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结合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实现了结构地震动力分析过程的可视化,为结构地震动力分析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并对动画的控制及描述和动画的实时显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吴宝国 《华南地震》1995,15(1):43-48
波动的图形仿真技术的正问题和反问题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这项技术在地震工程界应用得还非常少,本文简要介绍了作为波动图形仿真基础的计算机图形学和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方法,这些概念及方法有助于工程界人士方便地掌握绘制图形与制作动画的要领。  相似文献   

3.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断层三维动画自动生成系统以地震应急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震源机制解提供的断层走向、倾角和滑动角,通过对断层模型进行三维建模,建立断层控制点的运动方程,利用动画自动生成技术,生成发震断层的三维演示动画。利用该系统制作了九寨沟7.0级、精河6.6级地震的三维运动动画。该系统自动产出的断层三维动画,可在地震应急期间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展示直观的断层运动过程,并且结合余震分布等信息可为震后趋势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桩贯入地基过程的动画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三维显式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混凝土桩打基的过程进行了三堆动力反应分析,褡完成了此过程的动画仿真研究,研制成可携带的录相带工匠仿真动画,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了桩贯入地基过程中撞击波在桩体,地基中的传播,桩体与地基间的相对接触,滑移及桩锤与桩头部间的接触撞击过程。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一种微型计算机地震数据图示系统,叙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对其中用到的窗口裁剪和动画技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震声像科普作品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作品中画面、音乐、字幕、图示及动画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今后如何制作好这类作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地震学家而言,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能否将灾难性地震的信息有效地传达给那些可能不懂地震学术语和方法的人们。到目前为止,最常用的方法是以类似于"快照"的静态图来表达地震数据。单凭这些静态图像,难以区分地震所产生震波的基本特征,如纵波、横波、表面波等。其他一些更为深奥的内容,如频率、衰减、地震触发现象等,则更加难以解释。对于普通大众,例如没有提前接受过基础地震学教育的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近来,动画和可视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表达地震信息和地震波在地球中的传播过程。但是,这些动画并没有利用人们在听力方面的能力,比如依据声音对振幅、频率等的感知。现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冰河时代     
阮佳萍 《地球》2020,(2):41-47
提到影片《冰河时代》,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是由蓝天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完全数字化的动画电影。《冰河时代》生动刻画了猛犸象曼尼(Manny)、地懒希德(Sid)、剑齿虎迪亚戈(Diego)这三个主要角色,讲述了在200万年前的冰河时代,三个小伙伴如何齐心协力,应付冰川消融、大陆漂移等灾难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对地震震中地名,在速报时的三级地名,及编目时的二级地名做准确快速规范,并利用Visual Basic修改Word格式的地震震情模板文档,进而直接在Word窗口发送传真,界面清晰明朗,并可为制作动画GIF图片的手机彩信做准备,结合其他应用,使得一次较大地震的上报处理过程高度集中,避免重复输入,对地震事件的反映速度、上报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家公司最近开发出通过计算机立体绘图(CG)和加载力等的数值图像模拟地震时建筑物框架活动的系统。该系统除了可在计算机屏幕上用动画的形式确定地震微妙晃动与建筑物框架的关系外,还可在建筑物任何部位获得外力、变形程度和移动加速度等设计者所需的测定数据。此外,这一系统还可用于有效处理高大、特殊建筑物的庞大构造信息、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非中心T分布给出了具有高可靠度、高置信度的母体真值的下百分位点的置信下限、置信上限和置信区间,并在给定可靠度、置信度下给出了基于逆回归模型的混凝土强度的母体真值的下百分位点的置信下限、置信上限和置信区间。同时,运用区间估计方法提出了混凝土强度判定的定量化标准。工程实例表明,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高可靠度、高置信度的混凝土强度的母体真值的下百分位点的置信下限、置信上限;用此方法得到的混凝土强度的合格与否的判定结果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各级公共当局和非政府组织机构的预报与警报的含义;法律后果;作为履行建设性反应的对策和阻碍的法令;制定公共政策;公众对承受危险的决心。1.专业组织机构对地震预报的重要性2.对地震预报的感性认识:新西兰的震例研究3.地震预报的法律含义4.政府对负担地震预报额外费用的责任5.群测群防在中国地震预防工作中的作用(略)6.对已作出的地震预报的反应:政治机构的调节作用7.预报的政治与行政方面的后果8.日本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9.地震预报——机构的作用:新西兰的观点10.地震预报后机构对危险消息的处理11.承受危险的决定因素:执行地震安全法规的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13.
1.前言:自1978年夏天起,在青森县中轻津郡岩崎村和深浦町一带,发生了群发性地震。由于长期持续发生,增大了当地居民的不安感。近来,地震发生之后进行意见征询调查的资料是大量的,可是却几乎没有群发地震情况的调查。掌握地震时人们行动的恐慌状态,从灾害科学的观点看,是极为重要的。但大地震发生的概率是极小的。作为现实的方法,对于某种程度的发生率高的中小规模的地震的居民们的调查,是很必要的。经历了群发地震,就等于经历了很多次地震,这时人们对地震的意识是怎样变化的呢?进行这样的调查结果,要成为今后参考资料的重要内容。2.调查方法:调查项目是以了解地震发生初期的意识及充分经历了地震的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调查对象从处于震中附近的那些不安感强的、并热心进行防灾训练的岩崎村随便选出300户,还有从岩崎村稍偏北的、地基牢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5,(7)
<正>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一)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多样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土地功能的永久性)等。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不能创造土地。广义土地的总面积,在地球形成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地震灾害保险的研究已跨越了初期唯费率论的樊篱,开始以更广的视角思考与之连带的许多深层次上的问题。这些关联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引导人们逐渐树立起一种全新的保险理念,进而得以站在更高的起点,探讨科学震灾保险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岩体构造层次及其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岩体的构造层次与其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分析可以看出,岩体的强度与岩体的构造层次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岩体的构造层次越小.在本层次上强度越高。因此岩体的最小工作层次与外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有直接的联系。表现在破坏块体的尺寸上,最小的破坏尺寸与所能达到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破坏块体的尺寸与应变率,塑性变形及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汤加的俯冲板块结构复杂,板块形态的起因和形成机制不是很清晰.为了探索其演化,我们借助于板块运动学、海底年龄和关键的大地构造特征,用地球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本区域40 Ma之后的俯冲历史.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沿着海沟的分布位置,不同的黏度、流体的吸力与浮力比特征控制着板块的力学强度,从而影响着板块的俯冲角度和形态.我们的模型显示在俯冲板块形成前,研究区表面西侧的黏度剖面形成的弱化带为水平低黏度区,它对俯冲的发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高黏度的上覆板块的存在和俯冲导致的地幔流体的吸力降低了俯冲板块的倾角,15°S附近的俯冲板块的分离发生在16-8 Ma之间.最后我们通过匹配实际的构造特征,包括贝尼奥夫带和波速结构剖面,用所得的相关性最佳的模型对本区的地幔结构随时间演化提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地震工作是一项防灾性的事业,包括地震预报、工程抗震和地震对策三方面的内容。不论是工程抗震的最佳措施,还是社会防范的最优对策,都必须依据不同阶段的预报或对某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的预测。因此,地震预报是整个地震工作的主体。当前,地震预报的研究途径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对地震预报的紧迫要求却是任务性的,预报工作的直接反响又是社  相似文献   

19.
马云川 《地球》2012,(9):82-85
2012年8月,万众瞩目的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顺利闭幕。大牌的球星,精彩的赛事和裁判的判罚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你是参加比赛的球员,还是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当你踏进奥运场馆的那一刻,可否想过,你脚下的土地曾经是被污染了上百年的,有毒的,废弃的土壤,可谓是史上"最脏的"一次奥运会。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及邻区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鄂尔多斯及邻区的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面波资料,使用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的新方法,得到了鄂尔多斯及邻区12~150 s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的分布图.短周期的相速度很好的揭示出鄂尔多斯及邻区的山脉隆起和拉张盆地等引起的高低速异常的分布特征.中等周期的相速度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为显著的高速异常,而它的四周逐渐地被低速异常所包围.大同火山区的低速异常在垂向上进行不断的延伸和扩展,推测是由于其下方的岩浆上涌引起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升温造成的.长周期的相速度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下方在岩石圈深度范围内,以北纬38°为界南北部岩石圈的差异比较明显,呈现南部厚北部薄的特点.研究发现研究区从西到东岩石圈逐渐减薄,这可能是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幔热物质上涌和运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