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其钴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以上,明确金川矿床矿石中含钴矿物特征及其超常富集的赋存规律,对于关键金属元素成矿动力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超常富集成矿过程与驱动机制有着重大意义。从金川矿床形成及影响矿化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中钴元素成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同时通过包括元素共生分异规律、共伴生富集成矿的主控因素来研究钴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金川矿床矿石中独立的钴及含钴矿物极少,多为硫化钴镍矿物和硫砷化钴镍矿物,主要为辉钴镍矿、辉砷镍钴矿、硫砷钴镍矿、辉砷钴镍矿,其中辉砷镍钴矿与辉砷钴镍矿常与磁黄铁矿或镍黄铁矿连生,尤其大部分存在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暗示其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Co主要分散于硫化矿物组(约占90.30%)中,其中约97%分散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约2.85%的Co分散于羟镁硫化矿物组中,其中44.46%分布于墨铜矿中;6.51%的Co分散于脉石矿物组中,其中约73%分散于蛇纹石中。在镍黄铁矿中Ni/Co值约为44.00,镍铜微晶中Ni/Co值约为2.00;在磁铁矿中Ni/Co值约为11.00;在金川矿床分布最广泛的蛇纹石等脉石矿...  相似文献   

2.
山东沂南铜井金矿位于沂沭断裂带的鄌郚-葛沟断裂西侧,是鲁西典型的矽卡岩型金矿。矿石成分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石榴子石、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填隙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类型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矿石岩性主要有黄铁矿化闪长玢岩、黄铁矿化角岩、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矽卡岩、黄铁矿化大理岩还有部分石英脉型矿石和磁黄铁矿型矿石。成矿期次划分为矽卡岩期、热液期、表生期。该文利用光谱分析对矿石中Au,Ag,Cu,Pb,Zn,As,Sb,Bi 8种微量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探针对矿石薄片进行微区分析,对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研究总结,研究表明:光谱中Au,Cu,Ag,Sb四种元素显示了较好的聚类特征,对找矿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电子探针数据分析显示Co与Ni的比值大于1,As元素含量较低,矿床呈现岩浆热液成矿与变质热液成矿叠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赋存于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部,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矿石,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通过野外详细观察、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矿物特征鉴定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德尔尼铜(钴)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矿石结构以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钴元素在早期黄铁矿中比较富集,晚期黄铁矿中较贫,w(Co)/w(Ni)值指示黄铁矿与巴西Sossego铁氧化物-铜-金矿一致;早期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质量比值指示矿床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于中温环境,进一步证明了该矿床不是岩浆型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海底喷流-沉积阶段、构造变形阶段、热液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铜、钴、锌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4.
蓬莱荆家庄金矿床赋存在胶东岩群郭格庄岩组与燕山早期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 ,矿体受NNW向断裂带控制 ,呈似层状。矿石中共生或伴生的有益组分有银、铜、铅、锌等。具较强的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硅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属浅而富石英脉型多金属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猫岭金矿是一低品位、大型热液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以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二段的千枚岩中,受北北东向片理化带及低序次构造裂隙所控制。矿床原生晕样品的 R 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的元素为 Pb、Ag,其次为 As。即 Au、Pb、Ag 代表了主成矿阶段矿化元素组合特征,而 As 和 Co、Ni 元素组合分别反映了与 Au 矿化具成因联系的毒砂和磁黄铁矿化特点。(Au、Pb、Ag)因子与(As、Ag)因子紧密相关,与宏观上所见矿化阶段生成的矿物(自然金、方铅矿等)沿毒砂裂隙分布的特点相吻合,从而说明这两个因子的元素组合代表了最佳成矿地段的元素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块状特富矿是深部熔离-贯入型矿石的典型代表。通过地质模型来直观了解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块状特富矿的空间分布:平面上分布于Ⅱ矿区33~41行之间,垂直方向上分布于1 150~1 500m标高范围内;根据其与Ⅱ矿区Ⅱ-②矿体的超基性岩的空间关系,将块状特富矿划分为岩体内部型和岩体边部型。通过对块状特富矿及其附近细脉浸染状矿的矿物成分测试,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由98%以上的金属硫化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其中,镍黄铁矿较发育,没有方黄铜矿;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均为单斜晶系,说明特富矿晶出温度很低,为100℃~320℃。首次对金川各类矿石中长石或石英进行液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证明其成矿期晚于其他深部熔离-贯入型岩浆矿体。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期次、控矿因素、成矿标志等的研究,指出块状特富矿分布受构造控制,与细脉浸染状矿石、含矿化辉绿岩脉密切相关,并认为NE向平推断层发育、且有细脉浸染状矿石或含矿化辉绿岩脉产出的部位是寻找块状特富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西省右玉县石窑子-火烧滩地区的金矿矿床地层和地质构造分析,得出该矿区,是矿化带受北东向韧性剪切断层控制的含金钾长石英脉型金矿,可与我国东坪式石英硅化、钾化蚀变岩型金矿类比.初步的调查研究已圈定,Au矿致异常16个,确定矿体4个,含金品位1.11×10-~7.44×10-6,具备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金矿带位于胶北隆起的西北部,栖霞复背斜北翼。矿床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严格受NE、NNE向构造控制。金矿床最佳元素组合是:Au、Ag、Te、Bi;Au、Ag、Cu、As、Pb。找矿指示元素为:Au、Ag、Te、Cu、Pb、Zn、Sb、Mn、Ba等10种。Au与Ag、As、Te、Bi、Cu密切相关,Au与Ag、As、Te相关系数接近1。矿体异常按三级浓度带圈定,出现三个浓度带的元素有:Au、Te、Ag、Cu、还有Zn、Mo。外带与蚀变带空间展布基本一致,内带反映矿体空间位置。矿体元素轴向分带自上而下是:Sb、As、Ag、Pb、Bi、Cu、Se、Te、Au、Zn、Mn、Ba、Mo。矿体不同标高元素对比值(As×Ag)×100/Mn,矿体头部比值>2;矿体中部比值>0.5,<2;矿体尾部比值<0.5。矿体头尾晕判别函数分带指标,判别函数是:y=0.0685Ln(Ag×As)-0.0182Ln(Au×Te)-0.0203LnCu-0.1046LnMn。判别临界值Yc=-0.4960,当判别函数Yc大于或小于-0.4960时,分别为矿体头部和尾部指标。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异常元素在矿体空间有明显浓度分带和垂直分带。异常受构造控制,并与构造方向一致,且呈带状分布。矿体头部元素:Sb、As、Ag;近矿指示元素:Au、Te、Bi、Cu、Pb;矿体尾部指示元素:Mo、Ba、Mn、Zn。金矿原生晕可以有效地直接圈定破碎蚀变带及脉体含矿富集地段,以及寻找深部盲矿体和判断矿体剥蚀程度。  相似文献   

9.
对柬埔寨柏威夏罗文德邦已发现的铜矿体进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含矿岩石为闪长玢岩类,含矿岩体与围岩同为二叠系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含矿岩体受NWW向的构造控制;岩浆的侵入成岩和含矿热液作用,使近矿围岩受到广泛的交代蚀变,在岩浆沿构造上升交代蚀变过程中,岩浆中的黄铜矿、黄铁矿开始结晶熔离,岩浆上升达到赋存空间,使岩石绢英岩化,同时使有益元素黄铜矿、黄铁矿形成工业矿体,有局部的地段沿微型裂隙充填形成含矿石英脉和黄铜矿细脉;该矿床属热液交代-充填型;磁铁矿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蚀变带等标志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柏威夏罗文德邦铜矿床特征与区域上已发现的矿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杆洞铜矿床赋存于广西桂北最老地层─—中元古界四堡群中,矿体呈脉状产于杆洞花岗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围岩中,受NNE向断裂裂隙构造控制明显,矿石具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矿石平均品位Cu0.785—1.748%,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局部伴生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化与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据此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充填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