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再生 《城市地质》1997,9(4):33-35
1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特征在紧靠常年性河流旁侧建立的地下水水源地称为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它具有如下特征;1)供水的水量和水质都可得到保证。地表河水入渗补给量成为开采水量的主要部分。河水对水源地的补给状态可分为稳定补给和周期性补给。前者河水常年不断流,且流量充沛,河床渗透性能好。后者地表河水的补给是周期性或断续性的,枯水期需动用傍河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调节。2)傍河的含水层,般由第四系的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构成,河流由上游到下游,傍河含水层的颗粒由粗到细。山间河谷和盆地含水层一般为砾卵石、粗砂层,山前冲洪积…  相似文献   

2.
确定傍河水井河流补给段,并对此段河水水质进行必要的保护,是傍河水井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背景均匀流中傍河水井附近的稳定流场,分别提出了地下水补给河流和河流补给地下水背景情况下傍河水井河流补给段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河水入渗补给是傍河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河水补给强度对于促进水源地长期安全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沈阳黄家水源地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了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强度。结果表明: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的入渗补给和区域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受河床沉积物和含水介质的岩性及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影响,河水入渗补给后在向地下水位漏斗中心流动的过程中具有浅层和深层两条地下水流路径,深层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更为紧密;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表现为雨季河水入渗强度明显大于旱季,并且随着与辽河距离的增加,水源地地下水获得的河水补给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应急开采对郑州市傍河水源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傍河水源地是郑州市重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在出现极端干旱或极端事故(如水质污染)的条件下,傍河水源地将启动应急开采满足城市供水的需要.通过建立郑州市350m深度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黄河水位下降情况下的地下水应急开采方案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应急开采对黄河侧向补给的影响及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位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应急开采方案下激发了黄河的侧向补给,一年的预测期末傍河水源地没有出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世忠  王宏义 《地下水》1997,19(3):124-129
傍河取水水井工程是黄河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山西永济市蒲州水源地开发为例进行论证。本文认为傍河取水水井工程,主要是开采无效消耗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铎  宋雪琳  张燕君 《地球学报》2000,21(2):202-206
傍河取水是常见的地下水供水形式之一,但水源地的水质常常受到河流污染物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开采条件的变化,河水补给地下水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从而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本文通过对河水与地下水的各种关系的分析,给出了河水污染地下水的各种模式,并综合得出其数学模型及其解,最后用实例说明其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保持黄河不断流是傍河水源地存在的必要条件,黄河频繁的断流威胁傍河开采水源地的稳定性。本文建立了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模拟预测黄河下游在断流和恢复过流条件下,傍河开采时黄河侧渗量的变化趋势及傍河开采水源地地下水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断流条件下,因傍河水源地开采而激发的黄河侧渗补给量增加幅度达28.4%-126.4%;小浪底水库运行对于傍河水源地实现稳定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辐射井是傍河取水的有效开发模式,以富屯溪滩地辐射井傍河取水工程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阐述了辐射井傍河取水的设计方法、涌水量计算、施工技术、试验井水质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新区供水问题,需在拉萨河设置大型傍河水源地。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拟选定的水源地位置,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单孔、群孔抽水试验等相关测试工作,得出水源地水文地质参数;并对水源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获取的参数,对水源地取水方案进行平面及空间布置,对取水构筑物进行设计。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对取水构筑物的空间布设、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水源地保护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拉萨河流域大型傍河水源地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测定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变化来对兰州市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体的形成和循环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分析了兰州市马滩水源地水质恶化的程度,探讨了恶化的原因。对其工作原理及方法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测定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变化来对兰州市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体的形成和循环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分析了兰州市马滩水源地水质恶化的程度,探讨了恶化的原因。对其工作原理及方法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尹慧  王新民 《世界地质》2013,32(4):820-824
傍河型水源地具有水量稳定、水质清洁的优点,因此水源地水井肩负采水和检测水质双重作用。结合李官堡水源地实例,基于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建立关于三氮污染物多目标监测井网优化模型; 以李官堡水源地近十年的地下水监测井网观测数据为依据,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监测井网分布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宁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滩地地下水受黄河补给,是具有巨大开采潜力的水源地。针对中宁黄河滩地第四系含粘粒土砂卵石地层的傍河水源地,选择辐射井作为取水建筑物,完成5眼辐射井。集水井成孔采用反循环方法,并配有专用钻头打捞含水层中粒径>200 mm的漂石,用具有扭力、推力、拉力和振冲力的全液压水平钻机进行水平辐射管施工。采用“等效大口井法”计算辐射井抽水量。对抽水试验的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辐射井、管井和大口井的稳定出水量和降深,结果表明采用辐射井开采类似水源地是有效的取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国东  丁晶 《水科学进展》1998,9(3):289-295
当前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主要是水动力学方法和地下水管理模型,包括平面二维流模式、饱和三维流模式、饱和-非饱和流模式以及以这些水流模式为基础的地下水管理模型,其中以完整河流假设的平面二维流模式和非完整河流(实际河流)的三维流模式应用较为广泛。但平面二维流模式计算的开采量偏大,容易引起不良的环境影响,应推行使用饱和三维流甚或饱和-非饱和流模式预测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15.
傍河取水已经成为我国某些城市缓解水资源紧缺状态的一种手段。本文讨论了傍河取水的理论根据和勘探步骤,井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按客观随机性与主观不确定性,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中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地下水系统中随机不确定性的方法改进一次二阶矩法,并将其应用于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可靠性分析中.评价结果得出:考虑参数的随机不确定性因素后,水源地以4.7×104 m3/d进行开采时发生地下水超采的风险率为19.31%.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渗流井的结构与水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结合当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构建渗流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用于神木县张家川傍河水源地渗流井取水工程。确定水源地的布井方式与开采方案,计算水源地的平、枯水期允许开采量。结果得出:干水期允许开采量为35500 m3/d,枯水期允许开采量为11800 m3/d。  相似文献   

18.
张龙江  朱维斌  陶然  朱伟 《地下水》2006,28(5):44-46
本文通过对濉河符离集段地表水与傍河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进行同步观测,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濉河符离集段地表水与傍河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位高度相关,傍河地下水水位与离河距离、河水水位关系表达式为:z=-5.9254-0.0003x 1.2110y,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Cl-离子、NH3-N相关性良好.可见濉河地表水污染对傍河浅层地下水污染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合理设计开采方案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惠典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管井为例,运用解析法确定了最佳开采方案和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对最佳开采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开采井沿河流呈直线形单排布井方式,井数为12眼,井河距离为200 m,井间距离为150 m,单井开采量为2 960 m3/d,总开采量为35 520 m3/d时,取水保证程度较高,面对河流突发性污染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不会对区域水环境和其他用户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傍河开采地下水研究--以郑州-开封间黄河段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由于黄河水量不断减少,断流频频发生和河水污染加剧等原因,使沿岸城市的供水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满足该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傍河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从黄河下游河段的地质结构、岩性组成、河水补给地下水条件等各个方面论证了黄河下游河南省地段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及兴建大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可行性。对傍河开采地下水时可能诱发的水环境和地盾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