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地震是人们在生活活动中必须极其重视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不止一次地造成巨大的灾害:建筑物和整个城市的毁灭,很多人的死亡。所以很自然地,预先查明可能发生某种强度地震的地方就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地震区域划分的任务。假如这个问题可以满意地解决,那么在地震危险地区兴建建筑物时,就可以事先采取适当的预防方法,因而可以防止人们的死亡和贵重建筑物的破坏。在苏联许多地区,主要是南部和东部的边区,都受到地震的威脅,这些地震有时达到灾难性的强度。七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是位於地震危险的区域。这些情况使地震区域划分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苏联政府一向是用最广泛的方式来促进这方面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震区域划分,是以国土为背景,将不同地震危险程度区分出来.地震区划图表示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地震危险程度,将这些不同危险程度的地区绘制在地理图上,工程师们便可以根据地震区划图上所标示的各个地区的地震强度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一些多地震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区划图,并且都进行过几次修改.如苏联自1948年编制第一张全苏地震区划图后到1980年已陆续编制过3—4次全国性的区划图,美国自1950年后也编制过几次地震区划图,日本自1952年河角广编的地震区划图一直沿用至今.各国所编的全国性的区划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讨土质条件对地震烈度影响的问题。文中举出如何增高地震烈度的方法,并阐明为进行地震区域划分所必需的一些先决条件。 1.苏联境内的地震区域划分确定了各区域和地带的地震烈度。由於区域划分工作中所用的方法和比例尺的关系,同一烈度地震带的范围往往很大。在这些地震带中,各地面和小面积内,覆盖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徵极不相同。本文是要估计土质  相似文献   

4.
谢原定 《地震工程学报》1987,9(S1):54-57,65
地震危险区域的划分,一直是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讨论的问题,以往地震区域划分的原则,地震学家根据地震活动性的研究提出,历史上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认为今后仍然有可能发生同等强度的地震;地质学家根据地震活动的地质构造条件的研究提出,地质构造条件相同的地区,存在相同程度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是不同的.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研究在综合了地震烈度、位置、复发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以汶川地震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点等划分出灾区的潜在震源区,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法做出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所得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按照滑坡危险程度分为高危险、较高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危险四级,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区在遭受一定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地区地震滑坡发生的可能程度. 本文给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汶川地震滑坡崩塌较发育的汶川、北川、茂县等部分区域均处于高危险或较高危险区域;在对具有较高DEM精度的北川擂鼓镇地区所作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汶川地震中实际发生的地震滑坡灾害与地震滑坡危险区划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对区域范围而言,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区划,可为初期阶段的土地规划使用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吉姆.  AB 《内陆地震》1997,11(1):88-96
哈萨克斯坦地震活动造山带由从南东环绕年轻板块─—图兰板块和哈萨克地质构造的山体构成。仅在最近的107年这里发生了10余次强烈的破坏性的M≥6.5级的地震。因此,最近20年进行的地震研究的方向是查明地震活动与地壳构造系统和构造过程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最重要的地震构造问题是确定强烈地震的地点,同时确定在“地点”下面的无论是区域的还是局部的震源分布。地震的构造研究还包括一系列问题:区域地震活动性、加固地基、新构造运动、最新构运、古地震断层、查明估计地壳地震势能的定量标准等等。本文主要研究了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基础的可比性和造山带的地震断层,根据地质条件估计了地壳的地震势能;认为,地震构造图可以作为估计地震危险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我国地震烈度鉴定工作和地震区域划分研究的历史;讨论了当前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和改进前景;提出了在利用微震观测资料、构造分析、重现期和地震动衰减估计、以及建立统计模型等方面可以深入研究的内容。最后,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重大工程中的地震工作和城市小区划研究概况,以及编制新的地震区域划分图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利用国家地磁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资料,研究中国大陆地区低点位移现象与强震之间的关系,认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多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两月内会出现一次或多次低点位移异常,地震往往发生在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300 km内。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和2019年9月16日甘肃肃南5.0级地震前两月内均出现了3次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将多次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幅图上,形成了1个或多个交汇区域,发现地震发生在低点位移分界线的交汇区域附近。综合活动构造断裂分布、历史大地震发生情况、中长期预测的强震潜在危险区及年度全国地震危险区进一步判断可能发震的区域,此项研究明显缩小了用地磁低点位移法预测地震发生地点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普遍使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它规定以地震带为统计区域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值。正在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区划图(五代图)提出了针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三级划分原则:划分地震带、地震带上划分地震构造区、地震构造区内再划分潜在震源区。本文提出以地震构造区为统计区域回归统计方法计算b值和v4值,然后进行概率危险性分析计算,这样得到的结果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塔斯社称苏曾成功预报了南千岛群岛一系列地震塔斯社莫斯科1978年11月24日电,苏联地震学家们成功地预报了几次地震并把地震情况预先通知居民。井内水位的变化、温泉氡浓度的上升、未来震中的上空发光、岩石电阻下降,这些都意味着很快要发生地下风暴。这些现象和其它一些现象都叫做地震前兆。在1966年塔什干地震之后,苏联科学家就开始积极地研究这些前兆。在远东,地震学家们记录到了国后岛、择捉岛、  相似文献   

11.
对川滇及邻区特定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1988年以来的8次地震发生前ML≥3.0级地震活动指标缺震(L值)、频度(N值)、活动度(S值)和危险度(D值)的曲线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下一次地震危险性时间的估计方法。川滇及相邻地区的地震模型ML≥3.0级群体地震活动的震兆曲线,能够很好地描述川滇区域地震活动强、弱变化的异常信息,临震信号是地震失稳的标志,有震异常和临震前的短临异常反映出的时间变化非线性曲线特征能够有效地给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判断。  相似文献   

12.
借助GIS的空间操作和空间分析的功能对我国四张地震区划图(1957年发表的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1977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2001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别用发表以后大陆地区发生的、经震害调查的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等震线与之叠合,统计出相应时段中实际发生的不同烈度区超过区划图上烈度1度、2度或更多的总面积及相应的百分比;根据各个区划图表达的地震危险性定义制定标准检验了相应的可靠程度。通过与相应时段地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地震区划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对7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部位的识别上。  相似文献   

13.
设定地震及其烈度影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地震常用于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选址,烈度衰减模型反映了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分布。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确定性方法基于构造或历史地震,非确定性方法是基于概率危险性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缺失等震线或震害记载不详的历史地震和概率设定地震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地震破坏影响,借助于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和GIS,可直观地判别其影响分布情况,便于设定地震的取舍。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地震区域划分是在一给定区划内,采用一定的指标(震级、烈度、加速度、地震系数等)划分出今后若干年内地震危险性不同的地区。地震区划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未来地震的时间、空间(包括震源深度)、强度、频度和地震影响场的地震长期预报。但在目前,这种预报无论是对时间、频度或最大强度都是一个粗略的概率估计或统  相似文献   

15.
阿尔金断层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阿尔金断层的地震活动、古地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的研究发现,不同段落活动状况有较大差异。据现今地震活动特点及古地震复发间隔时间估计,最近这条断层不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是在未来50年内有发生1—4次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合肥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合肥地区区域(R=200 km)和近场(R=25 km)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对区域和近场地震地质构造、区域重力场和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郯庐断裂及对合肥地区影响较大的近场区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自公元294年以来区域范围共发生Ms≥43/4级地震47次,1970年以来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ML≥2.0级地震有25次,其中ML3.0~3.9级地震5次;该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这几组方向的断裂形成区域断裂构造格架.区域Ms≥6级地震多发生在这几组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合肥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华北地震区的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其中安徽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涡阳-凤台地震危险区和江苏的溧阳地区等未来可能发生中强震的地区,是对合肥地区影响较大的潜在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哈雷彗星接近地球与大地震发生的可能关系,特别列表说明了从14世纪以来哈雷彗星与8级大震的对应关系;作者并据此指出1986年哈雷彗星将再次接近地球,因此有必要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要注意对中国西部强震的监视。第四篇介绍和分析了“美国1900—1979年重要地震图”,此图所示的1277次重要地震中,死亡人数≥10人或经济损失约1百万美元的共有682次,主要分布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文中指出欧亚地震带分布面积广、震源浅而且大震级地震比例较环太平洋地震带要多,其地震活动水平虽较环太平洋地震带要低得多,但地震造成的危害却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18.
杜强 《华南地震》2019,39(2):118-123
采用当前方法测量地震形变场时,不能有效去除地震图像中存在的噪声,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较大,存在抗干扰性差和测量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无人机摄影的地震形变场测量技术,对无人机摄影得到的主图像和辅图像做配准处理,采用SAR处理器处理图像数据,得到干涉图。利用SUSAN算法检测干涉图的边缘,通过K均值方法划分模板区域中存在的特征值类别,根据划分结果得到干涉图的相关参数和噪声区域,结合非线性扩散方法和SUSAN算法完成干涉图的去噪处理,依据基线估计去除干涉图中存在的平地效应,利用网络流算法完成相位解缠,获得地形相位值,绘制地震形变图,完成地震形变场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准度高。  相似文献   

19.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短临预报量化跟踪决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了数学上降元法解多元方程的思路,分步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报尝试。首先确定了个较大尺度的研究区域,确定所预报震级下限,用多条短临预报指标和自适应加权综合集成概率模式预报时间;又在有时间预报的前提下,利用地震活动性图象确定最危险的具体地点;要根据前兆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异常数量以及宏观异常情况估计可能的震级范围,从而初步实现地震的三要素短临预报。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古宾,根据几十年来对中亚地区(地球的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已发生过的地震所作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规律:在类型和范围都相同的活动地质构造内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也相同——其震源、能量、震动强度、重复率均相似。这个发现,可以明显提高划定地震危险区的范围和轮廓的精度,更加准确地预报出地震的强度和可能发生的灾难的其它参数。古宾和他的学生们很准确地预报了近些年来所发生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