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的观测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的观测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详尽地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云观测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雷暴的观测和记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按规定认真观测、正确记录好这一天气现象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规范》中对雷暴观测、记录的要求:“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住cb云的形成和发展,以此来判别其雷暴的系统,正确记录闻雷的时间和方向。大家知道cb云是雷暴形成的必要条件,观测时,密切注意cb云的形成和发展,就可准确地观测,记录雷暴的起止时间和方向。在判别雷暴的  相似文献   

3.
气象台站目测云状一般从云的外形着眼,即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云底高度来判断。但由于云的外形变化多端,某些云如As 与St、Cb 与Ns 在外形上又有相似之处,如不仔细辨认往往导致观测记录的差错。为了提高云状目测水平,交流云天观测经验,现根据本人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季节性降水云系的观测及其云状目测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不同季节降水云系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来说,各地不同季  相似文献   

4.
宋敏  吕燕 《山东气象》2006,26(2):70-71
统计某气象站2000-2004年云观测记录编码情况,指出基层气象台站云的观测记录存在复杂云天记录简单化、一般云天记录模式化的趋势和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克服这种现象,提高云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野庆民 《山东气象》1998,18(2):56-59
针对云状观测记录日趋简单化问题,统计并详细分析了德州21年(1976-1996年)的7-9月共5796个时次云状定时观测资料。结果表明,从云的族、属、类到指示性云、演变云直至云的观测记录层数,都呈逐年代严重简单化趋势发展。据此初步提出了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建议,对提高地面测报内在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柳州地区气象局于去年8月份在全地区13个站(组),组织了为时三天共36站(次)的云、能、天集体观测。通过集体观测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了一些观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这对了解测报人员实际业务素质,提出今后改进建议和措施,促使测报质量的提高,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雷达是探测雹云的一种有效工具.‘在观测雹云方位、强度、面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雷达均设在地市级气象台站。县局作为接收单位对雷达图的使用上.一些没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员还不够熟练。本文作者通过2a的雷达使用经验总结出了雷达的一般使用步骤,可以使未经过雷达系统培训的人员能够简单上手,从而达到正确使用方式,提高雹云观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吴绍金 《气象》1980,6(2):34-35
准确地进行云天观测和记录,是气象台站测报和预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云天观测主要是靠观测人员眼看手记,给记录带来较大的主观性。用一般照相机照相,一张相片也只能照出全天的一小部分。为了取得整个天空云况的客观资料,可以采用全天照相的测云方法。 全天照相在气象观测上的应用,国外开展较早。1958年Von·Arx论述了广角镜头在气象业务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长登 《贵州气象》2001,25(4):42-43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能、天的观测记录难度较大。由于是目力估计 ,人为因素很多 ,加上天气状况复杂多变 ,观测环境的改变 ,现象与现象之间互为影响 ,以及书本定义不够明确等 ,对云、能、天观测产生模糊记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给观测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也使气象记录缺乏肯定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气象记录的“三性” ,本人根据自己从事多年测报工作的经历和感受提出一些认识与大家交流 ,以利于测报质量的提高。①在天气现象观测中有轻雾 ( =)与霾(∞ ) ,雨 (·)与雾 (  )、霜 (  )和露 (  )等现象易出现模糊记录。轻雾与霾这两种现…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天气学原理的角度对2009至2010年全区上报的地面气象数据文件在人工观测和人工器测之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云的生消演变过程和产生降水的物理机制、天气现象“飑”的成因和特征;进一步阐述了云与降水的关系:同时对影响蒸发量的气象要素作了相关分析,提出了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对提高云状和天气现象记录水平,正确处理异常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1.
高娟 《陕西气象》2011,(1):49-50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云、能、天等项目的观测仅凭业务人员目力估测、记录,尤其是云状的观测,历来是测报业务中较难掌握的技能。有的台站云状记录的模式化问题较为严重,不同时段或同一时段连续多个时次记录的云状如出一辙;有些台站的记录中,雨层云、堡状云、荚状云、絮状云等几乎不见踪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分析了雷波山地地面气象观测中,对云的目测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老观测员多年的经验对其加以分析,指出原因。强调云的观测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提高云的观测水平和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13.
浅议云能天集体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平  郭丽红 《吉林气象》2005,(3):41-41,46
1引言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认真工作态度含量降低,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不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电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和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着测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观测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笔者在近年来的业务管理中发现:云的记录简单化,模式化日趋严重,已成为阻碍观测内在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宝鸡站为例.1960—1969年和1980—1989年各十年的逐日各定时云状记录分类统计结果(表1)表明:①云类的观测记录总次数1960—1969年为23072次,29类云状均有记载;1980—1989年为15264次,减少了33.8%,尤其是1983年以后,29类云状中有  相似文献   

15.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气象》2003,29(2):56-57
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观测主要是判断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 ,观测云的方式以目测法为主 ,但目力观测是极其粗糙的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目测水平 ,尽可能将全部天空所见云状和云量记录准确。1 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错误观点 :蔽光的云量必须记录 1 0成 ,透光的云量则不能记 1 0成。以透光高积云为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 :云缝可见蓝天 ,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 ,且看不见蓝天 ,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 ,就可记录 1 0成的透光高积云。有…  相似文献   

16.
阿左旗气象局从2004年开始运行自动气象站后。不仅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量,更主要是有效地提高了观测时效和数据的准确性。但是一直被观测员认为的难点一云、能、天的观测,仍然作为目测项目保留,所以就现阶段而言要想提高地面业务质量,首先就要过好云、能、天的观测这一关,而夜间云的观测又是难中之难,本文就夜间如何提高云的目测水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山地云观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了雷波山地地面气象观测中,对云的目测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老观测员多年的经验对其加以分析,指出原因。强调云的观测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提高云的观测水平和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云的观测及编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的观测及编报中易出现的几个习惯性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正确的观测方法,以提高观测记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云状的观测及云与天气现象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富生 《山西气象》2004,(2):41-41,46
在管理工作中,常常发现在云状的观测记录及云与天气现象的配合方面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类云的定义及其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掌握的不够,对相似云及复杂天气下的云不能准确地判断。二是在值班期间缺乏对云的连续观测或对云的演变规律掌握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总结地面气象测报日常工作中的经验,从云、能、天的观测,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观测员容易忽略的一些天气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的一些基本工作要点,包括增强责任心,提高云、能、天的观测能力,准确处理测报业务问题以及加强月报表的预审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