造作用而混杂形成的一些杂乱地质体。它的主要特征是大小不同的各类岩块嵌在比较塑性,遭到强烈剪切作用和破碎作用的基质中,每一混杂体都包括基质(matrix)、外来岩块(exotic block)和原地岩块(native block)三部分。根据其中含有时代新于基质的外来岩块和基质的强烈剪切变形而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体(Olistostrome),又可根据基质的塑性形变和外来成分岩块的普遍出现而区别于一般构造产物(破碎岩、构造角砾岩等)。  相似文献   

3.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孜-理塘断裂带是义敦造山带与雅江褶皱带的分界断裂。该带由韧性又脆性冲断层、平移断层,以及各种岩块、构造岩片等组合而成。其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洋壳的俯冲、晚三叠世末期弧-陆碰撞、陆内会聚和喜马拉雅期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鹰扬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西南段,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丰富的物质记录和构造演化信息,是研究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拼合造山过程及相互关系的重要对象。对鹰扬关构造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变形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其由基质与岩块组成,基质为变质含凝灰质细碎屑岩,岩块为变质火山(碎屑)岩、微晶石英岩与大理岩等;根据野外变形特征及各期变形的叠加改造关系,于鹰扬关构造混杂岩中识别出5期构造变形,并建立了5期构造的相对变形序列。S_1、S_2代表晋宁期变形作用(D_1~D_2); S_3及NNE向断层左行走滑运动指示加里东期NW-NNW向挤压作用(D_3);印支期及早燕山期W-NWW向挤压作用(D_4)对前期构造进行了改造, NNE向断层发生右行走滑运动;晚燕山期的伸展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活动(D_5)。变形序列的建立为区域构造过程的探讨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一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蛇绿岩环境分析表明。部分为洋中脊环境。大部分为洋岛环境。明确了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由一系列向南俯冲的逆冲断层分隔的岩块组成。初步总结了西金乌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内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滤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梭岩和变晶糜梭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  相似文献   

7.
嘉黎—迫隆藏布构造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嘉黎—迫隆藏布构造混杂岩带实质上是一个多类型、多体制、多级别 ,但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及构造夹块组成的复杂构造体系 ,露头几何学特征为高角度逆冲断层 ,蛇绿杂岩混杂堆积 ,剖面上为大规模的逆冲岩片和剪切岩块的定向排列 ,具有逆冲推覆—右行走滑的构造运动学演化。  相似文献   

8.
垦丁混杂岩出露于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内,长约20 km,宽最大可达1 km,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大致平行于马尼拉海沟北段,其分布特征类似于与俯冲板块边界相关混杂岩的特征,因此垦丁混杂岩成因的确定对于了解台湾造山带结构及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垦丁混杂岩成因,目前主要分为沉积(olistostrome)成因和构造成因两大观点。通过野外观察,垦丁混杂岩的泥质基质普遍发生强烈的剪裂作用,鳞片状结构大量发育,基性或超基性的外来岩块夹杂其中。此外,在垦丁混杂岩内还发现香肠化的砂岩块、由泥质基质充填的脉体及砂岩表面的水压破裂等构造现象。这些现象均反映垦丁混杂岩为构造成因而非沉积成因。垦丁混杂岩体原形成于增生楔底部,并受到一定的高压及应力剪切作用,之后随同卷入的外来岩块及连续沉积地层块体一起沿着马尾逆断层出露于地表浅部,代表南海洋壳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的构造混杂堆积岩体。  相似文献   

9.
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构造带西段原划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中发现大理岩、混合岩、黑云二长变粒岩、阳起石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等老变质岩岩块,多呈透镜状或断块产出,规模不一,大者宽达数百米,小者不足10 m,与围岩为断层接触.受强烈韧性剪切作用,广泛发育韧性变形.其中黑云母石英片岩可能为飞来峰构造,其余变质岩岩块是板块碰撞时构造卷入的基底岩块.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认为,断层两边的岩块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其形状和大小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不显著,为了研究岩块运动的简便,假定岩块为刚体,则岩块内任何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岩块一般运动比较复杂。岩块的一般运动可看作是平移和转动的叠加,像车轮滚动,车轮既随着轴平移又绕轴转动。所谓平移是岩块内任一给定直线,在运动中该直线产状不变。所谓转动是岩块的各质点在运动中都绕同一直线作圆周运动。事实上,断层两边岩块  相似文献   

11.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是1∶25万《麻扎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厘定的。岩块主要由火山弧杂岩、与弧相关的沉积建造和外来岩块3部分15个块体组成。各块体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基质分布在岩块的边部,主要由构造片岩和糜棱岩等组成。它包含着古洋壳消减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对构造混杂岩内角闪石英闪长岩进行SHRIMP测年,结果为(338±10)Ma,为早石炭世。麻扎构造混杂带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的内容,而且将该带的演化时限提前到早石炭世,为西昆仑造山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藏南江孜一带的上白垩统宗卓组沉积混杂堆积岩呈近东西向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平行相伴,由“基质”、原地岩块、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基质”以正常沉积的细碎屑岩为主;原地岩块是沉积物未完全固结时,由于重力或其它地质作用使之变形变位后形成的;外来岩块成分复杂、形态各异、大小悬殊,不同岩块中产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箭石、双壳类等化石。岩块间很少直接接触,地貌上明显突起,其变形变质程度与“基质”极不协调,它是早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板片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俯冲,于被动陆缘形成近东西向的狭长海槽,而仰冲板片受到强烈的破碎,大小不等的岩块滑落于海槽中构成的沉积混杂堆积岩。  相似文献   

13.
金松 《地质学报》2020,94(8):2227-2242
杜尔基构造混杂岩是一套由"基质"和"岩块"构成的混杂堆积地质体。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查明其"基质"主要为一套强变形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局部具有复理石沉积建造的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岩块"岩石类型为辉石角闪岩、角闪石岩、玄武岩、辉绿岩、闪长岩,其中玄武岩、辉绿岩具有低Ti、高Mg和Al的特点,为一套富钠贫钾岩系,具有洋中脊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双重构造属性,形成于洋内初始俯冲背景下的弧前构造环境,属"外来岩块";闪长岩SiO_2均值53.41%, MgO均值5.57%,Mg~#均值51,FeO/MgO均值1.08,属镁闪长岩(MA),相比玄武岩、辉绿岩更加富集Ti、Ta、亏损Nb,形成于俯冲消减背景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与基质大地构造环境基本一致,应属"原地岩块"。通过对杜尔基构造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及其构造属性的研究,结合其各组成物质的同位素年龄信息、区域地质背景及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成果,认为杜尔基构造混杂岩可能反映了晚石炭世洋内俯冲-早二叠世洋陆俯冲-中二叠世洋盆关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厘定库车坳陷西段盐岩沉积边界盐构造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工业地震剖面解析和三维沙箱物理模拟实验对阿瓦特构造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阿瓦特构造带是库车坳陷西段典型挤压构造转换带,由乌什凹陷至阿瓦特凹陷,形成了由叠瓦逆冲断层向盐相关褶皱过渡的构造转换特征;(2)塔拉克走滑断层发育于乌什凹陷和阿瓦特凹陷交界处,是一条发育于盐上覆层的滑脱形成调节性横断层.受该断层影响,在盐上覆地层中形成塔拉克向斜、塔拉克背斜等拖曳式盐相关构造.越靠近塔拉克走滑断层,褶皱拖曳揉皱作用越强,甚至容易发育褶皱相关断层,促使盐岩出露地表;(3)阿瓦特构造转换带新生代变形主要受区域挤压作用、盐层分布及基底断裂活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基底构造格架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的基底组成及其演化,是国内外争议的地学问题之一。阿尔金山是塔里木盆地基底出露的主要地区之一,我们以阿尔金地区蛇绿岩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对阿尔金山古大地构造格架的恢复,来讨论塔里木盆地基底结构与演化。沿阿尔金山北缘自西向东从新疆的红柳沟、拉配泉,到甘肃的阿克塞、肃北一线,发育一条蛇绿岩带,新疆地质志将其划为蓟县系。在拉配泉一阿克塞之间,主要出露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块,以断层与长城系党河群接触。在阿克塞以东至肃北一带,出露的主要是堆晶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层状块状玄武岩、玄武质角砾岩和集块岩以及共…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锡矿带为一具独立的控岩、控矿构造系统和成矿系列,是自成体系的构造—岩浆—锡多金属矿化带。锡矿带对应于北西西向的构造—岩浆带,其中已知的锡多金属成矿区又与近等轴状的穹窿、背斜隆起构造、花岗岩隆起构造和环块构造相对应。环块构造、隆起构造是锡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褶皱隆起构造和侵入隆起构造协调式组合是锡矿的最佳成矿构造,环块构造又是锡矿成矿构造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嘉黎-帕隆藏布构造混杂岩带长期以来被认为仅断续出露于帕隆藏布南岸.通过在建铁路勘察,利用航空物探(航空瞬变电磁(VTEM)、航空大地电磁(ZTEM)、航磁)与钻探验证,重新厘定了其位置,并分析了其工程地质风险.结论:(1)混杂岩带主体分布于帕隆藏布北岸,南北最宽可达约5 km,边界断层分别为嘉黎-易贡藏布断层与嘉黎-帕隆藏布断层.(2)该混杂岩带具“强变形带、弱变形域”特征,强变形带内基质主要为变质富钙砂岩等,岩块主要为斜长角闪岩等,工程性质差;弱变形域内为层状大理岩等,南侧边缘为花岗岩侵位,工程性质较好.(3)工程地质风险:南侧边界嘉黎-帕隆藏布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地震活动风险;强变形带内隧道软岩大变形及桥台破碎岩质岸坡失稳风险;弱变形域、侵位岩体内构造接触面和断层沟谷的隧道突涌水风险、深埋段落的岩爆与高地温风险.(4)本航空物探方法对于探测大型地质构造效果良好,可推广至其他复杂艰险山区基础地质研究中.本研究可为区域古板块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为构造混杂岩带工程地质研究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乌奴耳构造混杂岩由不同性质的岩块和基质组成,属泥沙质构造混杂岩.岩块可分为内部岩块和外部岩块两种类型.岩块大小不一,成分和形态各异,在混杂岩中分布无序.基质为片理化泥质岩或千枚状板岩,剪切变形强烈,面理产状紊乱,绕岩块分布.综合研究表明,乌奴耳构造混杂岩明显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堆积,是典型的泥沙质构造混杂岩,是新林-喜桂图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控矿构造体系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确认了会泽Pb-Zn矿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存在,认为矿山厂、麒麟厂矿区构造为一双重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指出逆冲推覆断层引起的褶皱是控矿的主要构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背景,指出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根据美国H.F.Reid的"弹性回跳理论",应力作用使最初处于平衡状态的岩块产生形变,以致在岩块之间出现相对位移。当岩块某一点应力超过阻力时,岩块将破裂而形成断层。此时,断层两边的岩块又回到新的平衡状态。B.C.Papazachos以该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型。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型假定:①对于所有震源区,应力以常速积累,并在主震发生过程中释放;②每个轮回的极限应力值τ_1不完全相同,而是围绕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