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省寒武纪碱厂期岩相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碱厂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指相化石等特征,对该组形成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可识别出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开阔陆棚相.  相似文献   

2.
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沉积环境的古氧相特征是沉积环境和古海洋特征恢复的重要内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来宾地区铁桥面为重点.通过对栖霞组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沉积学、古生态学特征.认为栖霞组沉积于贫氧的沉{只背景.是在海水深度和海域的局限程度等沉积条件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古氧相地球化学指标V(V十Ni)、Cc/La、U/Th值都适用于该组以钙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物。黄铁矿矿化程度(DOP值)变。化较大.眨映该区多变的古氧相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研究了栖霞山地区栖霞组地层中所产的遗迹化石,结合其它沉积构造特征,分析了该组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证明了遗迹化石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归纳了龙永煤田吕凤煤矿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各段的地层特征主要为细粒的碎屑岩和煤层等;在此基础上浅析了吕凤煤矿区童子岩组的聚煤环境,主要为浅海-滨海-三角洲相为主;最后将其环境与整个龙永煤田区域上的该组地层沉积环境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宿州地区震旦系望山组主要沉积类型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徽省宿州地区震旦系望山组因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形态复杂的微晶碳酸盐脉体(即臼齿构造)而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深入研究.该组中除含有碳酸盐岩、泥岩和页岩等正常海相沉积外,还记录了生物沉积和特征明显的地震、风暴、海啸等事件沉积过程和风化壳残积,沉积环境复杂多变.该组碳酸盐岩中臼齿构造、缝合线构造、滑塌构造、交错层理、冲刷构造等沉积构造具有较好的事件沉积指示意义.该组事件沉积的特征表明,当时频繁的地壳活动是造成事件沉积及复杂沉积环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二段两类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碎屑组成和火山碎屑岩相研究.结果显示, 火山碎屑搬运除受火山作用激发控制外, 还受牵引流、重力流以及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机制影响.火山碎屑微观特征、成因分析和岩相分析认为, 本区火山碎屑堆积主体为热基浪堆积和热碎屑流堆积, 部分为空落堆积.火山碎屑组成特征为晶屑含量多, 玻屑和岩屑含量少, 且岩屑仅在较粗粒级颗粒组成中存在.研究认为, 本区发育的火山碎屑为沉积环境中的再搬运火山碎屑, 共识别出4种火山碎屑岩相, 河流故道上的热基浪, 河流故道上的热碎屑流, 冲积平原上的热基浪和空落相.建立了松辽盆地东南缘露头区营城组二段河流-冲积平原沉积环境的再搬运火山碎屑岩相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二段两类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碎屑组成和火山碎屑岩相研究.结果显示,火山碎屑搬运除受火山作用激发控制外,还受牵引流、重力流以及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机制影响.火山碎屑微观特征、成因分析和岩相分析认为,本区火山碎屑堆积主体为热基浪堆积和热碎屑流堆积,部分为空落堆积.火山碎屑组成特征为晶屑含量多,玻屑和岩屑含量少,且岩屑仅在较粗粒级颗粒组成中存在.研究认为,本区发育的火山碎屑为沉积环境中的再搬运火山碎屑,共识别出4种火山碎屑岩相,河流故道上的热基浪,河流故道上的热碎屑流,冲积平原上的热基浪和空落相.建立了松辽盆地东南缘露头区营城组二段河流-冲积平原沉积环境的再搬运火山碎屑岩相模式.  相似文献   

8.
沉积相作为反映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等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有机地化特征进行评价,可为该组页岩气的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以野外实测剖面和室内实验为研究方法,对北京西山(简称京西)下苇甸地区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所采的15件细粒沉积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相研究,并对下马岭组的页岩气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下马岭组中上部以灰黑色-黑色泥岩为主,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沉积厚度大,热演化程度为高-过成熟阶段,脆性指数较高,另一方面,结合区内的岩相以及沉积相特征,得出下马岭组的沉积模式为:陆源碎屑浅海沉积模式。其中,浅海陆棚亚相是有机质聚集的良好场所,表明下马岭组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研究成果为今后燕山地区该组的沉积环境演化及对比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川东五百梯石炭系气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储渗单元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炭系黄龙组是川东地区五百梯气田的主力气藏,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系统研究黄龙组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空间配置,建立沉积相模式,理清储集体的分布规律,划分气藏的储渗单元显得十分迫切。这里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黄龙组的岩相组合和沉积环境做了详细研究,识别出三种亚相,八种微相,研究了各亚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成化泻湖湖平面升降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此外,由于石炭系储层总体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其渗透性能成为制约气井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为此对气藏进行中~高渗区、低渗区的储渗单元划分,经研究与钻井证实,石炭系储渗性在含气范围内呈“二高三低”的分布特征,这为气田中后期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6属8种,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遗迹化石的形态、行为习性、保存方式等分类特征、埋藏学特征等表明该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代表了深海远源浊流沉积环境;而在本组沉积晚期,水体开始变浅,大致为大陆斜坡-陆隆半深海浊流沉积环境。其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岩性等特征说明拉什仲组为典型的浊流相沉积,并以远源相浊流沉积为主,其下部近相浊流沉积较发育。据古流向测定,自中奥陶世拉什仲组至公乌素组沉积期,重力流运动方向的变化大致反映了贺兰拗拉槽张裂的幅度在变小并渐呈收敛隆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地热资源评价,对山东省菏泽市聊城—兰考断裂带西部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和热储赋存条件进行了论证,认为调查区主要可开采热储层分别为明化镇组、馆陶组及东营组,均为层控岩孔隙型层状热储; 通过对热储盖层、热源、导热构造及导水构造进行分析,估算出了地热资源总量及各地层单井产量、合理井距,并为地热资源合理和可持续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津滨海新区地热与石油资源同盆共存。为了更合理地开发油田地区地热资源,有效降低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风险,通过对油区深部东营组的地热资源热储、地温场、沉积相和流体化学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东营组热储的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型计算了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100 a热流体开采资源量,并进行资源开采潜力评价。以开采潜力评价分区为基础,集成分析了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应具的富油程度、规模大小、温度高低等要素的权重,对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进行分区。该研究对油区内深部地热资源的勘查及降低开发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petroleum coexist in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In order to exploit and reduce the exploitation risk of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oil field,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thermal storage, geothermal field,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luid chemistry, and summaried th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thermal reservoir in Dongying Formation. The thermal fluid exploitation resources for 100 year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the exploitation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exploitation potential, the factor weight of oil-rich degree, size and temperature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was analyzed.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were partitioned.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exploration of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the reduction of development risk in the oil area.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地热资源丰富,近年地热资源开采量增加非常迅速。主要开采层位为东营组热储和馆陶组热储,其开发利用方向主要以供暖、洗浴为主。由于综合利用技术不完善,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合理开采及尾水的任意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该文根据当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梯级开发模式,改善了尾水排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并对东营市地热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天津地区板桥凹陷中,东营组储存有丰富的地压型地热流体资源,但开采水位降深大,导致勘查和开发比较困难。结合东营组孔隙结构条件及地压条件,对TR21孔抽水试验数据进行整理,认为东营组处于超压之中,存在启动水力坡度。经对0及3次降深抽水试验数据按迭代法拟合求解,求得启动水力坡度为1.16(1 160‰)、超压渗透系数为1.896 m/d。这表明东营组地热流体仅来源于下伏沙河街组超压储层,东营组可圈闭5.12~6.25 MPa的下伏地层超压,为下伏地层超压形成及本组超压保存提供了条件;超压渗透系数大于用渗透率求得的渗透系数(1.392 m/d),表明储层在超压作用下渗透系数增大的客观规律;储层超压及渗透系数的增大,为这一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清凹陷内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并结合东营组地热井的勘探成果,对东营组地层特征及热储特征进行分析,计算了热储的开采潜力,评价了热流体的利用前景。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东营组热储层埋深较浅、渗透率较大、地热流体温度高达93℃、水质优良,并具有极高的理疗医用价值。如果在此以东营组地热资源为依托,建立温泉理疗项目,既响应了天津市建设“中国温泉之都”的号召,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又在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问题,需发挥地质工作基础先行作用—积极拓展清洁能源领域,在大气治理行动中发挥作用。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主要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占总量的99%。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寒武-奥陶系,元古界。对京津冀地下热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是我省乃至京津冀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临汾盆地曲沃地热田地热资源丰富,目前该区域地热以温泉洗浴为主,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缺少对地热田热储层特征的系统认识。为了进一步科学开发曲沃地热田,基于区域地质构造、实钻沉积地层、水化学分析等数据,对曲沃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明确了地热田边界及储盖组合特征。利用取芯分析测试资料、测井解释成果对研究区热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厚度大、有效储层占比高,是曲沃地热田的优质储层,可作为地热供暖项目重点开发层位。  相似文献   

19.
禹城市为东营组热储地热资源开采利用集中区,因地热资源集中开采及地热尾水的直接外排,造成了水化学污染、热污染及热储层压力下降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本次在禹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在禹城市栖庭水岸开展地热回灌试验研究,回灌模式为自然同层对井回灌。根据本次回灌试验取得的数据,对回灌量与回灌压力关系、回灌对热储层水质影响、回灌对热储层温度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拟合回灌量与水位升幅关系曲线计算了最大回灌量。分析结果表明:回灌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单位回灌量随回灌压力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回灌井因灌入了矿化度比其自身地热水矿化度高的水源,所以回灌后采集的回灌井地热水矿化度比回灌试验之前高,但因采灌井开采热储层属于同层热储,故回灌对热储层水质影响小;本次试验采灌井间距较大,故回灌对热储层温度无影响;计算确定该回灌井最大回灌量为70 m~3/h。本次回灌试验研究为禹城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东明地热田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东明地热田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东明地热田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明化镇组下部、馆陶组、古近纪东营组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该地温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水平方向水化学组分变化甚微,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地热水水源主要为渗入的溶滤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